书城亲子宝宝抚触按摩健康法
10778700000017

第17章 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

1.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如果父母能因势利导,放手锻炼并从旁支持、鼓励与帮助,孩子的独立性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过度照顾、保护或经常否定儿童的做法,不但会使儿童无从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失去成功的体验,而且会因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等,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不前,从而表现出消沉、懒惰、自卑等。

一些家长因过度保护,希望孩子表现超前和怕孩子犯错误,而直接帮孩子处理大小事物,结果反倒剥夺孩子的练习机会。然而,孩子本来就需要由不断的尝试、修正,达到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同的平衡,借此累积自信心。如孩子能有充分表达自己或探索的机会,他会感觉到被信任,对建立自我概念有很大的益处。

2.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经验和能力

有些孩子交往能力差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典型的错误观念如认为孩子不需要与人交往,怕孩子在交往中受欺侮,也怕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沾染不良习惯,天长日久,孩子的交往需要便会逐渐减退,变得不合群了。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放手让孩子与家庭之外的人交往,从与人交往中感到快乐,学到知识,得到发展。鼓励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很多,可以请年龄相当的孩子、邻居伙伴来家做客,也可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还可以带孩子参加适当的亲子活动。

人际交往中免不了出现不同类型的矛盾或不适应,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在解决矛盾时孩子便学会了理解、宽容、据理力争,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对孩子来说,“过程”的重要性不亚于结果。家长应多肯定他尝试的意愿、过程中的努力,否则容易给孩子一种错觉,即他的价值好像只建立在结果的好坏之上。

3.无声的语言

豆豆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豆豆,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豆豆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豆豆的妈妈在表扬或批评豆豆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豆豆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儿狂笑,一会儿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豆豆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豆豆的爸爸也很善于用表情传达多种信息,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要阻止孩子做某件事,你对他轻轻地摇一摇头或是皱一皱眉,爸妈与孩子的心灵立即得到交流,孩子的自尊使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要听话!

4.不妨顺着孩子的意图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不错,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那个小汽车的颜色真漂亮!”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果果是个女孩,现在快2岁半了,最近这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扫荡家里的抽屉和柜子,翻得满屋子都是东西。没事还喜欢拿着笔四处涂鸦,涂在身上、衣服上、床单上,妈妈想要阻止,但又担心这样会伤害了孩子。

一位有经验的幼教老师听说后告诉果果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对她成长有益的探索行为,家长不应该打压她。相反,还可以利用她这个阶段的特点,创设条件满足她的这种需求,激发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可以买一些大白纸糊在墙壁上,或者买一些便宜的白布,让她画着玩。给孩子买一些水粉颜料与画笔,让她画个够。

5.孩子的独立愿望

应当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一旦孩子能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那么深藏在个体内部的各种潜力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其实,孩子本是有独立愿望的,婴儿从刚刚学步开始就想挣脱大人的怀抱,尽管跌跌撞撞,但却表明他的愿望。到了两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独立的愿望更加强烈,什么都想要“我自己”了。

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像模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要充分了解宝宝的性格,知道宝宝对什么感兴趣,并且能够提供多种机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做他感兴趣的事,那么宝宝觉得无聊或是沮丧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有事可做。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对父母颇具诱惑,它能避免不少你和宝宝的冲突,让你少说很多的“不”。一旦你的宝宝自己会在房间里爬来爬去,自由移动自己的身体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得注意家里的环境是否足够安全,是否方便和鼓励孩子的自由探索。

6.信任是管教的基础

你照顾孩子的时间越多,孩子会越信任你。想让孩子正视你为权威角色,就必须先让他信赖你。孩子信任你以后,就会发展出一种内在的正直感,这是婴儿行为的基础。

要是婴儿心中觉得一切妥当,他的外在行为也不太会有偏差。孩子的外在行为通常反应他的内在思想,孩子若信任你,就比较容易把你视为一个权威人物。在孩子一岁前,让你和他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这就是管教的开始。孩子哭了,父母就该赶紧回应孩子的哭叫,抱他、哄他,也许这个就是你的第一个“管教行动”。让孩子知道他处于一个父母会响应他的需要的家庭,这就是权威的开始。

7.后天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儿童经常体验到愉快、轻松的情绪,他对别人的关心也会报以信任的态度。但生活在缺乏爱心的环境里,而且经常受到斥责的儿童,常常会消极对待他人的关怀。经常受老师赞扬的儿童自信心会很强,而不受老师重视的儿童常会表现出自卑的倾向。这种情绪反应固定下来以后,就会成为儿童的个性特征。

儿童的个性不同,对社会及他人的态度也不同,有爱心的儿童会同情弱者,乐于帮助他人。而缺乏爱的儿童则会冷漠地面对社会,面对困难。从小娇生惯养的儿童会缩手缩脚,能干的儿童则会尽快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儿童的个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通过行为逐渐显示出来,父母如果能及时掌握儿童的行为方向,并正确地加以引导,那么儿童会变得自信心十足、并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从而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