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思想史
10778300000038

第38章 概述

经过了唐末五代的割据动乱,在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统一的宋王朝,这时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北宋时期,随着农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提高和南北地区的开发,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相反,农民阶级的地位有了一些变化。过去人身依附关系比较强的部曲、佃客制,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基本消灭。代之而兴的则是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的田主与佃户的租佃制。

从北宋时期起,300年间,中国境内,存在着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的北边和西边,有辽、西夏、吐蕃等政权。以后又有从东北崛起的金政权。宋金对峙,直至南宋。南宋末年,漠北又兴起蒙古政权,后来建立了元朝。

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宋代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宋代理学是在儒学、佛学、道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它以儒家思想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这是它的特点。理学起于北宋,经南宋而进一步发展,到明代更有新的发挥,沿及清代前期渐趋衰落。

宋代理学着重研究的儒家经典,首先是《易》,主要是《易传》。理学家通过对《易》的注疏,阐述他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见解,他们又借用《春秋》的微言大义,说明“尊王攘夷”的理论,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

理学家程颢、程颐不仅重视《易》,还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提到经书的地位。

北宋是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都生活在这个时期。南宋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朱学(朱熹思想)统治地位逐步确立的阶段。元朝则是朱学北传阶段。

理学的兴起,与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有密切关系。由于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情况。许多学者要求用新观点注解经书。其次,佛学和道教思想对理学的兴起,也有很大的作用。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始刻宋版《佛藏》,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1年)《佛藏》刻成。唐宋时期的华严宗和禅宗对理学的影响最为显著。朱熹的理学思想反映了华严宗的影响,陆九渊的思想明显接受了禅宗的影响,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的《太极图·易说》受道教影响较多。

关于对宋代理学内容的评价,将在本编各章加以叙述。

除理学外,北宋时期有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五年(公元1069~1072年)集中推行新法,同时改革学校和科举制度。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设立经义局,编著《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颁《三经新义》于学官,此后又著成《字说》。这些新学著作表达了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成为新政的理论基础。王安石的《老子注》至今保存了一部分,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思维。

理学兴起以后,出现了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他们在思想理论上和朱熹理学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元代是程朱一派理学取得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的时期。在南宋,理学主要在南方流传。元代的理学家赵复及其弟子姚枢、许衡、郝经、刘因等人,在北方传播理学。由于推崇理学,元代纂修的《宋史》专立了《道学列传》,以朱熹为“程氏正传”、道学正统。

元代重宗教,宗教流派繁多。历代君主多崇奉道教,而道教除北宋全真教外,又有真大教、太一教、正一教等教派。佛教中最受尊崇的是喇嘛教。同时,由于与欧洲的交通增加,称为“也里可温教”的基督教,称为“答失蛮教”的伊斯兰教也有流传。不过,由于元朝存在的时期短暂,这些教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影响。

从南宋末年到元代,学者大多推崇朱学。其间也有一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思想家,如黄震、邓牧和历史学家马端临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