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10777400000032

第32章 推拿疗法概述

推拿疗法不依赖任何特殊的医疗设备,是借助医者双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运用规范化手法技巧来防治疾病,且集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无需任何特殊的医疗设备,简便易行,又使用安全,易于接受,疗效明显,治疗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自然疗法。

一、推拿疗法的含义、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含义

推拿又叫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法。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上,运用推拿手法以及特定的肢体活动,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推拿疗法具有疏经通络、滑利关节、活血祛瘀、舒筋整复、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二)推拿疗法的适应证

1.骨伤科类软组织急性扭挫伤,肌肉痉挛,腱鞘炎,关节粘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腰腿痛,偏瘫,骨折脱位后的恢复期,损伤性神经麻痹等。

2.外科类手术后的软组织粘连、疤痕、褥疮早期等

3.五官科类假性近视、斜视、鼻窦炎、神经性耳鸣等。

4.内科类感冒、胃痛、失眠头痛、呕吐、便秘、哮喘、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等。

5.妇科类乳痈初期、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

6.儿科类消化不良、疳积、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婴幼儿腹泻、咳嗽、发热、斜颈等。

(三)推拿疗法的禁忌证

1.烈性和急性传染病。

2.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结核、骨髓炎、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3.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如溃疡性皮炎、疥疮等。

4.各种恶性肿瘤,严重肺、肾、肝等脏器疾病。

5.开放性创伤、烧烫伤、骨折或关节脱位及出血部位。

6.严重心脏病、精神病患者。

7.妇女妊娠期、经期、产后恶露不尽者。

8.酒醉不醒、饥饿、剧烈运动后。

9.久病、年老体衰、幼儿嫩弱经不起轻微手法者。

(四)推拿注意事项

1.过饱、过饥、过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治疗。

2.治疗中如有头晕等不适,应当停止推拿,予以卧床休息,老人和儿童应有专人陪护。

3.注意安排好患者体位,嘱其放松,医者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施术部位选择好合适的位置、步态、姿势,以有利于发力和持久操作,并避免自身劳损。

4.一般实证宜选用重手法,操作时间短,虚证宜选用轻柔的手法,操作时间长,急性病操作时间短些,慢性病操作时间要长些。

二、推拿介质的作用及种类

推拿介质是指在推拿过程中,用来起润滑、保护皮肤和增强疗效作用的物质。在推拿的部位、穴位涂敷一定的药物,可以减轻摩擦,加强手法的作用,并借助推拿发挥其药物效能,提高治疗效果。介质剂型可分为水剂、膏剂、酒剂、油剂、粉剂等。常用的介质有:

1.葱汁用葱白带根洗净,捣碎挤压取汁,其性味辛温,能发汗解肌、通阳利水。如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可蘸其汁拿揉风池、大椎、太阳、迎香等穴。

2.姜汁将鲜生姜捣烂取汁,其性味辛微温,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如受寒胃痛,可蘸其汁,摩揉中脘、上脘、下脘等穴。

3.滑石粉、痱子粉能清热渗湿,滑润皮肤,防损止痒。四季均可用,但夏季多用。儿科推拿中应用最广。因夏季易出汗,易造成皮肤破损,局部外敷,可保护患者和医生的皮肤。

4.麻油其性味甘淡、微温,能补虚健脾、润燥,可加强手法的透热作用。

5.冬青膏将冬青油与凡士林混合称冬青膏,多在春、秋、冬季使用,可增强透热效果,能祛风补虚,益肌润肤。

6.红花油主要成分有红花、桃仁等,能止血止痛、消肿,骨伤科病证常用。

7.松节油能散风胜湿,治疗风湿痹痛。

8.按摩乳主要作用是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三、热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热敷是在推拿手法之后,为了加强疗效使用的一种“透热”方法。有干热敷和湿热敷之分,也可单独使用。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药物,以加强温通经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在推拿临床中,常在手法操作后敷以湿热敷,以加强手法治疗效果,减轻手法刺激过度所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

(一)热敷方法

将配好的中草药装入布袋,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20min,将毛巾放入渗透后拧干,并折成方形或长条形,敷于患处。待毛巾不太热时,即换另一条热毛巾,一般换3~5次。为加强疗效,先可在患处用擦法,使毛孔开放后热敷,并施以轻拍法,热量更容易透入肌肤。

(二)注意事项

1.热敷的温度,应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防止烫伤。

2.毛巾须折叠平整,使热量均匀透入,且不易烫伤皮肤。

3.热敷时须暴露患处,保持室内温暖无风,避免感受风寒。

4.热敷时不要按揉皮肤,拿去毛巾后也不要再用手法推拿,以免皮肤损伤。

5.孕妇、高血压、严重心脏病、热证、年老体弱、局部疮疡及破皮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