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5岁婴幼儿早教大百科
10777100000104

第104章 宝宝运动智能开发训练

这时,宝宝不但能站起、坐下,绕着家具走的行动也更加敏捷;站着时,能弯下腰去捡东西,也会试着爬到一些矮的家具上去。尽管这时宝宝走起路还不太稳,但对走路的兴趣却很浓。现在,宝宝还喜欢将东西摆好后再推倒,喜欢将抽屉或垃圾箱倒空。总之,整天都忙忙碌碌的,闲不住。

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加强宝宝走路与其他动作智能的训练工作。此外,宝宝在第一年生长速度很快,所以要有足够钙的摄入来形成骨骼和牙齿,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督促“懒”宝宝开步走

当宝宝会开始独立迈步时,说明他已跨入重要的发展阶段。达到这一点,说明宝宝已学会变换重心,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了。宝宝虽然已经有了自己迈步的能力,但就是不肯自己走,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大人抱着走。

宝宝能力特点

这个时期,宝宝的能力特点是将他放在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地方使之站立,他能独自站立片刻而不摔倒;如果大人拉着一只手,宝宝即能协调地移动双腿向前走,而不是转圈,这说明宝宝已经有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让宝宝学走路,爸爸妈妈也不能心急。其实,宝宝从卧位到立位,已有一些转变重心的尝试,让宝宝真的会走路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引诱宝宝站立、坐下

我们知道,当宝宝爬行熟练时,他将会爬到各类家具的边沿以便扶着站立。但宝宝在最初扶物站立时,可能还不会坐下,这时爸爸妈妈应教他如何学会低头弯腰再坐下。

办法是把玩具安放在近一些的地面上引诱,让宝宝低头弯腰去抓,即使是一手抓住家具后蹲下,另一手伸出去抓玩具,也是一种进步,这时也要鼓励一下。因为,当宝宝懂得低头弯腰去抓玩具后,接下去他将懂得不必依靠家具扶持,再接下去宝宝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和坐下了。

让宝宝自己拾画片

让宝宝走路,可以先训练宝宝蹲下、站起来的动作。

爸爸或妈妈可以把画片放在地上,然后说:“小杰,把画片拾到妈妈这里来”。当宝宝捡起画片时,妈妈应当一边说“谢谢”,一边教宝宝点头,表示谢意。

鼓励宝宝大胆向前走

如果宝宝因为胆怯或怕羞,不肯自己向前走。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用看图片或唱儿歌的方法,如:“小袋鼠,不怕羞,每天妈妈抱着走,小宝宝,真是乖,自己走路好勇敢。”对不愿自己走路的宝宝不要迁就,要多给予鼓励,使宝宝鼓起向前走的勇气。

创造时机

宝宝拉着大人的手走,同自己独立走完全不同,即使拉着他的手走得很好,可是一让他自己走就不行了,拉手走只能用于练习迈步。

因此,在时机成熟时,爸爸妈妈要设法创造一个引导宝宝独立迈步的环境,如让宝宝靠墙站好,爸爸或妈妈退后两步,伸开双手鼓励宝宝,并说:“好宝宝,走过来找妈妈。”

这时,当宝宝迈步时,爸爸妈妈需要向前迎一下,避免宝宝第一次尝试时摔倒。这样反复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宝宝就能学会走路了。

沿着彩条走

在地上放一根颜色鲜艳的彩条,牵成直线和弯线,在宝宝的前方摆着宝宝喜欢的玩具,这时爸爸或妈妈牵着宝宝的一只手,慢慢随着彩条直、弯线行走,让宝宝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在爸妈的帮助下,让宝宝能沿着彩条行走,逐渐培养独走能力。

督促宝宝开步走,爸爸妈妈还应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各种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

学步期就是宝宝探险期

宝宝学会了走路,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进程。这个阶段为宝宝提供了新的学习课题,活跃了探险环境,更是培养自信的机会。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宝宝这个一生最重要的探险机会。

宝宝能力特点

刚要学步的宝宝,需要锻炼他的大肌肉、小肌肉,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探险行为中,他应当树立起自信心,也就是迈步走的勇气。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随着不断的探索,宝宝会逐渐地对自己正在发展的各种能力产生信心:爬、走、跑、跳、搭积木、玩水、玩沙、玩小车、玩娃娃、学着讲话、看书、学大人样子做事、听大人读书等等。这时,如果宝宝能够在有启发性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成长与玩耍,自由自在地探索,那么,宝宝就能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宝宝勇于探险的坚强后盾,千万不要拖延或庇护宝宝的发展。

宝宝摔倒怎么办

宝宝刚学走路时,摔倒是很正常的事。在宝宝摔倒以后,爸爸妈妈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宝宝成长。因此,为了使宝宝形成勇敢和坚强的人格品质,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对宝宝第一次摔倒的反应,从一开始就给宝宝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爸爸妈妈因过分担心宝宝的安全,一看宝宝摔倒了,赶紧跑过去,大惊小怪,又抱又亲,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这样一来,本来宝宝没什么事,一经这种过分的安慰,反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往往会非常委屈地哭起来。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就不要惊慌,更不要着急地去扶宝宝,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后,就让他自己爬起来。爸爸妈妈应显出不在乎的样子,并用温和肯定的态度告诉宝宝没关系,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勇敢的宝宝是不哭的”。

这时,宝宝受到鼓励后,为了做一个勇敢的宝宝,就会自己爬起来,含在眼睛里的泪水也就不会掉出来了。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坚持这么做的话,宝宝就知道摔倒了应该自己爬起来,其独立性会因此而增强,而成为一个勇敢的宝宝。反之,则会形成宝宝依赖和胆小的性格,做什么事都畏手缩脚、不敢向前。

如果宝宝有了点小伤,爸爸妈妈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安慰或护理,但一定不要过分的呵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鼓励宝宝勇敢一些,去勇于探索。

宝宝精细动作训练

满周岁的宝宝,动作能力已发展的很好,对于一些精细动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爸爸妈妈还要注重训练一下宝宝的手部动作,以使宝宝能拥有一双灵巧的小手。

宝宝能力特点

1周岁的宝宝,手部的动作已发展的相当娴熟了。这时宝宝已经能用全掌握笔在白纸上画出道道来,并且,有能和大人一样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小东西,手部拿捏能力的程度已经发展得很好了。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在这个时期的能力特点,通过以下方法开发宝宝的精细动作智能。

宝宝自己画道道

让宝宝坐在桌前,在桌上放一张白纸和一只彩色蜡笔,爸爸妈妈先训练宝宝能用全掌握住蜡笔。然后,再鼓励宝宝在纸上乱画,可以是道道,也可以是其他线条或“图形”。

在画的过程中,宝宝常常十分高兴,以后爸爸妈妈要经常鼓励宝宝“作画”。通过作“画”,训练手的灵活性,激发宝宝的兴趣。

和宝宝一起拾豆豆

训练宝宝手指动作的灵活性,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放3个小盘子,旁边放些混合在一起的蚕豆、黄豆和大米。

开始时,先由爸爸做示范将三种粮食捡出分别放在不同盘子里,而后鼓励宝宝照着用拇食指对捏的方法,将蚕豆、黄豆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里。

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在宝宝能够有意识地将物品放下后,训练宝宝将手中的物品投入到一些小的容器中。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将小木块放到一个小盒子中,将小粒的东西拾起来放进小瓶中。还可以给宝宝选择一些带孔洞的玩具,让宝宝将一些东西从孔洞中投入。

通过训练,使宝宝的小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宝宝打开包积木的纸

让宝宝坐在桌前,爸爸妈妈当宝宝的面用一张纸把积木包起来,积木不见了,鼓励宝宝探求和寻找。

找到后,爸爸妈妈还要培养宝宝会手持纸包,将纸一层一层地打开,最后露出积木,宝宝抓住积木后会流露出高兴的样子。

这个方法,可以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培养宝宝的探索能力。

提高手部灵活性

爸爸妈妈可以在桌前给宝宝摆上多种玩具,如小瓶、盖子、小丸、积木、小勺、小碗、水瓶等。

当宝宝看到这些东西时,慢慢就会知道用积木玩搭高,知道将盖子扣在瓶子上,知道用水瓶喝水,知道用拇食指捏起小丸,知道将小勺放在小碗里“准备吃饭”等等。

经过多种训练,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技能。

智慧妈妈教子经

宝宝在这个时期不再是等待着爸爸妈妈把东西交给他了,而是主动地对身边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探索愿望,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多给宝宝创造一些探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