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指出,让广大港人参与香港过渡事务,为“港人治港”创造条件,是“一国两制”的伟大倡导者邓小平先生生前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过渡期内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无论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还是后来成立的预委会、筹委会以及推选委员会的工作,我们都坚持面向港人、依靠港人,并以此带动了更加广泛的港人参与。从预委会、筹委会在港举办的一系列咨询活动到一系列重要办法的制定,从推选委员参选人踊跃报名的场面,到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以及临时立法会的选举等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我们都感受到港人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正是由于香港各界人士以这种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从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钱其琛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结束了香港由外国管治的历史,迎来了“港人治港”的新纪元。从今以后,香港将由香港人自行管理,香港人将真正成为香港这块土地的主人!现在一个全部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都已经成立。在董建华先生的领导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港班子的运作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港人治港”需要广大港人的共同参与,需要600多万港人同心同德。希望各位在未来岁月里,都能在各自的界别和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特区继续尽心尽力,发挥作用。
钱其琛最后表示,现在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在这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中国政府在香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这一点,江泽民主席在香港特区成立庆典和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都已经作了详细的阐述。相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一国两制”一定能够成功。
聘请港事顾问,使爱国爱港的港人参与到过渡时期各方面事务中来,是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实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个具体步骤。从1992年起,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开始聘请港事顾问,到1995年聘请了四批,共168人。在过去几年中,港事顾问以高度的爱国爱港热情,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聪明才智,为香港过渡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平稳过渡的有关事宜,以各种方式提供了大量宝贵意见。
12位知名人士获授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7月2日在原香港总督府举行隆重仪式,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安子介、霍英东等12位对香港回归作出卓越贡献的香港知名人士,颁授香港特区政府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颁授典礼,并和12位人士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7月2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二天,原香港总督府飘扬着鲜艳的香港特区区旗,礼堂正中高悬着香港特区区徽,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拉开了授勋仪式的序幕。
香港各界人士冒雨来到这里,参加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后的首次授章典礼。当董建华将一枚枚紫荆花图案的勋章分别挂在安子介、杜叶锡恩、李福善、利国伟、查济民、徐四民、黄克立、曾宪梓、庄世平、霍英东、钟士元、罗德丞12位人士的胸前时,在场的人热烈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香港回归祖国后进入了历史新纪元。为确立香港回归后新的价值观,树立社会新风范,增强市民凝聚力,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设立自己的勋章制度,其中大紫荆勋章是特区勋衔制度中最高的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受奖人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长期推动香港市民热爱祖国,关怀、支持国家事业,对香港多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大紫荆勋奖每年颁发一次,受奖名单于每年7月1日公布。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振武以及香港特区政府部分主要官员出席了授勋仪式。
特区首个工作日运转正常
特区政府出版宪报号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7月1日首次印行出版的宪报号外,于7月3日首个工作日开始发行。
这份宪报名刊登的内容,包括国务院对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特区23位主要官员的任命;行政长官对特区行政会议成员的委任令;推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大会选出的60名临立会议员;行政长官对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的委任及根据推荐名单对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常设法官、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委任令;行政长官对特区临时市政局议员、临时区域市政局议员、临时区议会议员的委任令。
宪报号外还刊登了《香港回归条例草案》,以及根据基本法第十八条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法律。
九七纪念套装钞票发行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联合发行了港币20元钞票套装纪念版。
每套钞票套装纪念版内有三张分别由三家发钞银行于1997年7月1日发行的港币20元钞票,三张钞票号码相同,均属无字头九七系列。该套钞票套装纪念版共发行一万套,并已获香港金融管理局批准。
根据基本法第111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授权指定银行发行或继续发行港币。3家现行发钞银行联合发行钞票套装纪念版,正好反映了它们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将继续负起发钞的责任。
三家发钞银行7月3日向香港历史博物馆赠送了首套970000号纪念版,作为送予广大香港市民的一份回归礼物。
香港特区护照颁发
7月3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颁发特区护照的第一天。上午9时,香港居民田永清在这个工作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冒雨来到特区入境事务处,领取了全港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接着又有人领取了第二本、第三本……
特区入境事务处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对面,上午一开门就显得特别繁忙。无论在入境事务处的大厅里,还是在厅内的过道或电梯上都挤满了人,有坐着的,也有站着的。
《我的中国心》的乐曲在大厅里回荡,厅内二十几个窗口上醒目地贴着红底黑字条幅,上面用中英文书写着“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字样。每个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龙,最长的队伍可达几十米,近200人。
自6月10日开始办理申请特区护照手续以来,每个工作日这里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记者在一号窗口前看到一位站在队伍外的姓蔡的小姐。她今年19岁,为目睹香港回归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一个月前特意从美国赶回香港。她告诉记者,她现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但她是香港人,香港回归祖国后,她有一种归属感,觉得应该领取自己国家的护照。为此,她今天一大早就来到入境事务处办理申请特区护照的手续。
在通常情况下,入境事务处上午9时上班。但今天是特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申请办理特区护照手续的人特别多,为方便大家,入境事务处提前半个小时开始工作,并规定所有申请特区护照的人必须先排队领号,然后再依次办理。
蔡小姐笑着说,“虽然今天我8点就到这里,但还是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才领到第354号。许多人比我来得还早。”她说,“我已在美国一所大学读了两年会计学,还准备继续念两年,然后回香港。因为香港对我来讲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大厅的一个柜台前,一位七旬老人同他的老伴正忙着在申请表格上填写个人的身份。从事包装业务的洪老伯对记者说,“我年纪大了,时而干干我的老行当,时而在家休息。现在香港回归了,我们可以申请领取特区护照。特区护照特别方便,无需签证就能去世界几十个国家,方便港人外出经商、旅行,对此我们都很高兴。”
申请特区护照需交照片和有关证明件,因此入境事务处内的快相摄影处和身份证件影印处也人流不断。在办理海外佣工和居港人士延期居留的窗口前也吸引了众多的港人和在港的其他肤色的外国人。
特区政府高效率运转
7月3日,香港市民在倾盆大雨中迎来了香港特区成立后第一个工作日。在恶劣天气下,特区政府高效率运转,暴雨灾害迅速得到善后处理,各个经济部门工作基本正常,整个特区显示出良好的秩序和运作效率。
从6月30日开始,香港连降暴雨,仅今天凌晨到下午的降雨量就超过50毫米。6月底7月初出现如此特大规模的降雨,在香港是罕见的。但暴雨天气下的香港仍然按照正常的节奏和秩序运作。
早上8点,位于港岛中环的特区政府总部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紫荆花旗,大楼前厅和大楼门檐分别悬挂着国徽和区徽。特区公务员们冒着大雨,准时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赶来,走进以往熟悉的办公大楼。
早上9点零5分,已经开完一个会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进入特区政府总部,与主要官员商讨工作,合影留念。他对守候在这里的记者说:“今天是特区政府工作的第一天,心情很兴奋。”他表示,政府关注近日暴雨造成的影响,目前要着手处理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早晨7点半就来到政府总部,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上午,她主持了几个内务政策会议,同时就连场暴雨带来的问题与有关官员商讨应变措施。下午,她会见了一批美国参议员和众议员,并向美国客人表示:“对香港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我感到欣喜。”
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8点进入特区政府总部时表示:“我们的工作范围和过去一样,相信在全体港人的协助下,特区政府一定能把繁荣的香港建设得更繁荣。我和我的同事会全力以赴工作的。”
原港府律政署、现特区律政司办公室门口今天首次挂上了华人首长的名牌。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一摞临时立法会最新通过的法律文件。梁爱诗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我们会努力工作,希望回归后的香港是一个祥和互信的社会。”
其实,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务员从特区成立的一刻开始,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在香港警察总部,记者看到黑板上记着密密麻麻的出勤纪录和各种联络电话,许多从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开始连续工作到今天的警务人员,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昨天以来,连续发生山泥倾泻和水浸灾害,警方和消防处密切配合,先后出动大批人员,投入紧张的抢险救灾。警务处行动处处长说:“香港回归期间整个社会治安情况良好,人心稳定,警务人员毫无怨言加班加点,这是平稳过渡的表现。”
暴雨带来的山泥倾泻和水浸,造成多条公路局部损毁,其中屯门公路一度全线封闭。昨晚12点,路政署署长梁新国就进入政府的紧急事故统筹中心,并派出约50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携带工程机械赶赴灾害现场进行抢修。特区工程局局长邝汉生等政府部门负责人不停地与抢修现场联络,掌握最新情况,及时作出部署。到今天下午3点,三条中断的公路干线已经恢复通车。
清早,由于公路中断,屯门码头出现乘搭渡轮的人潮,等候上船的人最多时有近万人,比平时多出1倍。这时,交通部门和有关机构及时作出安排,加派多艘渡轮投入服务,使市民只需等候10分钟左右就可上船,现场秩序井然。
教育署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一直与负责气象预报的香港天文台保持密切联系,详细分析各种资料,结合以往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到昨晚10时42分,教育署果断作出决定,今天全港幼儿园、中小学全部停课一天。这一决定,保证了学校在特区第一天能够有秩序地作出各种安排,学生和家长能够预先做好应变准备。
特区在按正常的秩序运转着。一大早,入境处就做好了签发特区护照的准备,全天共发出14本特区护照;50位临时市政局议员今天全部宣誓就职,并选出了临时市政局主席;屯门、沙田、大埔、湾仔、南区5个区议会举行会议,分别选出了区议会主席。
在特区政府完全进入角色,开始转入正常运行的同时,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服务、信息中心的香港也在紧张繁忙地运转着。
上午10时,随着联交所大楼内的一声铃响,歇息了五天的香港股市开市。几分钟后,电子显示屏出现了特区成立后香港的第一个恒生指数数字:15345.99,开盘跳升149.2点。从事股票交易50多年的香港联交所会员、众利股票公司的董伟说:“很平稳,一切都很正常。”香港股市今天总成交量达到245亿港元,交投异常活跃。
香港最大的银行营业大厅内,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汇丰集团公共事务部的张丹丹说:估计中午时分人会更多,五天假期积下了许多事,今天第一天上班,处理一下财务方面的事也是理所当然。不远处的中国银行交易大厅内,也是人来人往不断。这里的办公室主任袁志刚表示,交易情况平稳、良好,一切运作正常而有序。
虽然雨下了一夜,到清晨仍未停歇,但一早前来香港贸发局公干和查阅资料的人仍络绎不绝。贸发局的职员们佩戴着有会展中心新翼图案的新局徽,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他们繁忙的一天。在设计部,设计师瞿耀辉正在为10日将要举行的“贸发局市场推广日”进行美术设计;展览事务部主任周启良刚与同事们研究完筹备本月中下旬在香港举办香港时装节和香港书展事宜;贸发局图书馆内不少商家客户在查询各种有关的商业资料。这里的4.2万册贸易参考书刊和60多万家海内外企业的电脑资料,为人们提供了最齐全的商业信息。贸发局宣传经理邱松鹤说:“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天上班,大家心情很好。我们现在的业务、所做的工作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业务量不小,今年要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展览就为数不少。”
特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世界上最忙碌的启德机场依然繁忙。一架架飞机的雨中起降,南来北往的人行色匆匆,海关的工作人员佩戴着崭新的特区徽志,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个进出特区的人员。在葵涌的八号货柜码头,长长的起重机吊臂挥来转去,一排排集装箱码放得如同一堵堵彩色的墙。不远处的海面上停泊着各种吨位的船只,一艘艘趸船穿梭往来其间,增加着雨中维多利亚港湾的繁忙。据这里香港中远集团的人士介绍,八号货柜码头一天都没放假,7月1日零时许,一艘名为“汾河”号的两万吨巨轮,满载货物驶出了这里,前往中东地区。当时大家都很开心,这是特区成立后出港的第一艘万吨以上的巨轮。
香港繁忙而秩序井然地度过了回归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处理了一天繁忙事务、会见了一位瑞典外宾、出席了香港中华总商会酒会和回归杯足球赛开球礼以后,晚上8点又走上香港城市大学晚宴的讲坛。
在宁静祥和中踏上新的历程
几番夏雨的梳洗,美丽的香港愈加显得风姿绰约。
清晨,维多利亚港湾从睡梦中醒来。
掀开历史新页的香港,正以新的面貌踏上新的发展历程。
香港人平静而充满活力地开始新的一天。
午夜时分,大多数香港居民酣梦正甜时,内地运载各种鲜货禽蛋产品的“三趟快车”已经抵达港九货场。35年来,这凌晨的一幕始终如此,风雨无阻。
清晨4点,第一班双层有轨电车开始在港岛稠密的楼群中穿行。这种带有古旧色彩的电车在这里几乎行驶了一个世纪。
黎明时分,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摆上大大小小的铺面。像往常一样,小商贩早早就开始准备好一天的货物。
6点不到,在湾仔汕头街附近卖报的李老伯便已将领回的当天报纸摆放整齐。600多万人的香港拥有上百家报刊,是世界上报刊密度最高的城市。李老伯说:“我在这里卖了十多年的报纸,但近几天的报纸卖得最好。”
8时许,中环、湾仔商业区,上班一族步履急促,但茶楼里的老人们却依然慢悠悠地“饭饮”吃点心。现代大都会的快速节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谐地融会在一起。
香港最负盛名的宗教场所黄大仙庙香烟缭绕。在香港10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上千个宗教场所。今天,它们与以往一样,进行着每日不变的宗教活动。
“马照跑”,虽然名义上有一点变化:马会的名字已由“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改为“香港赛马会”,马会沿用的标志也有一些修改。一向由外籍人士出任的马会行政总裁,已从去年起首次由华人担任。
新闻秘书郑国铭强调,马会对今后的赛马事业发展很有信心,否则马会就不会耗资10多亿港元来重建总部大楼、国际一级全草地马场及增建马房。在刚结束的上个马季,赛马总投注额高达900多亿港元。论规模和投注额,已是全球之冠。
夜生活是香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入夜,多姿多彩的夜总会、酒吧、迪斯科舞厅依然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此前,大富豪集团斥资3000万港元装修夜总会。集团顾问邓宇程说:“‘舞照跳’的前景没有任何理由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