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莎士比亚
10774800000014

第14章 重新组建剧团

1594年初夏,黑死病蔓延告终,分赴各郡的演员都纷纷重返首都舞台演出。

首先恢复活动的是剧院老板腓力普·亨斯洛。他虽然不是剧作家,不是演员,却是一位值得详细谈谈的人物。

亨斯洛从当蒙塔古子爵管家的助手开始,走上了人生沉浮的道路。由于盗窃得手,他不得已离开原先的主人,并操持起自己那份小买卖。他从事各色投机活动,包括土地投机活动,同时也干有抵押放债的勾当。

在1591年,亨斯洛在泰晤士河右岸得到一块地皮,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命名“玫瑰”的剧院。亨斯洛把这一场地出租给剧团,同时贷款给他们,这些剧团就这样落入了他的掌握之中。

亨斯洛也不拒绝把钱预支给剧作家,只要他们能够为在他的剧院中演戏的剧团写作剧本。他经办的一切事项,都由他有条不紊地一一记入账本。

一个受海军大臣庇护的剧团在亨斯洛的剧院中演出。领导海军大臣剧团的是杰出的悲剧演员爱德华·艾伦,他是伦敦人,比莎士比亚年轻两岁。

艾伦凭借马洛和基德的剧作,成长为一名演员。他荣幸地最先在舞台上朗诵马洛的一些角色的热情如火的独白,他那动人肺腑的朗诵艺术赢得了许多崇拜者。

16世纪90年代初,艾伦是伦敦最受欢迎的演员。他娶了亨斯洛的继女,与亨斯洛的关系由此而更加牢固。“玫瑰”剧院和海军大臣剧团也因而变成了亨斯洛和艾伦的家庭事业。

1594年,莎士比亚重新回到戏剧创作上,他选择了德比伯爵剧团。在剧院里尽管地位低下,但他至少不用依赖庇护人的恩赐生活。

德比伯爵在1594年春天去世,于是剧团找到宫内大臣作为剧团新的庇护人,所以德比伯爵剧团改名为宫内大臣剧团。

作为新的剧团庇护人的宫内大臣,负责剧场管理以及宫内戏剧演出,他又是女王伊丽莎白信任的堂兄弟,剧团很难找到一个比他更有前途的庇护人了。

莎士比亚的后半生一直在宫内大臣属下,他的新作也决定了他及其所在剧团的命运。

宫内大臣剧团要求租赁亨斯洛的剧院场地。当时亨斯洛已开始修缮“玫瑰”剧院的房屋,他的剧团在纽因顿巴茨剧院演出。

亨斯洛把宫内大臣剧团合并进自己的剧团。“玫瑰”剧院修缮完毕,海军大臣剧团回旧地演出,这样宫内大臣剧团则同它分道扬镳,互相成为了竞争对手。

宫内大臣剧团主要的明星是年满27岁的青年悲剧演员理查·伯比奇。“海军大臣供奉”和宫内大臣之所以不能联合,可能就是因为艾伦不希望像伯比奇这样的对手留在自己的剧院里。

剧团第二块叫座的牌子是喜剧演员威廉·凯普,他在塔尔顿去世之后被公认为伦敦各剧院最优秀的丑角演员。其他一些演员也是自己那一行当的高手。

剧团是一个合股经营的同仁团体。在剧团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入股的演员们。股金用来支付一切必要的支出:租赁演出场地,制作道具,支付剧本稿酬等。演出所得收入,由股东演员分享。

受雇扮演次要角色的演员构成剧团的第二个阶层。剧团的这一部分是不断变动的,其中如果有技艺高超的演员,很快就会转入股东之列。

女角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男孩扮演,童伶的身份是学员,其中最有才华的以后也可以转入成年股东的行列。

让我们到400年前莎士比亚曾工作的剧场去瞧瞧吧。当时的剧院没有屋顶,四周有一圈墙壁,把剧场和街道隔开。

墙里沿墙筑有两三层高的回廊,较富有的观众就被安置在这里,这里的座位票价较贵。

大多数观众直接被安排在场子里。他们三五成群地站在远远突出在场子中间的舞台前面,所以,观众实际上是从三面围住舞台。没有幕布,也没有布景。

尽管这种剧院的外表看来极为简陋,然而它绝不原始。真正的成功者取决于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追求,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如何对他不利,都不会丝毫改变自己的追求和希望,并且通过顽强的奋斗、克服困难,他必然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标。

莎士比亚为一个固定的剧团和一群固定的演员写作剧本,有时他还亲自登台演出。正是在这种环境中,通过与演员的日常合作,莎士比亚的能力才得到不断巩固。

莎士比亚在写作剧本时,能够对舞台上演这些剧本所需的条件考虑得十分周详,连最小的细枝末节也不忽略。

可以说,莎士比亚熟悉舞台,懂得表演艺术的规律,并且了解为了给观众造成最大的影响而需要的一切戏剧手法。就这样帮助剧团很快站住了脚,剧团再也不用担心新剧目了。

如果说宫内大臣剧团因为拥有莎士比亚这样的剧作家而鸿运高照,那么,莎士比亚遇到那些把所有丰富的舞台才能运用到剧本的演员们,也算得是一桩幸事。

宫内大臣剧团不只是一个为了共同管理剧团事务而组成的同仁团体,把他们团结起来的还有他们共同的创作追求,因此这一剧团的基本成员才能整整合作了20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