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莎士比亚
10774800000010

第10章 开始辛勤地创作

1587年的一个晚上,莎士比亚在女王戏班里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

就是在这天晚上,莎士比亚初登舞台应急在一出戏里扮演了一个凶手的小角色。但莎士比亚却成功了,他的表演受到了观众和戏班其他演员的赞同。

在戏演完后,戏班里的名演员塔尔顿和凯普过来进行祝贺,并邀请莎士比亚一起去喝酒。他们来到了生意十分好的美人鱼酒馆,这个酒馆,非常受剧作家、诗人和演员的青睐。

塔尔顿经常来这里喝酒,他告诉莎士比亚,他不知道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哪里不小心得罪了自己的第一庇护人赖斯特伯爵,就这样他再也得不到女王的宠爱。

莎士比亚是知道赖斯特伯爵的,他是女王的宠臣,他忘不了自己很小的时候去伯爵城堡去观看颇有气势的女王的欢迎仪式。

莎士比亚在这一次终于明白了塔尔顿的苦衷,怪不得他总是出来喝酒,而且每次都是喝醉,原来是在借酒浇愁啊!

塔尔顿曾经是伦敦戏剧界最有名的演员之一,然而现在看来,不仅面带哀伤,就连他的身体也渐渐地失去平衡的能力。

至于凯普,这个时候正是他演员事业的上升期,况且这个人颇有才华,已经被人们普遍看好了。

莎士比亚他们三个人坐到美人鱼酒馆的一个靠窗户的桌子旁,点了酒菜就开始吃喝聊起天来。

莎士比亚不怎么喜欢喝酒,平日里他也不爱多说话。今晚,他也是谦恭有礼,其实是谨慎地陪着他们喝酒。

在这两个名演员面前,莎士比亚显然更是个学生,所以很难放开了说话。

“来,祝贺你今晚初登舞台,就获得了成功。”凯普首先举起酒杯说道。

这样三个人干了第一杯。

凯普接着说:“人人都知道当演员是没有出息的丢人的职业,你现在还那么认为吗?”

莎士比亚抬着有点红的脸,说:“我认为,关键是自己瞧得起自己!”

“对啊!”塔尔顿赞同地把话头接过来说:“演员的地位取决于人们对戏剧的重视程度。当下,西班牙入侵的威胁正日益迫近,国家面临着外扰。女王和大臣们首先要考虑怎样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怎样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

塔尔顿喝了一口酒,继续说:“所以,必须用一种艺术性的东西加以宣传和表达,这样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戏剧看起来更合适的了。”

凯普在一旁赞同地补充着说道:“是啊,必胜信心和爱国情怀的激发必须要用戏剧来表达,当下,正是我们戏剧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莎士比亚,你要树立信心,以你的潜力和禀赋,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成名的!”

塔尔顿又说:“威廉,你前些日子改写的那个《错误的喜剧》,我已经认真看了,很好,真的很好!我们已经商量过,从明天开始你不用再做打杂儿的活,你可以演些配角或者帮着修改修改脚本。”

凯普补充说:“这样安排是为你的创作剧本打基础,我看那,你应该学着写写剧本,虽然那不能一下子就写好。”

莎士比亚很谦虚地莞尔一笑,说:“我会试试的,当然我不会把剧团的正事耽误的。”

塔尔顿说:“你一定要写!我就看你行!你要发奋努力,争取赶上并超过格林和马洛。”

凯普说:“格林和马洛是写戏的能手,更是高手。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赶超了他俩,那么整个伦敦的戏剧就是你的天下了,到时候金钱和美女都会滚滚而来的,那时候你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绝对是天壤之别啊!”

“还有名誉,来自名门贵族们的友情!”塔尔顿很沮丧地叹了口气说,“生活在这个时代,要相信强者,真正的强者总有他驰骋的天地。威廉,生存是残酷的,但生存绝对有它的乐趣。”

“人啊总应该有点野心才行。”凯普喝了口酒,接着说:“人生如果没有抱负,没有目标,那人生岂不是太没意思了吗?”

莎士比亚极其认真地倾听着坐在对面的两位名演员的教诲,同时他也不停地点头表示认同。

1588年秋,树叶开始飘落的时候,女王戏班里最有才华的演员塔尔顿,莎士比亚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好朋友,终因贫困、失意,再加上他那严重的肝病而去世了。

莎士比亚不会忘记塔尔顿在临死前对他的鼓励:“我的朋友啊,开始写剧本吧,写吧,不要怕写不好。”

在参加完塔尔顿的葬礼后,莎士比亚的心情极其复杂,眼前浮起了之前和塔尔顿、凯普喝酒的那个晚上的情景。

莎士比亚遥望着远处的圣保罗教堂,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写作。说写就写,正好戏班因为塔尔顿的去世而中止了演出。

莎士比亚回到了住所,便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写作。

大约从1587年起,戏剧开始革新,出现了一批作家,这些作家通称为“大学才子派”。他们多数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受过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

莎士比亚并没能担当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开创者的角色。“大学才子派”应该说是莎士比亚的“前辈”,也堪称这一时代戏剧之先驱者,他们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自由进取的气氛,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又使他们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塑造人物,评价历史。可以说,“大学才子派”为莎士比亚开辟了通往创作高峰的道路。

“大学才子派”中的第一位是约翰·黎里,他是被当时所有学校使用的课本《拉丁语法》编者的孙子,他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受过教育,并决心献身文学。

黎里写了一些喜剧,供儿童演员剧团宫廷演出之用。伊丽莎白女王经常出席观看这些儿童演员的演出。他的《哈拉德地》、《恩底弥翁》等喜剧,同当时剧坛上仍很流行的粗俗的民间闹剧有着鲜明的区别。

黎里还写了一些浓丽纤巧的剧本,多为爱情题材,主人公都用风格崇高的散文说话交谈。黎里的剧本是为宫廷贵族观众写的,但他那描写优美的喜剧对民间戏剧颇有影响。

在悲剧体裁的改革创新方面,莎士比亚的同龄人克里斯托夫·马洛,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马洛是坎特伯雷一个鞋匠的儿子,大约在莎士比亚结束学业的时候,他就进入剑桥大学。

当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热恋的时候,马洛正专心致志地学习拉丁文、希腊文、神学和大学里传授的其他学问。

当莎士比亚成为3个孩子的父亲的时候,马洛通过考试,取得了艺术学士的学位,又在1587年,取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马洛和莎士比亚大概同时到达伦敦。莎士比亚开始在剧院工作,甚至可能比他还早。但是,当莎士比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演员的时候,马洛却已经在戏剧艺术中进行改革。

马洛不想献身神职,也无意于仕途,而决心成为诗人。1587年他写成悲剧《帖木儿》并搬上舞台。这个剧本是英国人民的人文主义戏剧繁荣的发端。

剧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激发马洛立即写成了续篇。继之他又写成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等多部作品,所有这些作品,都是马洛在1587年至1592年间写成的。那几年,英国戏剧一下子提高到了真正艺术品的水平。

马洛是一个具有非凡诗才的人,他把真正的诗引入了戏剧。他抛弃了韵律诗,认为它矫揉造作,千篇一律。他的剧中人物说话用无韵诗,这种诗体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中得到确立巩固。从此以后,谁要想写戏剧,就得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真正的诗人,而不是以押韵为能事的诗匠。

马洛总是选择那些非凡人物作为主人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壮志豪情。他描写那些巨大的激情强烈的权欲,热切统治全世界的妄想,无法遏制的残忍和极端的奸诈。

马洛,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戏剧的革新者,狂飙式的天才,多年以来,一直是莎士比亚引为楷模的大师,莎士比亚向他学习了戏剧诗的艺术。当我们把他们的作品做一比较,我们就能发现这种相近的现象:

马洛莎士比亚

《帖木儿》《查理三世》

《爱德华二世》《查理二世》

《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自觉地沿着马洛开拓的道路前进,像一个天才模仿另一个天才所可能的那样仿效他:采用相近的主题,和自己的楷模做一番较量。

莎士比亚经常利用其他作者的情节,然而从来没有套用过任何一位同时代诗人的诗句,只有马洛是一个例外。在喜剧《皆大欢喜》中,牧女菲芭爱上了女扮男装的罗瑟琳。

过去的牧人,现在我明白了你的话果然是真的:哪个情人不是一见就钟情?

莎士比亚在这里引了马洛的长诗《希罗与利安德》中的一句。莎士比亚把马洛称做“牧人”,因为在当时的诗歌中都是这样称呼诗人的。

此外,“大学才子派”中还有托马斯·基德。他比莎士比亚和马洛年长8岁,曾在伦敦最出色的学校求学,但是没有读完大学。

基德迫于生计,不得不当了一名文书。说他受马洛榜样的鼓舞,大体是不会错的。《帖木儿》问世后一年,伦敦舞台上演出了基德的《西班牙悲剧》。

《西班牙悲剧》和《帖木儿》一样,获得了同样巨大的成功。当时能像它那样在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恐怕尚属罕见。

25年之后,它仍然是舞台上的保留剧目,因为伦敦观众中有许多很喜欢观看基德在舞台上渲染的那种流血恐怖事件。

在1589年,基德的另一出复仇悲剧《哈姆莱特》中同样运用了那种流血恐怖事件,后来莎士比亚曾据以改写成同名的著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