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67

第67章 孩子被迫去“偷”妈妈的爱

世界上有一种小偷,不偷东西,不偷钱财,竟然专偷起自己妈妈的爱来。试想哪个小偷如果家财万贯还能去偷吗?以此推理,如果不缺妈妈的爱,这些专偷妈妈爱的孩子又怎能去偷?可怜这些整天生活在没有母爱关怀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他们的稚嫩的心灵是在遭受一种怎样的摧残。

这些专偷妈妈爱的孩子们无非生活在这么两个情况的家庭,一种情况是工作狂妈妈太忙,无法给他母爱太多,另一种情况就是离婚家庭,直接就无法获得母爱。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对母爱的严重缺失。这种母爱得不到需求,只好通过偷来获得他本该得到的母爱。

其实这种偷,分析起来也是一种本能。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茨就曾在小鹅身上做过实验。小鹅被孵出后,天生有一种跟随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走的本能。它第一眼看到的是母鹅就跟着母鹅走,当然它看见别的动物也跟着别的动物走。

我们称上述现象为小鹅的“母亲印刻”。这种“印刻”只在一定的时期发生,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认母的“关键期”。所以孩子也一样,也有这样的认母时期,依恋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妈妈们不在自己孩子的身边,孩子也只能偷偷跟着别人的爱走了。当错过了这个时期,妈妈再来爱也晚了。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母爱,胜于食物。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幼猴做了两个人造母亲,其中一个有奶水,另一个没有奶水。有奶水的母亲是用冰冷的铁架搭建的,而没奶水的母亲身上包着厚厚的绒毛。大家肯定认为小猴子会喜爱有奶水的母亲。但哈洛的实验推翻了人们想法,小猴子只是在饥饿难当的时候,才不得已地跳到有奶水的铁母亲身上,急速吃完便立即返回没有奶水、却有厚厚的温暖绒毛的母亲身上,一直依偎着它,像依偎着真正的母亲一样恋恋不舍。别以为你给孩子金钱,满足了他一切的物质需求就给了他爱,看看这只实验中的猴子你就能知道答案了。

我有一个同事,她和她老公都上班,自己的公婆又年老体迈,所以她把孩子寄养在孩子她姑妈那里。这孩子当时走的时候也就三岁左右,母子哭的也是生离死别的样子。一年后,我这位同事就回去看孩子,谁知孩子一看她妈妈回来了竟一下跑到她姑妈怀里不下来,她妈妈去抱她,她哭着不依,紧紧拽着她姑妈的衣服,似乎怕妈妈把她姑妈抢跑了似的,弄得她好不尴尬,当时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再偷偷看看那孩子,又紧紧盯着妈妈,生怕妈妈走了似的。

是啊,对孩子来讲她心里是多么渴望母爱的,看她依偎在她姑妈怀里不下来就知道了,但这母爱她得不到需求,也就只有依恋和她生活的姑妈了,期望从姑妈这偷一点母亲的爱。她姑妈还有一个孩子,据她姑妈讲,当她抱她孩子的时候,她就不愿意而哭闹,甚至开始敌视她的孩子,可见母爱的缺乏对她的打击有多么深刻。

我那同事当时回来后精神几乎恍惚了,痛苦得不行,自己来带孩子吧,迫于生活压力又不行。她说她满脑子就是女儿那痛苦的眼神,连工作都无心了。后来我给她支了几招,才得以缓和母女关系,她才好受了一点。

我说你要多给女儿打电话,让她知道远方有个人一直在牵挂着她,这个人就是她妈妈。要多和孩子讲妈妈不是不爱你,只是现在有工作脱不开身,还得赚钱,要不哪来的钱给你买好吃的买玩具啊。更要跟她讲现在姑妈对你也很好,陪你吃,陪你喝,陪你上幼儿园,要听姑妈的话。让她在心灵安宁的同时,想起还有一个你在和她说这些。

其次要经常邮寄照片给女儿。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母爱还是存在的,即便是一张照片,对她也是一种安慰,这也比着从她姑妈身上去偷妈妈的爱要强,这样可加强她的母爱记忆。当然过一段时间也让她给你邮寄照片,让她在照片上写一点想妈妈的话,哪怕一个符号,从心理上进一步强化这种母爱记忆。

最后下次再去看的时候,要履行给孩子买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的承诺,最好让孩子把妈妈的礼物带到幼儿园里去,让孩子炫耀一下妈妈的好,增加她的自尊心。

其实,儿童时期正是依恋母亲最浓厚的时期,可以说正确的母爱在孩子以后良好的性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母爱是其他任何女人都不能给予,也不可能取代的。母爱的缺失轻则给孩子带来孤僻冷漠,重则也严重扭曲着孩子的心灵。

一个从小就缺乏母爱的男孩会深深陷入痛苦的寻求母爱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母爱情结”。因为缺乏母爱,所以他就格外渴望母爱,寻求母爱,如果这种寻求迟迟未果,天长日久就会习惯性地在心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最终导致他在一生都有寻找母爱,去把母爱偷来的变态行为。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找那些比他大的女人来谈恋爱。在这些他心里感觉类似母亲的女人中寻求他小时候缺失的那种母爱情感。从而使得他在对所有的女人面前都有一种撒娇、害怕、自卑的感觉。

我们心里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概念:好妈妈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盲目的。因此,不要等到孩子被迫去偷妈妈的爱的时候再去补救,不论你再忙,不论你身处何方,我相信你那淳朴的母爱总会施予到你那童真的孩子身上,让孩子生长在一个没有痛苦被母爱包围的乐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