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42

第42章 让孩子学会自己管自己

可以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成长的,有时就算父母对他严格要求,他的爷爷奶奶们也不会答应,“疼”还来不及呢,更别说忍心让他去独立了。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这种过分的溺爱和保护,使孩子从小在缺乏困难与障碍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就欠缺自理能力的发展。有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了都不会用勺子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冬天还得让老师帮助解扣脱衣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早期教育造成的。

有这样一句话:“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孩子小,便比孩子还要小。”我们知道,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如一张白纸,在上面涂抹什么颜色它就显现什么颜色。早期教育就是一支在白纸上涂抹颜色的画笔,希望用心去画出那幅斑斓美丽的图画。

妈妈们不可能时时陪伴在孩子左右,他总要离开妈妈走向社会。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己管自己,将来他才能更好地处理他所遇到的事情、解决未来他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因此,在孩子从小的生活中,对于他能够管好的事,妈妈就要有试着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的意识,让孩子慢慢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这样一来,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律的好处,当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当作一种习惯。

所以建议妈妈不妨让孩子先从小事做起。比如,饭前洗手、上厕所后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捂住嘴巴等这些小事,先让孩子做到,让他养成习惯。虽然这些细节小,但妈妈们绝不能忽视。你要和他一起去实现这些简单的事情。饭前饭后带着孩子一起洗手,洗完手后,可以拉着孩子的手闻一下,并说:“哇!好香啊!这样细菌就不会再来了!”让孩子明白洗手是有重要作用的。

妈妈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最先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妈妈与孩子最近,当然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你的行为,此时妈妈所做的一切就要时刻注意,因为你的面前总有一双小眼睛在关注着你。所以,妈妈自己要保持房间的清洁,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他看到一个美好的环境,是你营造的。孩子自然也就会模仿营造。不过妈妈切记不要凡事包办,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妈妈可在旁边给予指导,让他把事情独立做完。

还有要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比如衣服、鞋子、玩具等,从哪儿拿得就要放回哪里。妈妈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孩子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有利于孩子记住物品摆放的位置。妈妈不要担心孩子太小做不好,只要你经常对孩子说“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相信他能做好。这样做就是要督促着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学会管理自己,约束自己。长大了,孩子为人处世也自然有了自己的原则。

同时,妈妈要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勇于承担责任。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试试,但做事总是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妈妈要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如果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妈妈要给予积极肯定。妈妈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不过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妈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一般妈妈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比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却不采纳,甚至会问“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问了孩子就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孩子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很离谱,妈妈就应接纳并且尊重孩子的做法和意见,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从而尊重别人。

我家孩子如果要穿自己喜欢颜色的衣服,虽然我感觉那衣服不好看,但我还会满足孩子的想法,我认为孩子虽然小,可也是有思想,有爱好,有审美观的。

不管怎么说,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妈妈和老师的通力配合。其实孩子能管住自己不是一时之功,但是作为妈妈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的贯穿到日常的教育中去,如果孩子碰到问题或发生错误行为,一定要采用鼓励、激励、表扬等正面教育形式。总有一天,孩子会让我们惊喜,她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我能管好自己”。

要知道,溺爱,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要是真爱孩子,就请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由健康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