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36

第36章 帮孩子摆脱“开学恐惧症”

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反差从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称为“开学恐惧症”。

近几年,随着上学的孩子们压力的日益增大,导致很多孩子患上“开学综合症”,即中小学生在开学前后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的心理问题。

“开学恐惧症”,一般在开学前后两周表现得比较明显,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等。有的学生还伴随有头痛、恶心、胃痛等身体不适症状。尤其是部分中小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行为上会表现为失眠、嗜睡、疯狂玩电脑、厌食、厌学等。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导致其他心理问题。

分析“开学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过于放松的假期生活与过度紧张的学习生活差别太大,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难以适应和接受。在假期里尤其是长假期,很多中小学生每天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和娱乐,休闲、睡眠,随心所欲,缺乏必要的学习和智力训练,身心放松过度,行为过于懒散,生活安排没有规律。所以一到开学后,一部分中小学生还留恋这种自由自在的假期生活方式,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忧心忡忡,对学校生活产生焦虑和恐惧。

而有一些中小学生还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心理:在学校学习时盼望着快点放假休息,在寒暑假开始时觉得还是到学校上学好,假期结束了却又不想去上学。从表面上看,“开学综合症”是中小学生在长假期间过多娱乐休闲、过于放纵自己而导致的“玩心”一时还没有收回来的表现,而从深层次分析,一些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时间上缺少清晰合理的规划,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不能及时调控自我,没有顺利实现从家庭生活向学校生活的过渡。缺乏生活和学习的良性规划,这也是“开学恐惧症”产生一大原因。

同时,家庭教育指导不到位也是导致“开学恐惧症”的诱因。孩子的自我调适能力不强是一方面,而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还没有真正到位也是一大原因。孩子之所以出现“开学综合症”,除了说明他们对新学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以外,同样也折射出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前应试教育下,学校的升学考试压力、人际交往障碍、校园文化生活单调、心理健康教育不力,以及家庭教育管理放任等,这些才是导致中小学生“开学综合症”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一些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或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或性格十分内向,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又过于追求完美的中小学生,往往是“开学综合症”的易发人群。

当暑假结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某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隐疾也爆发了出来,如今“开学恐惧症”正成为困扰学生和家长的“拦路虎”。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孩子摆脱“开学恐惧症”呢?

有关专家建议,缓解开学恐惧的关键,在于家长首先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学习和放松的关系,用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给孩子以信心,让孩子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

因此,妈妈要针对放假期间孩子生活秩序被打乱的事实,针对孩子涣散的生活习惯,及时地加以纠正和改变,让孩子的心理尽快从“放假”中挣脱出来,以便及早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的循循善诱,妈妈也予以适当的监督。在开学之初,妈妈也要与老师沟通,与孩子进行假期心得交流,以便减轻孩子压力。

当然,以上做法只是消极的应对措施,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开学恐惧症”,妈妈必须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要一味地纵容孩子,尤其不能用金钱、物质奖励去刺激孩子过度消费。而是应向孩子说明高消费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以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心态。同时,家长及学校也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和孩子一起分析对学校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而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疏导,也可以适当配合心理咨询,要让孩子减少恐惧感,让其对学校生活充满信心。

引导孩子尽快走出“开学综合症”,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做一个成功的妈妈,做一个关心孩子的妈妈,帮助孩子摆脱“开学恐惧症”,帮孩子理性地认识并安排好假期生活和学习生活,确保孩子不受困惑,开心快乐地迎接假期后的学习。

§§第六章 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可能成为天才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