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11

第11章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家庭是提供孕育人格,并最早进行社会化的场所,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摇篮。只有父母共同用双手和关爱托起这个摇篮,才能为孩子托起生命的蓝天。

父母亲的角色扮演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其实每个孩子,即使是胎儿都能感知到父母对他是否呵护、是否疼爱。因此,心理学上将“家庭”的概念界定为具有稳定情感联系的人们的共同体,在中国普遍表现为三口或者五口之家,多数靠血缘维系,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彼此鼓励、彼此支持实现整个家族的壮大和发展。让胎儿从孕育之初就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与完整,对培养其对家庭的热爱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这也是胎儿孕育成长的本质需要。而其中,父亲的力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往往以榜样和秩序的维护者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关心妈妈,呵护孩子。

有人说,母亲养育了男孩儿,父亲则造就了男孩儿。想想很对啊,父亲所教给孩子的是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和社会问题,而母亲所代表的是人性和社会生活的情感方面。所以父爱代表的是事业,思想,冒险和奋斗等理性方面的教育,如果这点的不足或者缺失,那么孩子就会脆弱、胆小,就会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在我国,素有“严父慈母”的教育观念。妈妈给孩子的教育是温和的,感性的因素居多;爸爸给孩子的教育是严肃的,理性因素居多。孩子正需要这两者有机结合的教育。

而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是妈妈承担了教育孩子的重担,这对孩子的人格、性格、能力等等的发展都是不完整的。研究显示,爸爸适当参与照料教育孩子,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多正面影响,如为人父的喜悦自豪感、被孩子需要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及孩子带来的幸福感,会使爸爸变得更加成熟自信、激励爸爸进取和成功,然后,爸爸又将这种精神反作用于孩子身上,使孩子成长更具活力和感召力。爸爸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和妈妈的教育配合默契,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妻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妻子。要知道,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角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正是这些教育的差异性才使父母从互补的角度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角色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父母与孩子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不仅有血缘关系,而且双方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共同形成社会体系,并有共同的心理连带与强烈的依附关系存在,并且会相互影响。因此父母是否称职,是否恰如其分地扮演适宜的角色,都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和终生相关的命运。可是,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是需要在长期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学习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因为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会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从而担当起不同的教育任务。一般来说,妈妈通常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作为与儿童接触交往最为亲密的亲人,妈妈会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给孩子传递细腻,富有同情心的阴柔的一面,能够给孩子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所以妈妈在孩子心中是安全和温暖的源泉,这些都是低龄孩子所最为需要的。虽然妈妈的学历对于低龄孩子而言可能并不是首要的,但对于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却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父亲作为孩子眼中的象征社会规范的榜样,则注重于精神和心理,传递给孩子的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其自身的学历,甚至更高的学历素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社会化过程,将始终起着一种引导和促进作用。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只有爸爸妈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教育,才能造就孩子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更加完美的道德品行。

现在看来,有很多时候我埋怨我的孩子不够活泼,不爱表现,不够胆大等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是我陪他的时间太多了,我作为母亲女性的一面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他,而他的心灵和手脚都还没有接触到他爸爸阳刚的一面。我打算在以后的日子,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多和爸爸接触了解,让爸爸的阳刚之气去影响他。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没有一个家长会承认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也没有一个家长能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行为上有问题。不管怎样,只要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各自尽好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定能教育出更出色的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