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10772100000007

第7章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西部地区是中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地位出发,坚持“生态立省(区、市),环境优先”战略,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

2.3.1 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

要在西部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中树立和强化以下四种意识:一是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且西部是我国的生态屏障的区情意识;二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三是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四是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

2.3.2 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

中央在西部地区要继续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要加快退牧还草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严重退化草地治理;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三峡库区生态治理等工程;要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

2.3.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西部地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要继续加大重要库区、长江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和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解决好地质灾害、地下水平衡、“三废”污染治理等问题;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2.3.4 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西部地区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强化能源、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要加强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要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大力提高资源回采率,综合利用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要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不断扩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领域;要切实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强化土地整理。尤其要突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这个重点。以下,对西部地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1.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是西部地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重点。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从云南省看,2006年,云南工业部门能耗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73.5%,远高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张子卓:《我省各行业如何顺势而谋》,载于《云南日报》2008年2月28日第9版。西部地区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要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按照循环经济思想构建现代生态工业。

构建现代生态工业,就是按照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两个层次上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首先要发展企业层次上的循环经济,以企业为单元建立小循环,在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的生态设计;其次是发展园区层次的循环经济,以行业为单元建立中循环,在工业集中的地区,积极发展产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物变为下游企业的原料,通过共享资源、梯级利用和废物交换等手段,获得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废物产量最小化,甚至实现“零排放”。

(2)加快重化工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有关资料表明,1994~200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平均为1.65吨标准煤,从四个产业(第一产业、重化工业、除重化工业外的其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看,只有重化工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个高耗能行业)远高于平均水平,为8.3吨标准煤/万元。金三林:《我国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载于《学习时报》2007年4月23日(第382期)第4版。另从云南省看,根据测算,云南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工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是第三产业的24~40倍,第一产业的36~60倍。2006年,云南有5个行业合计占全省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81.2%,成为云南工业部门名副其实的能源消费“巨头”。这5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占2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2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14.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3.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7.7%。张子卓:《我省各行业如何顺势而谋》,载于《云南日报》2008年2月28日第9版。因此,应加大对重化工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包括小钢铁、小煤矿、小水泥、小火电等),提升产业水平。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从全国看,按照我国目前的工业结构,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的下降1个百分点,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可减少277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3个百分点。《要下大力气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答本报记者问》,载于《学习时报》2007年4月2日(第379期)第1版。因此,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有现实基础、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如云南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一方面,淘汰传统工业落后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延长传统工业产业链,推进其向精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方向发展。关键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尤其要在西部地区优势重化工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以此推进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2.培育生态农业

培育生态农业,是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西部地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围绕“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总思路,在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的优劣条件,突出环境、物种珍稀、气候、草原、野生特色,以市场导向、资源依托、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动态优化为原则,兼顾农业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特别是自然生态功能,大力培育特色生态农业。

3.积极发展服务业

积极发展服务业,是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从全国看,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应的降低1个百分点,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可减少约2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约1个百分点。《要下大力气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答本报记者问》,载于《学习时报》2007年4月2日(第379期)第1版。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稳步推进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及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对环境压力小;同时是最具“联动效应”和“脱贫效应”的产业。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三者皆备。但传统的旅游经济因粗放和较少考虑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巨大挑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3.5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西部地区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要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序转移占地多、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重点开发区域,要促进形成新的增长极,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限制开发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