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72

第72章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前进的原动力,孩子一旦对看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体验:一旦自己对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个问题感兴趣,自己就会全身心投入,精力集中,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相反,如果自己对某门学科没有兴趣,学起来就感到很没劲,而且没有什么效果。如果具有浓厚学习兴趣,通常会非常专注、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且从中感到极大的满足,感受到愉悦的体验。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

一个男孩上初三后,突然对课本失去了兴趣,父亲用尽各种办法却毫无效果。一天儿子竟然坐在书桌前看书了,而且一坐就是两个小时,父亲喜出望外,不敢开电视,不敢走动,心里还在想千万不要有人来敲门,千万不要有电话打进来。过了好久走近一看,原来吸引孩子的是父亲放在书架上的关于古代钱币的小读本。这让父亲大失所望,可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引导孩子认真学习的绝妙机会。于是他就从古币下手,给儿子讲解关于古钱的趣事,儿子过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几枚古币。平时他有意给儿子一些零花钱,让儿子买古币和相关的书籍,逐渐达到对古钱痴迷的程度。渐渐地,孩子喜欢上了看教科书,成绩也有所上升,还说要上大学,并问大学有没有研究古币的专业,当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时,孩子更加努力了,到高三时竟成了班级的第一名,最终如愿以偿地考进一所重点大学的考古系。这位父亲感慨地说:“兴趣这东西,要比高级教师都管用。”

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是家长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家长的真正魅力所在。

刘晓琳从小学到高中,就读的都是普通的学校,她的父亲刘根正是广东某小镇上的工人,母亲王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就是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普通的家庭背景却培养出了一名牛津大学学生。

现在的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督促吧,怕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放手不管,又怕孩子放任自流。家长一直在绞尽脑汁,想找到一条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捷径。对此,刘根正和王丽的办法非常简单:“把学习作为一种奖励。”

刘晓琳三四岁的时候,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她的全部心思都在故事上。渐渐地,她不满足于妈妈讲故事了。故事就在书里,如果自己认字,就不用总是求妈妈讲了,于是,晓琳提出了识字的要求。

王丽觉得,现在也的确到了让孩子识字的时候了。不过,如果只是泛泛地教她认字,过一段时间她就会感到烦了,会把识字当成了负担。所以,她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把教晓琳识字当成一种奖励。如果晓琳能够按与家长的约定,做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按时起床等事情,就教她故事书里面的5个字,如果表现更好,就会奖励l0个字。

晓琳非常喜欢这种奖励游戏,因为,那些神奇的故事,就像一个个迷宫,渐渐完全地呈现在她面前。

有一次,妈妈正在教晓琳识字时,忽然有件急事要出去办,她让晓琳自已先复习以前的“奖励”,匆匆地出门去了。两个小时后,妈妈回来时,发现晓琳还捧着故事书在“研究”,见妈妈回来,她高兴地扑了过来,要求把剩下的字全部奖给她。王丽认为,与其用别的奖励孩子,不如把学习当做奖励。因为,在学习就是奖励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让她学会了付出回报之间的关系,学习了做家务,甚至还学习了等待和忍耐。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的重要元素。

在爸爸妈妈朴实而独到的培养下,刘晓琳健康地成长着。2004年,她收到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走向异国,继续她独立的成长旅程。

在刘晓琳的教育中,最成功的是刘晓琳的母亲在晓琳学习最初时,把学习当做奖励,从而激发晓琳的学习欲望。

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要加以引导,而不是一种强硬方式强迫孩子读书。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是能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方式和途径,从而自发主动地去学习,学习之后能获得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充分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的目的!

如果家长只看重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而不是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一时的梦幻彩虹,让那些过于看重分数的家长最终失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感到很奇怪: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很优秀,经常考90多分甚至100分,为什么上了中学就不想学,也不会学了?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有很多种,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不良的学习动机,结果一是败坏了学习胃口,二是动机的低下束缚、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能力,使他们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了。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只有当孩子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情感时,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进入一个最高阶段,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