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69

第69章 不要让孩子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

健健已经是一个l6岁的小伙子了,妈妈陪同他来到心理咨询室,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而妈妈却说个没完没了:“为了他,我提前退休了,在他身上真下了不少工夫,他功课本来也不错,可是中考太紧张,发挥得不好。这个区重点高中他没考上,是交三万元赞助费学校才收下他的,为什么花出这笔血汗钱,不就是希望他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有出息嘛!可刚上了几天学,他又不愿去了。如今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他怎么这么懦弱?我真是没招了!”

心理医生与健健单独交谈,发现他有一肚子的委曲:“我在家学习、做作业,妈老在旁边盯着,不让我打球,不让我和同学来往,凡是我自己想做的事都不让我干。每天就是说‘考重点,一定考个好大学呀’!爸爸动不动就发火,我考得差一点就拳脚相加。我真累,只要在家里就没有轻松过。花钱上学也太没面子,还逼我去,我活得太不自在了,我实在受不了啦!”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孩子在家长的时时监督和强大“专政”的压力之下学习,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结果是一提学习就厌恶、烦躁。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不管孩子的感受,只关心分数和名次,不惜牺牲孩子们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逼迫孩子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学习。这种压力,使孩子们感到沉重的精神负担,时间长了,尤其是在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导致自信心丧失,使孩子产生逃避心理,从而导致厌学。

成绩不好,孩子自己也会有压力,处于压力下的这些孩子会觉得自己太笨,从而变得自卑,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算表面上满不在乎甚至桀骜不驯,他心里多少都会有一些自卑,家长要认识到这一点,下面这例子中父母就做得很好。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宋凡拿到成绩单看了一眼,马上沮丧万分,数学又不及格。从初一开始,他的数学就经常不及格。虽然爸爸和妈妈都没有批评他,也没有给他更多的压力,但他总觉得数学成绩不好对不起家长。所以,他花了大量时间在数学学习上。然而成绩仍然不理想,想着成绩单上那个刺眼的数字,他忐忑不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道该怎么跟家长说,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回到家,宋凡小心翼翼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数学又不及格。妈妈没有责备也没有抱怨他,只是轻轻地安慰他:“哦,没关系,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

妈妈在儿子面前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悦甚至恨铁不成钢,不过背着儿子时,她却忍不住流泪。一直以来,她和丈夫从来没有规定孩子考试一定要进多少名,或者要考多高的分数。妈妈知道宋凡很勤奋,成绩始终提不上来,儿子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她不忍心苛求儿子,只是为儿子感到担心。

孩子考好了,不妨进行精神鼓励;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

目前人们对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不理解,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学习都不错,可是到了初中高中学习就滑了下来;而一些农村孩子,家长没什么文化,他们学习起来却很努力,后劲十足,成绩上得也很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些家长自己读了点书,自以为会教育孩子,猛抓孩子的学习,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最后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烦。而一些农村孩子,家长没有能力管教他们学习,他们是在自然而自由的环境里学习的,学习是他们自身的渴求,没有人逼迫他们学习,也没有人看着他们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但没有被破坏,他们的成绩反而提高得快。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超过现实的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就像一位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中或赛场上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传球、接球,如何破门,而总是考虑场上观众如何看他,如何评价他,破门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输掉比赛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种想法会让他顾虑重重,甚至导致动作失控,那么他在赛场上就不会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到了考场上就会“晕场”,导致考试失误,原因就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总是担心家长的态度。

山东有位家长,女儿的学习成绩不太稳定,有时候能及格,有时候却只考二三十分。为这个,女儿没少挨打。

当这位家长决心改变对孩子这种打骂的教育方式后不久,女儿便带着得了18分的考卷来“考验”她了。女儿拿出卷子来时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她知道上次考试成绩都及格了,这一次却考得这么差,不知道妈妈会不会“旧病复发”,揍自己一顿。

哪知妈妈看了后却说:“很好啊!说明我的女儿已经学到了18分的知识。下一次,肯定会超过l8分。告诉妈妈,你的前一名同学考了多少分?”

女儿小声说:“20分,比我多2分。”

“好,咱们不怕,咱们就追他。”妈妈说道。

女儿抬起头有点不相信地望着妈妈,只见妈妈鼓励地对她微笑着。妈妈出人意料的“够朋友”让女儿把担心放回了肚子里。她想,这两分的差距,实在是小菜一碟。女儿心理上先够着了妈妈定下的尺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结果呢?在接下来的一次考试中,女儿得了86分,并且女儿的成绩也逐渐稳定了。

这位母亲当初很明智地没有让女儿去追赶那个考86分的同学,那样的话,女儿也许只能总得20分了。

所以,家长的责任固然是要让孩子取得稳定的、优秀的学习成绩,但方法却要慎用。假如孩子本身很要强,把分数看得很重,做家长的还应努力调节孩子的心态,帮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