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62

第62章 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调查显示,很多家长都有帮孩子埋单的习惯,孩子犯了错或者有了过失,第一个收拾残局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家长为孩子埋单,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帮孩子埋单,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做事的机会,也容易让孩子失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机会。

如孩子有意打坏了玻璃,不要急于给他换上一块新的,而是敞着窗子让他体验一下风吹雨打的滋味;如果孩子不吃午餐,你不必劝食,下午饿的时候,也不提供零食,让他体验不吃午餐的滋味。孩子实际的感受比家长对他空头说教更有效。假使孩子敲碎了玻璃,不管你怎样给他讲解玻璃的作用,保护玻璃的意义,都不如吹在他身上的冷风、打在他脸上的雨滴给他留下的印象深;孩子中午不吃饭,不管你怎么央求,怎样告诉他不吃午饭的危害性,都不如饿肚子能使他体会到按时吃午餐的重要性。反之,如果孩子打碎了玻璃,你马上换上一块新的,或孩子不吃午餐,怕他饿着,晚饭前总是尽可能多地给他提供零食,那样,他就很难改掉坏习惯。

家长为孩子埋单,不如让孩子学会负责。

到郊外野餐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假日活动之一。劳动节的周末,威尔逊和埃迪的家长要带他们去州里的国家公园爬山,然后野餐。临行的前一天,一家四口人商量了该如何进行准备: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9岁的威尔逊提出负责准备所有餐具,11岁的埃迪负责准备调料。妈妈提醒他们列出一个单子,一则防止遗漏,再则若有家里不够的物品,可及时去买。威尔逊很快就列出了单子请妈妈过目,随后便开始准备;而埃迪却跑到外面找邻居的孩子玩,妈妈警告他带齐调料,否则野餐不会好吃。埃迪一边往外跑一边说:“放心吧,我会带好的,别担心。”妈妈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爸爸却提醒她应当给埃迪一个锻炼机会,不要越俎代庖。妈妈想了想便没有再督促埃迪,而埃迪也很开心地玩到很晚才回来,到厨房里忙了一会儿,搞出来一袋子瓶瓶罐罐,便上楼回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出发,妈妈并没有检查埃迪的准备工作,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选好了野餐的地点,大家开始准备午餐。等肉烤熟后,每人倒了一杯饮料,整理好盘子,围着野炊点的木制桌椅坐下,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埃迪,烤肉汁在哪里?”埃迪伸手到袋子里去找,怎么也找不到。“我记得从冰箱内拿出来的,怎么会没有?”“你有没有列在单子上?”“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埃迪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埃迪最终也没有找到,不觉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埃迪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使这次的活动大为逊色。这里爸爸妈妈并没有说一句责怪埃迪的话,但整个事件本身对他的教育却比任何话语都更有效。埃迪的家长选择不参与的方式是明智的,尽管这次野炊因埃迪的遗漏而受到一些影响,但对埃迪的成长却有深远的意义,教育他懂得作为集体一员应具备的责任心,懂得做事要认真要有程序的道理。

婉琳去学校上课时忘了带作业,老师无数次要求同学们按时交作业。婉琳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作业送到学校。妈妈说:“我不能去送,你最好自己回来拿。”婉琳开始感到很失望,警告妈妈说,学校老师可能会说妈妈对子女不负责任。但婉琳妈妈这时对自己的责任问题并不感兴趣,她所感兴趣的是教婉琳从亲身经历中获得责任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婉琳有点恼火,觉得妈妈一点也不通情达理,居然在危急关头让自己走回家拿作业,这样准会耽误课程,老师会生气的。但妈妈不后退,坚持让婉琳回家取作业。妈妈把作业放在门口,然后自己开始打扫房间。婉琳回到家里想和妈妈吵一架,想使妈妈知道她很恼火,然后希望妈妈能开车送她回学校,不料妈妈根本不理会她的挑衅,只若无其事地说:“宝贝,我忙着呢,你现在先回学校,交上作业,我们以后再讨论这件事。”

放学后,婉琳已不在气头上,向妈妈诉说,说自己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感到很窘,因为妈妈不去送作业,她还得回来拿。

婉琳:“我忘了带作业,你又不肯送去,我想是你不把我当回事。”

妈妈:“孩子,让我们来看一看,你为什么忘了带作业?”

婉琳:“我慌慌张张地赶校车,就忘了。”

妈妈:“你忘了带作业感觉不是太好,对吗?那么你从今天的事情学到了什么?”

婉琳:“我想下次我会把作业事先放到书包里。”

妈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婉琳想了想说:“我可以在闹钟一响时就起床,不至于那么紧张。”

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并抓住机遇教育孩子,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空谈道德、法律、准则,但是效果却不近如人意,相反,如果孩子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中接受了经验教训,认识就会有所改变,让孩子承担起后果,这是让孩子形成习惯性地自主的思考问题做出正确决定的关键。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家长常常采用严厉处罚的方式,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了错事之后,让他从错事的后果中受到一定的惩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