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26

第26章 要孩子做到,自己先做到

“孩子,你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不可否认,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言传的作用,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身教往往比言传更重要。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

晚饭后小华还要吃零食,妈妈不许。小华说:“那你怎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呢?”妈妈被噎回去了。

妈妈和东东做游戏,妈妈玩不好,儿子说:“妈妈真笨!”妈妈斥责孩子无礼,孩子委屈地说:“昨天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我没玩好,你不是也说我笨蛋吗?”东东妈妈语塞。

怎样看待这类“孩子噎家长”的现象呢?

自己做出不良“榜样”,却不许孩子学,这是一种想来非常奇怪,非常不合逻辑,然而事实上却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标准,按道理说,如果某种做法是错误的,家长就不该去做;既然做了,就不应怕孩子学。可是现在家长的态度却是:我可以这样做,你不可以这样做;你要照我的语言去做而不要照我的行动去做。家长自己言行不一,却梦想言教胜于身教,有点滑稽。

仕程家三代单传,爸爸妈妈对仕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平时,爸爸经常告诉他:“儿子,想要将来有出息,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一些书。”妈妈也总是告诉他:“程程,你将来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可不要辜负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啊!”听到爸爸妈妈的话,仕程深有感触,决心好好学习,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

然而,没多长时间,仕程的决心就有所动摇了。因为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爸爸妈妈总是在客厅里看电视节目,一直到很晚。仕程在房间做作业的时候,不时地被从客厅里“飘”来的声音吸引。

于是,他草草地把作业写完,然后跑到客厅里去看电视。可是妈妈却严厉地对他说:“你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学习。为将来考大学打下基础。小孩子看什么电视,看你的书去!”

无奈之下,仕程只好回到房间。他一边心不在焉地翻书,一边愤愤不平地想:爸爸妈妈总是让我好好学习,可是他们却总是看电视,这太不公平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仕程学习也不专心,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变得越来越叛逆了。

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在家长身上都能找到根源,要想孩子做到,家长自己要先做到。

爸爸得知,15岁的儿子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刚开始,爸爸怎么也不相信儿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直到上周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他才知道这是真的。于是,爸爸决定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一下。

儿子下午放学回到家后,爸爸把他叫到房间,轻声地问:“儿子,想不到咱们还有共同的爱好。你能不能告诉爸爸,你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呀?”儿子看到爸爸并没有生气,便娓娓道来:“爸爸,我现在迷上吸烟还不是让你从小熏出来的。我小的时候,你一吸烟就往我脸上‘喷’烟,有时候还让我尝一口。后来,我非常好奇。便趁着你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跟小伙伴学抽烟,结果从那以后逐渐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这时候,爸爸才知道原来儿子已经有三四年的吸烟史了。虽然自己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一直习惯了吸烟,但是为了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儿子不再吸烟,爸爸决定和儿子一起戒烟。

“儿子,你我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你看这样好不好,为了咱爷俩的身体健康,咱们一起戒烟。”看到爸爸态度非常坚决,儿子答应了爸爸的要求。

虽然爸爸已经是一个老烟民了,戒烟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爸爸忍受了烟瘾的痛苦,最终戒烟成功。在爸爸的榜样作用下,儿子也把烟戒掉了。

爸爸得知儿子有吸烟的坏习惯后并没有简单地指责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和他进行沟通,了解儿子吸烟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后来,爸爸以身作则,为儿子做出了好榜样,和他一起戒烟,最终让他改掉了吸烟的毛病。

家长应该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意识,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提高,用日常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东东的妈妈开了一家小精品店,卖一些时尚的小玩意儿。一个星期天,东东到妈妈的店里玩。中午,店里来了位女孩,她看中了一个水晶球,正在看的时候,另一位顾客出门撞了她一下,水晶球没拿稳掉到地上摔碎了。东东的妈妈说:“我知道你也不是故意的,这样吧,我只要你赔个进价90元就行了,本来零售是l00元的。”女孩没办法,只好掏了90元。

女孩走后,东东问妈妈水晶球的进价是多少,妈妈说30元。东东说:“妈妈,你说进价是90元,不是骗人吗?这是不对的。”妈妈说:“傻瓜,我不这样说那不是自己赔了?反正人家也不知道。”东东不禁想:不知道妈妈对我说了多少谎。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家长身上,家长习以为常,甚至为此感到自豪,但却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用榜样去管理教育孩子比什么教育方法都有效。要教好孩子,家长的当务之急是改变自己,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孩子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