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18

第18章 别让你的孩子太听话

在家要听家长的话,上学要听老师的话,这样才是好孩子。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词儿就是“听话”二字。“听话”家庭教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

家长高兴时说:“好孩子,真听话!”这是对孩子的最高赞美。

家长批评孩子时说:“你又不听话!”这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批评。

家长愤怒了要说:“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这是家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有力武器。

很多孩子,在他们的家庭中只有听家长说话的份儿,而自己没有张口说话的权力,孩子刚要对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家长就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说话别乱插嘴”;孩子对家长的训斥刚要申辩一下,家长又会说“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或是“妈妈比你的经验多,你听妈妈的话没错”。如此下去,时间长了,孩子遇事不思考,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说了也没有用。在家里,孩子变成了只知道听从家长指令的机器人,遇事不动脑,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孩子在外面又会怎样呢?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痴想在家只知听话、不敢说话的孩子,到了外面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权力。

“听话”教育是教育的弊端。在“听话”教育下,会造成孩子独立性差、胆小。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于80多年前在《南腔北调集·上海儿童》一文中对家庭教育问题作了如下精彩的描述和剖析。鲁迅先生写道:“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骂,使他委靡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家长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从鲁迅犀利的笔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中式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事事听话”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这样的孩子不仅会变得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意识和主见,还会引发自闭症。

更严重的说法是:“听话”的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听话”儿童一般不提问题,更不与长辈争议。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成为“问题儿童”。

家长不应该逼迫孩子“事事听话”,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有这样一个家庭,幸福地生活着爸爸、妈妈、两个儿子和一个宝贝女儿。这天下午,妈妈和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客厅沙发上一起讲故事。妈妈说道:“宝贝们,妈妈给你们出个脑筋急转弯,好不好?”孩子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好啊好啊!”妈妈笑着说:“一棵树上站着三只小鸟,一个孩子用弹弓打掉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两个儿子抢着说:“一只也没有了,树上是零只!”而女儿却说:“三减一等于二,树上应该还有两只。”两个淘气的儿子大笑道:“这种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幼儿园都练习过了。”可是女儿却执著地说:“就是两只嘛!”

这位妈妈并没有像中国妈妈那样,马上纠正女儿的观点,责怪女儿不听从正确意见,反而说道:“打掉的是一只,弹弓一响,其他的两只可能会飞走,也可能没有飞走,女儿你说的非常有道理!”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她认为,容易受别人意见左右的人没有主见——尽管这样的人是别人眼中“听话”的好孩子。所以,当她的女儿如此“不听话”的时候,她没有斥责反而赞许孩子说的有道理。因为她知道,这个小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独自思考能力与自我主张的习惯。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古国,封建意识在很多家长的头脑中还很多,要求百依百顺,容不得孩子的反对意见,更容不得孩子反驳自己。而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再要求孩子们百依百顺是很不明智的,会造成孩子的人格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