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明威
10770900000033

第33章 丧钟为谁而鸣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西班牙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海明威却欲罢不能,往事的幽灵时时缭绕在心头,让他夜夜失眠。

海明威带着伤痕累累的旧疤痕和满是枪眼的新疤痕回到了基韦斯特。但是这一次回来,有些东西已经变了。

海明威又一次做了失败的丈夫,当他的两个孩子正在成长的时候,当他的妻子正需要他关怀的时候,他抛下了他们,独自一个人上了战场。

等海明威从战场回来,两个儿子长大了,而妻子也成了路人。1940年,他们的婚姻正式结束。法院以遗弃妻子的理由给以终判。

早在基韦斯特定居的时候,波林就已经明白,她不可能做到海明威心中理想的伴侣。

波林也是人,还是海明威的妻子,她不可能同时身分三处,既要在他的前边,又要在他旁边,还要在他的后边。

早在巴黎流亡期间,荷兰著名电影导演约里斯·伊文斯找到海明威,根据他提供的材料和意见,拍摄了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纪录片。

影片首先为美国总统罗斯福专场放映,然后再送到各个电影院公开放映,呼吁大家为民主西班牙挨饿的男女老幼募捐食物。

观众们看到无辜民众惨遭屠杀的场面,看到许多老百姓挨饿的惨状,也看到了政府军奋力抵抗的场面。他们的确受到感动。他们捐赠了许多钱和食物,但是他们没有捐赠武器。

“因缺少一颗钉子,整只皮鞋就毁了……”单靠食物和衷心祝愿是打不赢仗的,于是取胜成为空谈,于是一切化为乌有。

在马德里,海明威住的旅馆被30枚炸弹炸毁期间,他写了一个剧本《第五纵队》。这出戏在纽约上演时,只赢得了一般的喝彩。

因为剧本的写成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太近,台词听起来像廉价的宣传,像是肤浅的博取同情的呼声,既天真又太富于感情。

海明威并不因此而气馁。他承认,写这个作品的时候他没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体会情感以及为剧本润色加工。

海明威的另一篇作品就大不一样了。那本叫《丧钟为谁而鸣》的小说一出版就犹如晴天霹雳,佛朗哥的追随者们对这本小说恨得咬牙切齿,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说,佛朗哥是个了不起的伟人,所以他领导的战争才取得了胜利,海明威把他歪曲了。

有的共和党人也对他表示不满,因为海明威在小说中也描写了共和党人内部的混乱状况。

就因为这本小说,多年来,佛朗哥都不许海明威再次踏入西班牙。

海明威用18个月写成《丧钟为谁而鸣》。有很多事情要写,并且要写得准确,就像对人谈话时要让他们听懂。

海明威是在哈瓦那一个叫两大陆旅馆的五楼的一个房间里完成这篇书稿的。书稿完成后,他松了口气,倒了一大杯水,抓起一块面包,边吃边说:“我写进书中的不是西班牙内战,而是我18年来所了解的有关西班牙的一切。”

第二天他就把这部新作装进公文包,起程前往纽约。车过迈阿密以后,空气调节设备出了故障,他只得在高温中校订《丧钟为谁而鸣》。

到达纽约时他的书已经校订完毕,可以付印了,他住下来,连续96小时不停地看校样,然后才用他那有力而审慎的手笔签名付印。

海明威从来就不能理解政治权力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大混乱,他看到的和描写的只是人间悲剧。

海明威让他的书中人物熬过革命的徒劳无益的时期……熬过勇敢和自豪的西班牙人民在苦难中遭到的绝望和叛卖。他的朋友是一次大规模战争赌博中的牺牲品。

海明威把西班牙描写成了一名贵妇,她失去了伪装,赤裸裸地遭到了集权大国的出卖和蹂躏。

海明威苦思冥想,终于让他想明白了,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错了,伟大的领袖斯大林也错了,麻痹人民的毒品并不单是宗教,还有许多药剂、鸦片剂之类的毒品能够麻痹人民的心灵。

“是的,音乐就是众人的鸦片,酒当然是众人的最有效的鸦片。啊!极好的鸦片。除了这些,如果说有什么鸦片的话,赌博也是众人的鸦片,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野心,还有对任何类型的新政府的信仰,这其实也是一种鸦片。”

海明威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已经太晚了,西班牙已经被法西斯组织统治,甚至不只是西班牙,整个世界都已经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雷电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