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天才与疯子
10770700000027

第27章 三位精神错乱的日本大作家——精神构造诊断

其实,我这部书稿只说一件事:天才的精神病理及其精神构造。整本书都是有关它的详尽展开。

——2002年7月于一家咖啡屋

最近三年f1990—2001),我应钱晓平小姐和儿山秀晴教授的邀请,曾三次访问日本,并分别会见了好几位日本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宫崎学(1945年生)和吴智英先生等。

宫崎学的代表作是《突破者》,再版18次,共印了35万册,是本畅销书。

我们的谈话自然涉及日本一些重要作家的精神病理——这个题目应该是“天才的精神病理”这个大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我把三次长谈的内容整理如下f加进了我今天的思考):

一、夏目漱石(1867—1916)的被害妄想和幻觉

他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大文豪。走进今天日本的大小书店,他的作品依旧赫然在目。在日本文学史上,他的地位不可动摇。

首先,他是个潜在的同性恋者。在熊本第五高中执教时期,他的同性恋倾向(这里指的是柏拉图式的爱)表现得较明显(这个时期他已成家)。

夏目漱石的精神障碍大致上分三个时期:

第一发病期约为二十七八岁,主要特征是被害妄想和幻觉。

这种障碍是每本精神病学教科书都要论述的症状。这时期,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是写汉诗和俳句。

也许,介于健康和病理性质的妄想和幻觉对诗歌、小说的创作是一片沃土。作家踩在交叉线上是一种最理想的精神状态。

27岁的夏目漱石同时患上了肺病和精神异常。这是轻度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之一是“恋爱妄想”(被爱妄想)。

最后。夏目漱石发展成了“关系妄想”。

所谓“关系妄想”就是:

病人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的现象,都认为同他本人有关。比如把别人所说的话、报纸上的文章、不相识的人的举动,统统认为同自己有某种关系,而且是在加害自己。

比如有个病人坚信别人咳嗽、吐痰、关门和谈笑,以及收音机的广播、报上的文章(特别是其中一句话),都是别有用心在恶毒地含沙射影攻击自己。其实全是子虚乌有,完全没有那回事!

中国十年“文革”之所以要发动,深层的动机之一,正是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比如“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用小说形式来反党是一大发明;电影《红日》《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是恶毒攻击,是毒草;这里有特务,要深挖,那里是内奸和叛徒,要揭发、揪斗;再就是变修,变颜色,走资派还在走。

这些年,我一直想写本书:《十年文革的病理诊断》。

夏目漱石的第二发病期为35~39岁,主要特征是精神衰弱。

这时期,他在伦敦留学(33—36岁)。

神经衰弱症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涉及大脑皮层(又是这位主角!是的,它是本书的主角)机能弱化,植物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临床症状因人而异。比如有的病人容易伤感,常为一些小事而悲伤落泪——这对文学创作也许是个福音,这叫“因祸得福”,“祸福相生”。

这种病症同夏目漱石的性格有关,比如悲伤、痛苦、忧郁、抱怨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体验。

“夏目疯了!”——当年这样的说法不时从英国传到日本。

34岁那年,他在7月1日的一篇日记中,说他最后非常忧郁,属于精神病理的性质。11月3日,他参加一次聚会。在伦敦的日本人对他的印象是:看来反常。9月12日,在给妻子的信中,夏目漱石谈到自己的神经衰弱症日益严重,直面天地间的生存有一种恐惧和疑虑。这有点像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境或况味。对于作家,这情绪能算是病态吗?——这是正宗的天才的精神病理。正是这种健康的、异常的、偏离了正态的心境,造就了天才。

在伦敦,夏目常常好几天闭门不出,在屋里暗暗落泪,情绪低落、悲观、忧郁。他的症状还伴有很深的猜疑心和被害妄想。

36岁回日本,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讲师。

这时(1905年)他开始在《杜鹃》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我是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夏目在创作中充分利用了自己在第一发病期“恋爱妄想”的内心体验,包括幻听和关系妄想等。

日本精神病学家千谷七郎早就指出“漱石的精神病”问题。对于他,创作小说《我是猫》有一种治疗或康复的效果。

千谷七郎还指出,夏目漱石的病是周期性结构,大约七八年发一次。

第三发病期为45~47岁。两年后,即49岁(1916年),夏目去世。

从他的日记,我们不难诊断出他的幻听和妄想症。

在日本文学史上,他的病成了一种“创造的病”。他的文学创作同他的“妄想世界”紧密相关——这正是我所说的“天才和疯子”,或天才的精神病理现象。

夏目漱石的病,成了当今日本精神病学术界热衷研讨的一个课题。大致有七种诊断。比如:

1.周期性的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是被害妄想或被害感情体验。

2.他长期患十二指肠溃疡,最后死于该病。这病同他的精神错乱有微妙关系(这是精神病专家伊东高丽的诊断)。

3.混合精神病。

这是非定型的精神病,里面包括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和偏执性精神病的成分f这是精神科医生宫城音弥、西丸四方和春原千秋的诊断)。

4.夏目漱石的性格为神经官能症的病态人格(文艺评论家北恒隆一提出的见解)。

写到这里,我想说:我们中国的文艺评论家和传记作家什么时候能用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去进行剖析对象呢?改造我们现有陈旧的知识结构是重要的,迫切的!

二、川端康成(1899-1972)的自杀之谜

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在书房用煤气自杀。死因不明。

他的生平、作品成了当代日本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也十分惊讶,深感兴趣!)

川端康成2岁丧父,4岁丧母。10岁以前,祖母、姐姐和姐父也相继去世,于是成了孤儿。少年的不幸经历(创伤性生活事件)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所以有研究他的学者提出了“两重原理”——孩童精神和社会生活相交织。为的是破译他的生平和创作。

比如精神病专家稻村博认为,川端康成的作品有超越时间和现实的一面。那是由潜意识(右脑)支配的非现实的心理世界——一个不可思议的魔界,但能打动、感染千百万读者。

这种异常脑现象的主要特点是主观、幻想、魔幻般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过川端康成的自我和非我、现实世界和非现实世界不是绝缘的,而是有回路,有通路的。

他的文学作品是他的病态人格的成果。有的日本学者(比如1936年出生的著名的福岛章)称他为“精神病的天才”。

三、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吗?

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70年11月25日在东京号召自卫队起义,失败后剖腹自杀。长篇小说《丰饶之海》(4卷)是他自杀之日完成的巨著,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关于三岛由纪夫的疯狂,日本精神病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但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作为一种天才的精神病理现象,我也十分惊讶)。有一点是肯定的:

他的人格是“精神病质的人格”。

特点是对人生世界特别敏感、伤感,感受性过度细腻,思考偏重抽象、非现实和观念性的世界。当然,还生生死死追求完美。

有的日本学者诊断他为“狂气”,有种“世界没落体验”——这个精神病术语很重要,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也许这正是他自杀的原因。

在常人眼里,有“狂气”人的行为古里古怪,荒诞,不可理解。

他有部作品叫《金阁寺》,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非常成功。

该古寺有六百年多的历史,位于京都北部,建在一个小池上。我参观过,因建筑物的外部用了镀金箔,故名金阁寺,非常壮丽、金碧辉煌。

1950年寺内有个叫林养贤的和尚有意放把火,把金阁寺烧了!犯罪动机是小和尚觉得该建筑太美,对自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爱到了极点,便转化为嫉妒和仇恨,最后干脆放把火。

21岁的和尚的人格是病态,行为是疯的、犯罪的,性质如同杀人。

这一纵火事件深深震撼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同时也触动了三岛由纪夫。他详细了解和尚的身世和审问他的记录。1956年,他把这个事件写成小说,在《新潮》杂志连载发表,引起强烈反响。他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因为小说主人公、纵火犯和作者三岛本人的病态人格结构有相似处(罪犯和尚的姓名是林养贤,小说主人公叫沟口),学者福岛章将这三个人的生平或人生轨迹排列成表格并指出三者平行、相似的关系。

林养贤被判了七年监禁,曾自杀未遂。

三岛由纪夫写出了罪犯放火的动机:对非常美的事物产生嫉妒,从而去毁灭这种美!

这嫉妒是很病态的。它归根到底是脑现象。

我想起当年刺杀里根总统的凶手。他是一个普通人,正在追求一位电影明星。他自知自己没有实力,够不着女明星。

他说,他要做件惊天动地的事,让她瞧瞧!

他用这种极病态的方式企图增加他追求女明星的实力——这又是脑现象!

摇滚乐歌星列侬被崇拜他的人开枪打死,时1980年12月8日。动机是:太崇拜列依,只能用毁灭他的方式来表达。其病态的脑现象结构同21岁的和尚火烧金阁寺的病理结构如出一辙!

哦。对美的嫉妒!最后用毁灭美来结束这一切。这是一种倒错性的思维方式。

按我的理解嫉妒有常态和病态之分。

在嫉妒的构造中,“嫉妒和犯罪”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完全可以就这个题目写本专著。比如情杀。

报复也有常态报复和病态报复之分。“9·11”便是病态报复。

一切都由人脑作出。一切都是脑导演的戏。

我想起希特勒对巴黎的前后态度。1941年,德军占领巴黎,他偷偷造访了这座他一直仰慕的城市,尤其是古典建筑艺术。二战末期,盟军反攻,德军守城失败,撤出巴黎。希特勒下令把巴黎炸毁。理由是:我得不到巴黎的美,谁也休想得到!

这是“对美的嫉妒”的变种,是林养贤放火烧金阁寺的犯罪行为放大10万

倍,但犯罪行为的脑结构有相通处。

三岛由纪夫创作小说《金阁寺》得到一种满足感——病理性质的满足。

三岛和林养贤是同时代人,他们的人格都属于病态,都有“世界没落体验”。三岛同林养贤的病理精神构造是共鸣的,所以能把小说写好。

以上三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不过是天才精神病理的三个典型病例。如果把他们放进精神病学教科书来讲,而不是作为日本文学史的内容,也绝不是牵强附会。

是的,大海深不可测,天空无限深广,而人脑,或者说是天才的精神构造同样是神秘莫测的!尤其是天才和疯子的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