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
10769700000009

第9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一)

第一节 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

饲养管理小鼠(Mouse;Mus Musculus),生物学分类上属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鼠科(Family Muridae)、小鼠属(Mus),来源于野生小家鼠。17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用小鼠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1909年Little等人采用近亲繁殖的方法首次培育成功纯系DBA小鼠,1913年Bagg培育成功BALB/c纯系小鼠,奠定了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基础,同时开创了小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新纪元。各具特色的远交群和近交系现已育成500多个,遍布世界各地,是当今世界上研究最详尽、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小鼠染色体数为2n=40.

一、生物学特性

(一)外貌特征

小鼠全身被毛,面部尖突,两侧长有长长的19根胡须,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鼻尖,尾长和体长约相等。成年小鼠体长为10~15cm。体重:雄性20~40g,雌性18~40g。尾部被有短毛和小角质鳞片。有多种毛色,如白色、灰色、黑色、棕色、黄色等。

(二)一般特性

1.体形小,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小鼠是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小的动物,对环境要求较高,强光或噪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死亡。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易感,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对致癌物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2.性情温驯,易于饲养管理小鼠经过长期的培育,性情比较温驯,易于捕捉。不主动咬人,一般很少相互咬斗,但非同窝雄性易斗,常会咬伤背部和尾部。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甩。

3.喜黑暗安静环境,昼伏夜出小鼠夜间比白天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其中傍晚与黎明最为活跃,一昼夜活动高峰2次,一为傍晚后1~2h 内,一为黎明前。为此,夜间应备有足够的饲料和饮水。

4.喜群居当群饲时,饲料的消耗量比单个饲养为多、生长发育更快。小鼠群养雌雄要分开,过分拥挤会抑制生殖能力,雄鼠群居时易发生斗殴。群居优势在雄性很明显,表现为群体中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被称为“理发师”,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应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别。

5.发育迅速,性成熟早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天,雄性45~60天。体成熟,雌性为65~75天、雄性70~80天。在36天雄鼠的附睾精液中可找到运动活泼的精子,如将同窝兄妹放在同一笼内,日龄达57天即可分娩,这说明雌鼠在37天时即可发情排卵进行生殖。

6.性周期短,繁殖力强小鼠的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特别是有产后发情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8~15只,1年产仔胎数6~10胎,为全年多发情动物,繁殖力很高,生育期为1年。小鼠的性周期可分为4个阶段:即动情前期(求偶前期),动情期(求偶期),动情后期(求偶中期),动情间期(求偶后期);每个阶段的阴道黏膜均发生典型变化,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变化,可推测卵巢、子宫、激素变化和所处的性周期阶段。在这4个阶段中仅在动情期内才接受雄鼠配种。雌鼠交配后10~12h,阴道口有白色阴道栓,是交配的标志。产后性期是指雌鼠在分娩后48h内会出现一次动情期的现象,能接受雄鼠配种并可能会受孕,这样可能会出现边哺乳边妊娠的现象。

(三)解剖学特点

1.骨骼小鼠的骨骼由头骨、躯干骨、四肢骨和尾椎骨组成。小鼠的头盖骨包括前头骨、后头骨、头顶间骨、鼻骨、两侧的颚间骨、上颚骨、颧骨和颧骨突起组成。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小鼠的齿式为2(I1/1,C0/0,P0/0,M3/3)=16,上下颌各有2个门齿和6个臼齿,门齿终身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度。小鼠的脊柱由55~61个椎骨组成。肋骨有12~14对,其中7对与胸骨接连,其他呈游离状态。颈椎7块,胸椎13块,腰椎6块。骶椎4块,尾椎变化较大,一般为27~30块。前肢骨由肩胛骨、锁骨、上腕骨、桡骨、尺骨、掌根骨、中掌骨等骨组成。后肢由髋骨、大腿骨、胫骨、腓骨等骨组成。

2.尾小鼠无汗腺,尾部有2条动脉和3条静脉,2条动脉分别在尾部的背侧面和腹侧面,3条静脉呈品字形分布。尾有散热、平衡、自卫等功能。小鼠有褐色脂肪组织,参与代谢和增加热能。

3.内脏器官小鼠的胸腔内有气管、肺、心脏和胸腺。气管由15个软骨环组成,肺由4叶组成,心尖位于第4肋间,胸腺由2叶组成,位于胸骨以下。腹腔内有胃、肠、肾、膀胱、胰腺、胆囊、肝脏、脾、生殖器官等。小鼠胃容量小,为1~1.5ml,功能较差,不耐饥饿,肠道较短,盲肠不发达,以谷物性饲料为主。脾脏位于胃的左侧,有明显造血功能,雄性脾脏大于雌性约50%。肝由4叶组成,是腹腔内最大的消化器官。肾脏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右肾稍高,肾脏的上端有肾上腺。

4.生殖器官雄性小鼠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及前列腺、尿道球腺、凝固腺、包皮腺。幼年时睾丸藏于腹腔,性成熟后下降到阴囊。雌鼠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蒂腺、乳腺。卵巢为肠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故无宫外孕。子宫为双子宫,呈“Y”形。乳腺发达,胸部3对,腹部2对,胸部乳腺可延伸至颈部和背部。

5.淋巴系统小鼠的淋巴系统特别发达,其全身主要淋巴结有:颌下前淋巴结、颌下中淋巴结、颌下后淋巴结、颈上深淋巴结、胸淋巴结、腰动脉淋巴结、肩淋巴结、腋下深淋巴结、腋下浅淋巴结、腰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腘淋巴结等。外界刺激可使淋巴系统增生,因此易患淋巴系统疾病。小鼠的胸腺在性成熟前最大,35~80日龄渐渐退化。

(四)生理学特点

1.生长发育新生小鼠赤裸无毛,全身为红色,闭眼,两耳与皮肤粘连,体重仅1.5g,体长20mm左右。3日龄脐带脱落,皮肤由红转白,开始长毛。4~6日龄双耳张开耸立。7~8日龄开始爬动,被毛逐渐浓密,下门齿长出。9~11日龄听觉发育齐全,被毛长齐。12~14日龄睁眼,长出上门齿,开始采食和饮水。3周龄可离乳独立生活。4周龄雌鼠阴腔张开。5周龄雄鼠睾丸降落至阴囊,开始生成精子。成年小鼠体重随品系不同略有差别,体重范围在18~45g,体长为110mm 左右。小鼠寿命2~3年。实际上,小鼠生长发育快慢与品系、营养、环境、带仔数的多少、生产胎次有密切关系。

2.呼吸、心率与血压成年小鼠的呼吸频率为84~230次/min,呼气量为11~36ml/min,心率470~780次/min,通气量11~36ml/min,潮气量0.09~0.23ml,收缩压12.6~18.4kPa(95~138mmHg),舒张压8.9~12kPa(67~90mmHg)。

3.体温小鼠的体温变化较大,但随日龄增长而趋于恒定。40日龄以前,其体温是被动调节的。新生仔鼠在被毛未长齐之前,主要依靠母体以维持体温。40日龄以后,体温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只有在生活环境改变时才会失去体温的恒定性。因此饲养小鼠的室温应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成年小鼠的体温为37~39℃。

4.血液学指标小鼠的总血液量约占体重的1/15,易发生贫血。幼年小鼠的红细胞略小于成年鼠,成年小鼠的红细胞数为(7.3~12.5)×1012/L,红细胞直径为5.7~6.9μm,血红蛋白含量为100~190g/L,血细胞容积为0.48~0.51,血液总蛋白为42~55g/L。成年小鼠的血小板为(0.1~0.4)×109/L,白细胞为8×109/L,其中包括28%的中性白细胞;3.5%的嗜酸粒细胞;0.5%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为69.5%;单核细胞为1.5%。

(五)主要品系、种群

1.近交系

(1)C57BL/61921年由Little用Abby Lathrop的原种雌鼠57和雄鼠52交配而得C57BL。1937年将C57BL 分成2个亚系即:C57BL/6和C57BL/10.1975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我国。毛色基因为aaBBCC(黑色);IgG在20个月龄前缓慢增加,IgG2b为高值,IgG1为低值,无菌环境饲养的动物较普通环境饲养的动物其IgG绝对量低,而IgM较高。新生的仔鼠中患小眼或无眼症的发生率雄性为3%,雌性为16.8%;0.6%出现后肢多趾症。乳腺癌发病率低(约1%),对放射物质耐受力强,用致癌剂难易致癌。眼畸形、口唇裂的发生率达20%。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为6%。对结核杆菌、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嗜酒性高。繁殖率较低,需补给高脂饲料,离乳时幼仔往往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脱毛,饲养中除固型饲料外,补给鸡蛋和少量鸡用的混合颗粒料可防止脱毛。平均寿命,雌鼠692天,雄鼠676天,最长达1200天;据统计该小鼠是使用率最高的近交系动物,常用于肿瘤学、生理学、遗传学研究。

(2)C3H系1920年育成,与CBA系同一起源,1985年由美国引进我国。主要亚系C3H/Bi、C3H/He、C3H/HeJ、C3H/St、C3HeB/FeJ、C3H/DiSn、C3H/Sf、C3H/HeI等,毛色基因为AABBCC(野生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k;在IgG的亚类中IgG1和IgG2a为高值,IgG2b为低值,IgG1量增至生后3个月龄开始下降,因为IgG2a变动不大,所以9个月龄时与IgG1相比为高值;IgG2b和IgA为100~200μg/ml的低值,无变动;IgM伴随月龄的增大而有所增加;无菌动物的IgM量为普通动物的2倍以上;易诱发免疫耐受性,C3H/HeI对脂多糖非特异性活化B细胞的作用呈低反应性,其他亚系为高反应鼠,对鼠伤寒沙门菌C5有抵抗力;红细胞及白细胞数较少,皮下注射5%酪蛋白0.5ml,5次/周,3周后全部患淀粉样变症。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乳腺癌发病率为97%,雌、雄性白血病发生率分别为0.5%和14%。14个月龄雄性小鼠肝癌自发率为85%,较易饲养。繁殖用雌鼠约5个月龄便有乳腺癌发生,对幼仔哺育不良,易感染下痢症。本品系雄鼠对氨气、氯仿、松节油等气体特别敏感,且死亡率高,但雌性不强。对致肝癌因素敏感,对狂犬病病毒敏感,对炭疽杆菌有抵抗力。主要用于肿瘤学、生理学、核医学、免疫学的研究。

(3)BALB/c1913年育成,1979年由美国引入我国。亚系有BALB/cd、BALB/cJ、BALB/cAnN等;毛色基因AAbbcc(白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d;本系易患慢性肺炎,6个月龄以后大多数个体出现免疫球蛋白过多症,主要是IgG1和IgA量的增加。如果腹腔注射脑矿物油可引起浆细胞瘤,其发生率约为60%,一般较难诱发免疫耐受性;肺癌发病率雌性为26%、雄性为29%,网状细胞瘤8%,血管瘤6%,淋巴肉瘤4.5%,乳腺癌3%。对致癌因子敏感,常发生肾上腺癌和肺癌;血压较高,网状内皮系统器官与体重之比较大,大部分雄鼠在20个月龄前出现脾脏淀粉样变性,对X射线照射极为敏感,对鼠伤寒沙门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老龄鼠常患心脏病、动脉硬化症;乳腺肿瘤发生率低。SPF级动物雌雄寿命分别为561天和509天。本品系生育期较长,容易饲养繁殖,最适温度为26~27℃,个体体形较细小。由于本品系动物易患肺炎,因此应避免和其他近交系小鼠同室饲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主要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和单克隆抗体等研究中。

(4)DBA/21909年由Little育成,是最早培育成功的第一个近交系,主要亚系DBA/2、DBA/2J等。毛色基因aabbccdd(淡巧克力色)。1977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我国。本品系产仔数少,不易哺育,较难繁殖。普通环境饲养3个月小鼠其血清免疫球蛋白量为1000μg/ml左右,仅相当于C57BL/6、C3H/He和BALB/c的1/2,其中IgM值较高,为221.6μg/ml,而IgG为低值,仅相当于其他品系小鼠的1/2~1/4,在IgG的各亚类中,IgG1高值,IgG2b最低,缺乏补体C5,DBA/2和CBA的杂交一代F1于18个月龄时发生浆细胞性白血病,可在血清中测出与BALB/c浆细胞瘤相同的M成分;动物体内红细胞增多,血压较低,维生素K缺乏,氯仿和氧化乙烯引起的死亡率高,肾上腺脂质储存少,心脏有钙盐沉着,嗜酒性低,对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对疟原虫感染有一定抵抗力。经产鼠乳腺癌发生率66%,未产鼠为3%。白血病发生率雌鼠为6%,雄鼠为8%。听源性癫痫发作36日龄小鼠为100%,55日龄后为5%。对鼠伤寒沙门菌C5有抗力,对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雌雄鼠中均有淋巴瘤生长;SPF级动物雌雄鼠平均寿命分别为719天和629天,本品系产仔数少,不易哺育,较难繁殖。常用于肿瘤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5)CBA1920年育成Strong从雌性Bagg albino和雄性DBA品系杂交后代中近亲交配培育而成;主要亚系有CBA/Br、CBA/Ca、CBA/J、CBA/st、CBA/H等;于1973年杰克逊实验室近交159代,毛色基因AABBCC(野生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k。本品系易诱发免疫耐受性,对维生素K缺乏高度敏感,如果连续注射酪蛋白后较C3H品系更易引起淀粉样变症;雌鼠乳腺癌发生率为60%~65%,雄鼠肝癌发生率为65%。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SPF雌雄鼠寿命分别为825天和486天。

(6)A1921年育成,主要亚系有A/He,A/J,A/WySN等。1973年从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和1977年从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毛色基因为aabbcc(白色),组织相容H-2a,初生仔鼠7.6%有唇裂,0.5%有后肢多趾症;6个月龄雌鼠44%其红斑狼疮和抗核抗体均为阳性。经产鼠乳腺癌发生率高(30%~80%),肺癌发生率雌鼠5%~6%(A,A/He)、30%(A/J),肝癌发生率为10.8%(A/He)。老龄鼠多发肾脏病,有的可发生心脏病。可的松极易诱发唇裂。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对X射线非常敏感。在致癌物质作用下,肺肿瘤发病率高。常用于肿瘤学、免疫学等的研究。平均寿命400天,SPF动物雌、雄鼠分别为512天和588天。

(7)AKR1936年育成,1975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我国。主要亚系有AKR/A、AKR/J、AKR/N等,毛色基因型aaBBcc(白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k。A系动物主要特点是体内缺乏补体C5,易诱发免疫耐受性。为高发白血病品系,淋巴性白血病发病率雄性为76%~99%,雌性为68%~90%。血液内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肾上腺类固醇脂类浓度低。对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常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等的研究。

(8)TA1(津白1号)和TA2(津白2号)天津医学院分别于1955年(TA1)和1963年(TA2)由昆明小鼠近亲交配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白化)。繁殖力中等,TA1为自发低乳腺癌系,TA2为自发高乳腺癌系。

(9)615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和血液学研究所将普通小白鼠与C57BL/6杂交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深褐色)。肺腺癌发病率高。8月龄后开始出现衰老现象,表现为肥胖、增重。对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2.封闭群

(1)昆明小鼠(KM)白色,1926年美国Rockeff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瑞士种小鼠。1946年从印度Haffkine研究所引入我国云南昆明,1952年由昆明引入北京生物制品所,1954年推广到全国。该鼠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常见肿瘤为乳腺癌发病率25%,是我国应用最多的实验小鼠,广泛用于药理、毒理、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的检定。

(2)NIH白化。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而成。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广泛用于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生物制品检定。

(3)ICR又名Swiss Hauschka,白化。起源于美国Hauschka研究所饲养的瑞士小鼠。我国现在饲养的ICR小鼠是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生育能力高。

(4)CFW白化。起源于Webster小鼠,1935年英国Carwarth公司由美国Rockeffler研究所引进,经20代近交培育后,采用随机交配而成。我国于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

(5)LACA白化。CFW 引进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后改名为LACA。1973年我国从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

3.杂交一代动物(F1代)F1杂种(F1-hybrid)是指根据需要在2个品系动物之间有计划地进行交配所获得的第1代动物。实验动物的杂交F1代虽然遗传型是杂合的。但在各个体之间却具有相同的遗传型与表现型,做一般实验用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F1代小鼠具有清楚的遗传背景和双亲的特性,而且均一性比亲代好。生命力强,对各种实验重复性好,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小鼠由于体形小,易于控制,生长繁殖快,且饲养管理方便,又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已培育成大量的近交系、封闭群和基因突变动物,其近交系有500多个,突变系有410多种,远交群有200多种。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小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一)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

1.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药物或化学制剂的半数致死量及“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小鼠是最合适的动物。

2.生物药品和制剂的效价测定小鼠广泛用于血清、疫苗等生物制品的检定,如百日咳菌苗、乙肝疫苗等;激素效价的测定,如利用小鼠子宫增重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物效价。

3.药物筛选试验小鼠常用于药物对疾病疗效筛选试验,如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疟疾药物等的筛选。

4.用于某些药物药效和副作用的评价如利用小鼠瞳孔放大作用测试药物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用声源性惊厥的小鼠评价抗痉挛药物;用小鼠热板技术引起的后爪运动或机械压尾评价止痛药的效果;用Termorine羟基衍生物诱发小鼠发抖模型来评价抗发抖药物的作用(如帕金森病不自觉的发抖);用小鼠角膜和耳郭反射评价镇静药药效;小鼠还用于全身麻醉药的测试和评价。

(二)肿瘤学研究

肿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很快,小鼠已成为研究中的主要材料,用于肿瘤病毒基因组学说和癌基因假说的研究,用于小鼠乳腺癌、垂体肿瘤、肾上腺皮质肿瘤发生过程中基因成分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些小鼠的自发性肿瘤从肿瘤发生学上来看,与人体肿瘤较为接近,用其作为治疗药物的筛选可能更理想。自发性肿瘤多为病毒性,如A系小鼠出生后18个月内有90%的肺癌发生率,C3H小鼠乳腺癌发病率达97%。同时,小鼠对致癌物质敏感,可诱发各种肿瘤,如二乙基亚硝胺可诱发小鼠肺癌、甲基胆蒽可诱发小鼠胃癌和宫颈癌等,是研究人类肿瘤极好的模型。另外,严重免疫缺陷小鼠,如裸鼠、SCID小鼠可接受各种人类肿瘤细胞的植入,直接用于人类肿瘤生长、转移及治疗的研究。

(三)传染性疾病研究

因小鼠对多种病原体敏感、易感染,常用于研究这些病原体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常用小鼠对沙门菌病、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狂犬病、血吸虫病、疟疾、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人和小鼠共患性疾病进行研究,如病原体的致病力、宿主抗病机制、病理过程和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

(四)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小鼠毛色变化多样,其遗传学基础已研究得比较清楚,因此常用小鼠毛色做遗传学分析。重组近交系用于研究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同源近交系用来研究多态性基因位点的多效性、基因的效应和功能以及发现新的等位基因。此外,许多小鼠具有遗传疾病,如小鼠黑色素病、白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性肥胖、遗传性贫血、尿崩症等。这些疾病与人类发病相似,可用做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促进了对转基因的动物研究。现在,借助转基因小鼠对基因功能、表达和调节,探索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和方法的研究引起了生物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五)老年病学的研究

老年学研究的是人类老化现象的起因和机制,期望控制老化,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小鼠寿命短,传代时间短,随着鼠龄的增加,机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高龄鼠中老年病明显增多,是老年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多用于糖质、脂质、胶原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

(六)计划生育研究

小鼠繁殖力强,性周期和妊娠期短,生长快,适合计划生育研究。如常用小鼠做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抗排卵等实验应用的首选动物。

(七)免疫学研究

小鼠对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受遗传控制。其体内控制免疫反应的基因决定着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决定着自身免疫病和体液免疫反应。BALB/c、C57BL/6J等小鼠常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研究,免疫缺陷小鼠可用于免疫机制的研究。

(八)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研究

因小鼠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因此通常用它来研究微生物及寄生虫对机体的感染途径、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

此外,小鼠还可用于内分泌、呼吸和消化等系统疾病的研究。

三、饲养管理

1.环境小鼠对环境变化敏感,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过冷、过热易诱发疾病。为保证小鼠的品质和实验的可靠性,小鼠的饲养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6℃,相对湿度为40%~70%,氨浓度不得超过14mg/m3,现行国家标准取消了小鼠的普通级,小鼠应饲养于屏障环境或隔离环境。

2.笼具和垫料饲养用具主要包括笼具和饮水器。笼具是动物的生活场所,也是饲养人员的用具,其结构、质量、式样及重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日常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效率。目前,一般采用无毒塑料制成的透明或不透明的鼠盒,不锈钢丝制作的笼盖;饮水器为玻璃或塑料瓶,瓶塞上装有可自动吸水的金属或玻璃饮水管。金属笼架,一般可移动,并可经受多种方法消毒灭菌。实验小鼠常饲养于屏障环境,或用独立通风笼具(IVC)设备饲养。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服。对生殖能力较差的品系,如KK、DBA/2、NZB等在分娩前应加入柔软的纸条。铺垫物每周应更换2~3次。笼具和笼架应灭菌消毒。垫料须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3.饲料及饮水小鼠应饲喂全价营养饲料,并保持饲料相对稳定。饲料的消毒有2种方法,一种预真空高压湿热消毒,此法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较高;另一种是用60Co射线照射,这种方法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很小,但成本较高。另外,还应保持充足的饮用水,小鼠的饮水须经灭菌处理。每周添料、换水3~4次,应用时常检查水瓶瓶塞是否漏水。

4.性别鉴定小鼠的性别区分主要以生殖器(阴茎或阴户)与肛门之间有无被毛作为标志。其主要区别为:①雄鼠乳头不明显,雌鼠乳头非常明显,初生7日的仔鼠,腹部尚未完全长毛时极易区别;②雄鼠的生殖器突起、距肛门较远并较雌鼠大;③雌鼠肛门和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小沟,雄鼠在肛门和生殖器之间长毛。

5.生产繁殖小鼠繁殖方法有2种,第一种为长期同居法,即1只雄鼠与1~3只雌鼠长期同居,这种方式可提高胎次和总产量。第二种为定期同居法,怀孕后将雌鼠移出,适合于批量供应。母鼠带仔以10只以下为宜,21天可离乳。

6.日常管理饲养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多种记录工作,工作记录包括近交谱系图、品系记录、个体记录、繁殖记录、体重记录、工作日志;环境记录包括饲养室温度、湿度、天气情况等。记录应妥善保存,各种记录要设计好固定的表格由专人负责。

第二节 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

大鼠(Rat;Rattus norvegicus),生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Order Rodentia),鼠科(Family Muridae),大鼠属(Rattus Genus)动物。实验大鼠是野生大鼠褐鼠变种而来,起源于亚洲,于17世纪初期传到欧洲,18世纪初开始人工饲养,19世纪中期用于动物实验,由于大鼠体形较小,遗传学和寿龄较为一致,对实验条件反应也较为近似,常被誉为精密的生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

一、生物学特性

(一)外貌特征

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要大于18~20cm。大鼠尾上有短毛和环状的小角质鳞片,鳞片的数量比小鼠的多。

(二)一般特性

1.生活习性夜间活跃,喜居安静环境,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喜欢独居,性情温驯,聪敏,易于调教和捉取。周围环境变化较易引起反应,适宜做行为学研究,对强烈的声响反应亦强烈,能引起食仔行为。嗅觉发达,味觉很差。大鼠的肝脏再生能力强,无胆囊,不会呕吐,因此不能用于做催吐实验。大鼠的垂体、肾上腺功能发达,应激反应敏感,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2.食性食性较杂,以谷物为主兼食肉类,对营养缺乏非常敏感,是研究营养的良好实验动物。当维生素A缺乏时常咬人。体内可合成维生素C。

3.汗腺不发达仅在爪垫上有汗腺,尾巴是散热器官,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时常靠流出大量的唾液来调节体温,在唾液腺功能失调时易中暑死亡。

4.对粉尘、氨气和硫化氢等极为敏感如果饲养室内空气卫生条件较差,在长期慢性刺激下,可引起大鼠患肺炎或进行性肺组织坏死而死亡。

5.对湿度变化极为敏感当饲养环境中相对湿度低于40%时,易患环尾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尾巴一段段地脱落。一般饲养室湿度应保持在50%~65%之间。

(三)解剖学特点

大鼠的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薄而透明仅含黏液腺,后部壁厚富含肌肉腺体,伸缩性强,胃中有一皱褶,收缩时会堵住贲门,因而不会呕吐。

肠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肠道较短,盲肠较大,长6~8cm,具有一定的消化功能。胰腺分散,位于十二指肠和胃弯曲处。

肝脏分为左外叶、左中叶、中间叶、右叶、尾状叶和一个盘状的乳突。肝的再生能力很强,部分切除术后仍可再生。大鼠有胆管,无胆囊,胆管与十二指肠相接,受其括约肌的控制。

肺结构特别,左肺为1个大叶,右肺分成4叶。内鼻后移与咽相对,空气与食物的通道在咽内交叉,因而即使口腔充满食物也能照常进行呼吸。

心脏和外周循环与其他哺乳动物稍有不同。心脏的血液供给既来自冠状动脉,也来自冠状外动脉,后者起源于颈内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右肾比左肾靠近头侧,肾为蚕豆形,右侧比左侧稍高。单乳头肾,肾脏前端有一米粒大的肾上腺。

雄性腹股沟终生开放,30~40日龄时睾丸下降,有阴茎软骨,生殖器突出,副性腺很发达。雌性生殖器呈圆形,有凹沟,子宫为双子宫型,左右子宫角的腔是完全分开的。2个子宫颈独立地开口于阴道。胸部和腹部各有3对乳头。

无扁桃体。眼角膜无血管,有棕色脂肪组织。长骨有骨箭线长期存在,不骨化。垂体位于视交叉之后,通过漏斗与脑的基部相连,易于摘除。

(四)生理学特点

1.新生鼠体重5.5~10g,出生时无毛,耳贴连皮肤,耳孔闭合,3~4天后耳与皮肤分离,并长出体毛,四肢短小,尾短。8~10天长出门齿,14~17天睁眼,16天被毛长齐,19天生出第一臼齿,21天生出第二臼齿,35天后生出第三臼齿。大鼠生长的快慢与遗传、营养状况、环境条件、健康状况以及母鼠哺仔的多少生产胎次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成年雄鼠300~600g,雌鼠250~500g,寿命为2~3年。

2.繁殖力强。大鼠2个月龄时性成熟,为全年多发情动物,有产后发情,发情周期(性周期)为4~5天,可分为前期、发情期、后期和间情期,通过阴道涂片可判断处于哪个时期。大鼠妊娠期19~21天,哺乳期21天,初产鼠的妊娠期略长于经产鼠。平均窝产仔8只。胸部及鼠鼷部各有乳头3对,故带仔不宜多于8只。适配鼠龄:雄性为90天,雌性为80天,一般大鼠繁殖生产使用期为90~300天。

3.大鼠心电图中没有S-T段,甚至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这一点与小鼠相同。如有T波也是与S波紧挨着,或在R波降支上即开始,以致看不到等电极的S-T段。但心电图其他成分稳定,重复性好。豚鼠以上较大的动物均有明显的S-T段,在选择动物品种时应予注意。

4.大鼠的体温39(38.5~39.5)℃,心率475(370~580)次/min,呼吸85.5(66~114)次/min,通气量7.3(5~10.1)ml/min,潮气量0.86(0.6~1.25)ml,耗氧量2000mm3/g活体重,麻醉时收缩压15.46(11.73~18.39)kPa[16(88~138)mmHg],舒张压平均为11.99kPa(90mmHg),红细胞数8.9(7.2~9.6)×1012/L,血红蛋白148(120~175)g/L,白细胞总数(5~15)×109/L,血小板(1~3)×109/L,总蛋白7.2(6.9~7.6)g/L,血pH值7.35(7.14~7.37)。

5.大鼠对新环境适应性强,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昼间睡眠,夜间和清晨比较活跃,采食、交配多在此期间发生。

(五)主要品系

1.近交系目前大鼠近交系达上百种。

(1)ACI1926年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和Dunning培育。该品系黑色,腹部和脚白色(a,h,I),28%雄鼠有遗传缺陷,20%雌鼠有遗传缺陷。有时缺少一侧肾或发育不全或囊肿。其仔鼠矮小,繁殖力差,胚胎死亡率高。雄性同侧睾丸萎缩,雌性无子宫或有缺陷。雄鼠自发性肿瘤自发率为睾丸肿瘤46%,肾上腺肿瘤16%,脑下垂体肿瘤5%,皮肤和耳道及其他类型肿瘤6%。雌鼠脑垂体瘤21%,子宫瘤13%,乳腺癌11%,肾上腺瘤6%。该品系大鼠低血压。

(2)F344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培育。白化(a,c,h),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脾脏红细胞的免疫反应性低。对囊尾蚴敏感。旋转运动性低。雌雄鼠肝结节状增生的发生率为5%,血清胰岛素含量低。雄鼠对乙基吗啡和苯胺的肝代谢率高。对高血压蛋白盐的产生有抵抗力。脑垂体大,肾脏疾患发病率低。乳腺肿瘤自发率,雄鼠为23%,雌鼠为41%;脑下垂体腺瘤,雄鼠为24%,雌鼠为36%;睾丸间质细胞肿瘤85%,甲状腺肿瘤22%,单核细胞白血病24%。该品系大鼠可允许多种肿瘤移植生长。

(3)LEW由Wistar远交群大鼠培育而来,白化(a,c,h),血清中甲状腺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含量高。对诱发自身免疫心肌炎高度敏感,可诱发过敏性脑脊髓炎、过敏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复合物血管球性肾炎等。可移植多种肿瘤,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肥胖症。

(4)LOU/CN和LOU/MN1972年由Bazin和Beckers培育出浆细胞瘤高发系LOU/CN 和低发系LOU/MN,两者组织相容性相同,我国1985年从NIH引进。LOU/CN大鼠8个月龄以上的雄性自发性浆细胞瘤的发生率为30%,雌性为16%,常发生在回肠淋巴结。70%的免疫细胞瘤合成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因此,LOU/CN大鼠广泛用于免疫学研究,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其制备单抗,其腹水量较用BALB/c小鼠大几十倍,可大量生产。LOU/MN大鼠浆细胞瘤发病率雄性为0.7%,雌性为2.1%。

(5)SHR源于东京远交系Wistar大鼠,1960年Okamoto培育。白化(a,b,c,h)。自发性高血压,严重自发性高血压收缩压[26.7kPa(200mmHg)]。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而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对降压药物有反应,可作为高血压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

(6)WKY1971年美国NIH从Kyoto医学院引进Wistar大鼠,以后通过近交培育而成,白化(a,c,h),为SHR正常血压对照动物。雄鼠动脉收缩压为:18.7~20.0kPa(140~150mmHg),雌鼠为17.3kPa(130mmHg)。

(7)GH系1930年由牛津大学研究所培育。白化,为遗传性高血压,可能与肾及前列腺素的分解代谢有关。有心肌肥大和心血管疾病。心率快于正常血压品系的20%,体脂肪含量较低,心脏比正常品系大50%,是研究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模型。

2.封闭群

(1)Wistar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我国从日本、苏联引进,是我国引进最早、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品种。其主要特征繁殖力强,产仔多,性周期稳定、早熟,性格温驯,抗病力强,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低。头部较宽阔,特别是雄鼠,耳朵比其他品系的稍长,尾的长度短于身长。

(2)SD1925年由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育成。多用于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对性激素刺激反应性高,比Wistar大鼠生长发育快,产仔比较多。头部狭长,尾几乎等于身长。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道疾病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较低。

(3)Long-Evans1915年Long和Evans用野生褐家鼠(♂)与白化大鼠(♀)进行交配育成。属于大体形多产品系。基因型为hh时头部毛斑如包头巾,基因型为hhaa时头、颈、尾基部呈黑色。

(4)Brown Norway大鼠是野生Norway大鼠的变种,毛呈褐色,最早用于遗传学研究。

此外,常用的还有Osborne-Mended,Sherman,August等品种。

3.常用突变系大鼠

(1)SHR/O1a大鼠又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属突变系大鼠。被毛白色,1963年由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Okamoto从Wistar大鼠中选育而成。该鼠生育力及寿命无明显下降,可养13~14个月,繁殖时每代均应选择高血压大鼠为亲本。其特性是自发性高血压,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血压高于26.7kPa(200mmHg)。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可能受3~4个基因控制,其中1个为主。尿嘌呤糖尿病能进一步使血压增高,该鼠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是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良好动物模型。

(2)癫痫大鼠(audiogenic seizures)用铃声刺激可旋转数秒钟,然后向一侧倒地,癫痫发作。与人的癫痫病很相似,可作为研究人癫痫病的动物模型。

(3)肥胖症大鼠(fatty obesity,fa)肥胖症大鼠雌性不育,其子宫小且发育不全,雄性性器官外观正常,偶具繁殖力。在3周龄时表现为肥胖,到5周龄时特别明显。其食量较正常鼠大,体重比正常大鼠大一倍。雄鼠可达800g,雌鼠可达500g。肥胖大鼠血浆中脂肪酸总量增加10倍,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增高。可用于研究人肥胖症的动物模型。

(4)白内障(cataract,ca)大鼠病鼠出生后约14日龄眼睑睁开时,表现为晶状体浑浊(常为两侧),浑浊常见于晶状体的中央。病变晶状体比正常小,呈蘑菇状而不成球状。浑浊是晶状体蛋白变性的结果,而不是由于矿物质增加。视网膜可能正常,未见有任何糖尿病的迹象。甲状旁腺也未发生任何组织学异常。

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生理学研究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可复制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其垂体摘除比较容易,可用来进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内分泌研究。利用大鼠对新环境易适应,有探索性,易训练,对惩罚和暗示敏感等特性进行行为学研究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大鼠无胆囊,但胆总管较粗大,可采用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的研究。

2.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最适合于做筛选心血管及老年病药物的试验。大鼠踝关节对炎症反应敏感,用于抗关节炎药物的研究,另外,大鼠足蹄浮肿法是最常用的筛选抗炎药物的方法。利血平和阿朴吗啡可诱导大鼠出现神经性异常行为,可用迷宫测验或有条件回避惩罚或获得奖励的能力测试,来筛选和评价神经病药物的药效。大鼠在药理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所有药物的药理研究都使用大鼠。大鼠在毒理学研究中,常作为药物亚急性试验的动物,评价和确定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药物慢性试验,确定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剂量反应曲线和代谢,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和组织学检查。还用于研究药物致畸试验。

3.营养学和代谢疾病研究大鼠对营养缺乏比较敏感,饲料中营养不全面时常会出现典型的营养缺乏症状,是研究营养学的首选动物。如研究营养缺乏对发育,特别是对中枢神经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对食品营养的研究,对维生素作用的研究,微量元素对机体作用影响的研究等。

4.肿瘤研究大鼠可复制成各种肿瘤模型,是肿瘤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特别易患肝癌,应用化学致癌物诱发肝癌,在培育肿瘤模型方面应用广泛。如可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DAB)复制大鼠肝癌的动物模型;用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复制食管癌;3-甲基胆蒽诱发肺鳞状上皮癌及胸膜间皮瘤等。

5.口腔医学研究用变异链球菌接种大鼠口腔,然后喂给含蔗糖食物,大鼠牙齿上的珐琅质蛀损在宏观和微观上同人的龋齿相似,可用来研究龋齿。

6.传染病研究多种病原体可使大鼠产生与人相似的疾病,因此,大鼠被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如细菌性感染可诱发大鼠急性化脓性疾病;出生5天的大鼠接种流行性感冒杆菌用以研究细菌性软脑膜炎;鼠伤寒菌可引起大鼠感染性腹泻,用以研究人类感染性腹泻的病理和治疗;给1岁大鼠静脉内接种大肠杆菌可产生肾盂肾炎病的动物模型。另外,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钩虫病等也可用大鼠诱发相应的动物模型。

7.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大鼠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例如,5~10μg的CO可造成大鼠视神经和判断能力的永久性损害。0.1μg的NO,4h即可引起大鼠肺组织异常,0.5μg时生活9个月,产生严重肺积水;在烟雾下长期生活的大鼠易发生肾病。所以,常被用做空气污染对人和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金属污染也可导致大鼠的病理改变,常作为这方面研究的动物模型。例如,水银对大鼠的生殖、胚胎发育、生长发育等有阻碍作用,铅污染可造成大鼠胎仔畸形,使神经和脑髓受累。此外,大鼠还可用于职业病的研究。

8.遗传疾病研究有些大鼠品系具有自发性遗传疾病,如白内障、尿崩症、肥胖、高血压、癫痫等,这些疾病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特征,可作为人类这些遗传性疾病良好的动物模型。

9.心血管疾病研究已培育出几种高血压品系大鼠,如心肌肥大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新西兰自发高血压大鼠、遗传性下丘脑尿崩症高血压大鼠、对盐敏感和抗性的高血压同类系,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动物。还有自发性动脉硬化大鼠品系。通过诱发可使大鼠出现肺动脉高压症、心肌劳损、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缺血心脏病等模型,但其结构功能、代谢与人类不完全相同。

10.其他方面的应用大鼠还广泛用于实验外科学、核医学、物理性损伤、计划生育、老年病学等的研究。

三、饲养管理

1.环境大鼠的饲养环境与小鼠饲养环境基本相同,饲养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应以50%~65%为宜。大鼠听觉灵敏,对噪声耐受性低,饲养环境应保持安静,防止噪声。光照对大鼠生殖生理和繁殖行为影响较大,封闭的饲养室多采用光照定时装置,提供适当的(12h光照,12h黑暗或14h光照,10h黑暗)昼夜光变化周期。

大鼠对氨气和硫化氢敏感,应定时换窝,一般每周2~3次,保持室内干净卫生,采用全新风,尽量减少饲养室中的粉尘。大鼠不耐高温,温度过高易中暑死亡。湿度过低可导致大鼠环尾病。在大鼠的饲养设施中,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与空气过滤系统。

2.笼具和垫料饲养大鼠的盒笼有2种,一种是实底装铺垫物的塑料盒,另一种是金属丝底带接粪盘的笼子。多使用塑料盒,用于饲养繁殖及实验观察。大鼠的笼架一般分4层,层高35~45cm,长150~170cm,可放笼盒16~20个,有的笼架带有角轮,转换位置方便。有自动冲洗的大鼠笼架,但固定不能随意移动。

大鼠垫料除做严格消毒灭菌处理外,还应注意控制其物理性能。一般要求其干燥、吸水性强、无毒、无污染、无特殊臭味、动物不食用和对工作人员无害。

3.饲料及饮水大鼠为杂食性,有随时采食的习性,夜间更为活跃,采食亦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也有差别,饲料消耗量逐渐增多。大鼠喂全价营养颗粒料,饲料配方各地不尽相同,但均须保证各种基本营养物质的供给,保证原料的质量,不得用腐败、变质的原料。大鼠应有充足的新鲜卫生饮水,饮水应经高压消毒灭菌。

4.性别鉴定雄鼠比雌鼠体形大,头亦大,身体前部比后部大。雌鼠头部纤细、体形较小,身体后部较前部大。雄鼠的生殖器突出,离肛门较远,肛门与生殖器间有毛。雌鼠的生殖器呈圆形,并有凹沟,较为明显。

5.生产繁殖大鼠生产一般采用一雄多雌间隔同居法繁殖,当雌鼠腹部明显增大确认怀孕后,进行单养准备分娩,并投入新的雌鼠。每只母鼠可带8~10只仔鼠,不宜多于8只,以保证幼鼠有充足的乳汁。一般仔鼠出生后22天离乳,雌雄分养。

在抓取大鼠时要轻抓轻放,尽量避免激怒大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反应。对体重较轻的大鼠可提其尾巴,对体重大的应提其尾巴根部;怀孕大鼠的抓取只能从背部向腋下抓起,另一手托其臀部以防止引起流产。

第三节 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

豚鼠(Cavia Porcellus)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豚鼠科(Caviidae)、豚鼠属(Cavia)。由野生豚鼠驯化而育成,原产于南美西部,又称天竺鼠、荷兰猪、海猪等。豚鼠染色体数目为2n=64.1780年由Laviser 将其用做热原质试验,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兽医学等科学研究。

一、生物学特性

(一)外貌特征

豚鼠头大、体形短粗、耳圆、无尾、四肢较短,上唇分裂,尾巴只有尾的残迹,耳壳较薄,血管鲜红明显。全身被毛,毛色多样,有白、黑色,沙色、两色、三色等。前足4趾,后足3趾,趾端有甲,脚形似啄。被毛紧贴体表。

(二)一般特性

1.采食行为豚鼠为严格的草食性动物,喜食纤维素多的禾本科嫩草或干饲料。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日夜采食,在两餐之间有较长休息期。一般拒绝苦、咸和过甜的饲料,对限量饲喂饲料或饮水不易适应,对发霉变质的饲料也极敏感,常引起减食、废食和流产。

2.群居行为豚鼠喜活动、爱群居,一雄多雌的群体形成明显的稳定性,其活动、休息、采食多呈集体行为。单笼饲养时易发生足底溃疡。豚鼠胆小、温驯、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不会攀登,一般不伤人,不互相打斗。喜欢安静、干燥、清洁的环境。突然的声响、震动可引起四散奔逃,甚至引起孕鼠流产。

3.普赖厄反射豚鼠听觉发达,能识别多种不同的声音,当有尖锐的声音刺激时,常表现耳郭微动,称为普赖厄反射或听觉耳动反射,表现为耳郭竖起以应答尖锐的声音。普赖厄反射减弱或缺失是听觉功能不良的表现。

4.性行为雌鼠发情期间,雄鼠接近追逐并发出低鸣声,随后出现嗅、转圈、啃和爬跨等动作。雌鼠交配时采取脊柱前凸的姿势,后半身抬高。雄鼠进行1~2次插入或多达13次,然后射精,终止交配。交配完成表现为舔毛,迅速跑开。

5.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豚鼠和人、灵长类动物一样,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因此饲养豚鼠时,需在饲料或水中添加维生素C或补给新鲜蔬菜。当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坏血症,其症状之一是后肢出现半瘫痪,尤其冬季易患,补给维生素C,则症状消失。

6.豚鼠属晚成性动物豚鼠怀孕期较长,为63(59~72)天,胚胎在母体发育完全,出生后即已完全长成,全身被毛,眼张开,耳竖立,并已具有恒齿,产后1h即能站立行走,数小时能吃软饲料,2~3天后即可在母鼠护理下一边吸吮母乳,一边吃青饲料或混合饲料,生长发育迅速。

7.寿命豚鼠寿命一般为4~5年,最长可达7年。

(三)解剖学特点

1.齿齿式为2(I1/1,C0/0,P1/1,M3/3)=20,门齿呈弓形深入颌部,咀嚼面锐利,终身生长。臼齿非常发达。

2.骨骼脊椎骨共有36块,其中颈椎7个,胸椎13个,腰椎6个,荐椎4个,尾椎6个。胸部有13对肋骨,其中真肋骨6对,假肋骨3对,浮肋4对。耳蜗发达,听觉敏锐,音域广。

3.内脏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央;肺分为右上、中、下,左上、中、下及中间7叶;胃壁薄,胃容量20~30m1,肠管约为体长的10倍;盲肠发达,约占腹腔的1/3,内侧有淋巴结。肝脏呈黄褐色,分为5叶,包括外侧左、右叶,内侧左、右叶和尾状叶,有胆囊,胆囊在内侧左右叶之间,胆管长10mm;脾脏位于胃大弯部,呈扁平的长圆形;胰腺位于十二指肠弯曲部的肠系膜上,紧贴胃大弯;肾脏位于腹腔内背壁两侧,右侧比左侧稍前,形如蚕豆,顶端附着肾上腺,呈土黄色。

4.大脑大脑在胚胎期42~45天发育成熟。大脑半球没有明显的回纹,只有原始的深沟,属于平滑脑组织,较其他同类动物发达。

5.淋巴系统淋巴系统较为发达。肺部淋巴结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在少量机械或细菌刺激时,很快发生淋巴结炎。胸腺在颈部皮下气管两侧,易摘除。

6.生殖器官雌雄腹部皆有一对乳腺,但雌性乳头比较细长位于腺体上面。雌鼠有左右2个完全分开的子宫角,具有无孔的阴道闭合膜,发情时张开,非发情时闭合。雄性有位于两侧突起的阴囊,内含睾丸。出生后睾丸并不下降到阴囊,但通过腹壁可以摸到。用手指压迫包皮的前面能将阴茎挤出,包皮的尾侧是会阴囊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