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281

第281章 文事

名士才储八斗,鸿儒学富五车。三坟五典,古圣之真传;七纬九经,先民之秘要。

尚书皆虞夏商周之政事,周易乃羲文姬孔之精微。二戴俱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皆注诗经,故曰毛诗。

孔圣修春秋,因获麒麟而绝笔;太公论韬略,悉假虎豹以名篇。缥缃黄卷,总谓经书;雁帛鱼书,通称简札。

锦心绣口,李供奉之词章;铁画银钩,王右军之字法。雕虫谦艺学之卑,倚马夸文思之捷。

别来三日,便当刮目相看;面壁九年,方能有此神悟。五凤誉其精奇,七步称其敏速。

诗之工者,压倒元白;才之高者,媲美班扬,晁大夫以多智而号智囊;王仁裕以能诗而称诗窖。自古诗人推李杜,至今字学仰锺王。阳春白雪,难和难赓;万选青钱,屡试屡中。

文赋之雄,可惊神而泣鬼;音词之妙,每遏云而绕梁。涉猎不精,乃好博之弊;咿唔不辍,是勤读之功。

以赂匃文,谓之润笔;因书得粟,谓之舌耕。文不加点,机杼自成一家;字无空设,词意俱从百炼。袜线之才甚短,记问之学必肤。曳白乃应试无文,杀青亦风流罪过。裁诗之苦,费其推敲;旷学之弊,在乎作辍。

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风云;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祖龙无道,焚书坑儒;唐帝右文,开科取士。

依样葫芦,正谓行文之剿袭;潦草塞责,不求下语之精详。异端左道,邪说横流;肄业藏修,读书攻苦。

作文曰染翰操觚,请业曰执经问难。求文曰乞如椽笔,誉美曰是大方家。

共羡佳章,洛阳纸贵;喜于答问,明镜不疲。藏书称为邺架,嗜学号为书淫。

乐天七月,便识之无;长吉七岁,作高轩过。开卷有益,贤君之要语;不学无术,权相之为人。刘向校书芸阁,丙夜燃藜;孙康执卷茅詹,隆冬映雪。李白梦笔生花,文藻大进;扬子梦口吐凤,词赋愈奇。

李守素号为人物志,虞世南呼为行秘书。韩公文望尊隆,泰山北斗,程子涵养润泽粹,良玉精金。含英咀华,咳唾随风生珠玉;包今统古,赋诗掷地作金声。抄书至数十箧,无非向学之勤;徒居载三十车,皆云稽古之力。

是以慕丁顗之义训,聚书必兴;更宜守杜暹之良规,鬻书不孝。

“释义”

才华横溢的士人才储八斗,学识广博的儒子学富五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七纬九经是先代文人的秘要。

尚书上记载的是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编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精心杰作。戴德、戴圣删减礼记,所以礼记叫做戴礼;毛亨、毛苌曾经注解诗经,故而诗经又名毛诗。

孔子修春秋,至鲁哀公十四年因捕获麒麟而停笔,因此春秋别名麒经。太公谈论韬略都是借着虎豹来命那篇章之名;缣缃和黄卷都是经书的总称。雁帛和鱼书皆为书信的别名。

锦心绣口是用来形容李白的诗文,词藻华丽文思优美,画银钩用来比喻王羲之的书法笔力刚健,生动圆润。自谦艺学的微卑,称雕虫小技;有倚马一样的大才,是称羡别人写作神速。

赞扬别人进步速度之快,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称赞别人学业精通,说面壁九年才能有这样的神悟。造五凤楼是赞他文字的精奇,七步成章是颂扬他才思敏捷七步成诗。称羡别人善于写诗,说可以压倒元微之、白居易。

才情高超可以媲美班孟坚、扬子云。汉代晁错很有智慧,汉景帝称他为智囊。王仁裕写诗万篇,当时人称他为诗窖。自古以来论诗者推崇李白、杜甫;迄今为止书法界最敬仰的是锺繇、王羲之。阳春白雪的曲调都是最难以和唱的,也最难以接续的高雅之曲;万选青钱是比喻文采出众,所以屡试屡中。

诗文词赋雄健豪放,鬼神也为之震惊;歌声优美嘹亮使人难忘,连天上的云都停驻聆听。涉猎广泛不求精深是学习者的弊病;终日诵读不肯停下来,是勤学苦读的功夫。

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为润笔。因为教书而得到粮食称之为舌耕。文思敏捷一气呵成,无须修改谓之文不加点。这样的文章新奇,有自己的特色风格称为机杼一家。字句没有空设,要使命意遣词,能够扫尽虚浮都从百炼。

自谦才华不足谓之袜线之才。自惭学浅,只有书本知识而无见解称记问之学。考试交白卷叫做曳白;书籍定稿后刊刻印刷叫做杀青,书籍定稿也是一件风流的罪过。斟酌字句反复考虑叫做推敲,剪裁诗章的苦处,费心于文字的推敲。荒废学业的弊病,是在于不时停顿。

文章浮浅言之无物,如同月露风云;古代典籍图书的储藏,都在兰台石室。秦始皇暴虐无道,焚烧书籍,活埋书生。唐太宗网罗人才,开科取士。

依着旧样画出葫芦,是说人作文章只知抄袭不会创作。草率马虎语辞不求精详。异端左道是说邪说到处横流。肄业藏修是说读书一心苦求。

构造文章称为染翰操觚,请授学业叫做执经问难。请人写文章说乞如椽笔,称赞别人文章高妙说这才是大方家。

文章得到大家推崇广泛流传称为洛阳纸贵。有学问的人不嫌别人请教多,称为明镜不疲。唐代李泌封邺侯藏书丰富,后来称赞他人书多便说邺架。嗜书成癖好学不倦的人,便称为书淫。

白居易出生才七个月,便认识了之、无这两个字;李贺7岁就有文名,作了高轩过这一篇文章。只要开卷就有益处,是宋太宗身体力行的话。不知学习没有道术,是班固对霍光的评语。汉代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太乙星点燃藜杖为他照明;孙康坐在茅檐下执卷,在寒冬夜里映雪读书。李白梦见笔上生花,文才从此大进;扬雄梦中口吐白凤,词赋愈见奇丽。

李守素精通姓氏之学,许敬宗戏称之为人物志。虞世南明悉古今之理,唐太宗称其为行秘书。韩愈文章声望尊隆,世人景仰他如泰山北斗。程颢涵养纯粹,世人比之为良玉精金。李白诗才极高,脱口而出便是珠玉之句。孙绰博学善文,包今统古,为文词赋华丽,掷地有金石之声。抄书积至数十箧,无非是一向苦学的精勤;移家载至30车,都说是考古的力量。

所以羡慕那丁顗的义训,把所有的家财散尽去购买书籍。有了这样的祖先,后代必定兴盛。更应遵守那杜暹的良规,卖掉书籍便是不孝。

“故事”

王勃写《滕王阁序》

初唐诗人王勃,于667年从京都来到了南昌。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欲写一篇能够使之增光添彩的文章来宣扬宣扬。同时,他还事先让文才也颇为不错的女婿吴子章准备好文稿,届时以便当众炫耀才华。

所以,在座人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要推让给吴子章,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

阎公故作姿态地过来请王勃撰写这篇难度颇大而其分量也很为不轻的序文。他心中以为王勃定然会知趣推让的;这样,他让自家女婿撰写,也就无人说闲话了。谁知王勃却毫不谦让,叫人展纸濡墨,随后捋起衣袖,并当着众多达官贵人及文人学士的面,搦管挥毫开了。

阎见此情此景,心中老大不痛快;而旁边知道个中内幕的宾客也觉得王勃不识相,但现在却无人敢打破这种沉闷的氛围。作为主人的阎都督更是有气无处发,只在暗暗地生着闷气儿,心想如有机会可要使王勃出出洋相。

气氛一下子便凝重了起来。这时候,手下有人向阎公汇报了王勃下笔所写的起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一听,嘴角的山羊胡子不由轻蔑地一撇:“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接着又有人来报告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不觉笑了一笑,没有说话。接着他又听到了第三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此时,阎的表情当即就肃然起来,他不敢再小觑眼前这个年轻人了。此时有人来报告王勃正写的天然好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不禁大惊,叹道:“这真是天才呀!”说完这句话,他便站起来往王所在的方向定睛看去。等到王把全文一气呵成地写完,众宾客读罢该篇文章及其结尾的诗作,都不觉大为惊叹,一致称好!

正在此时,突然有人喊道:“且慢!”原来是吴子章,只见他高声道:“这是以前的老作品,不是才作的。我们这里连3岁的小孩都能背诵,不信,我背给你听。”他朗声背诵了一遍,果然一字不漏。

王勃笑道:“贵婿的记忆能与杨修、曹植媲美。不过,请问这篇旧文之后有诗吗?”吴子章说:“没有诗。”王勃再挥毫写诗八句: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罢,满座复惊。王勃问:“是新作,还是旧作?”

吴子章惭愧得无话可说。大家把两人都拉住,对阎公说:“王勃大作,令婿记性,都是天下少有的,可以说是双璧。”

说完大家入席喝酒,吴子章与王勃在席前互敬美酒,至醉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