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271

第271章 师生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傣曰束修。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释义”

马融讲学时在堂上设帐幔,帐后有歌伎奏乐,而在帐前给学生讲课。孔子讲学于杏坛,从学的弟子有3000人,其中贤人竟有72人;称人设馆教学叫作振铎。

汉人贾逵精通五经,上门求教的学生不远千里,献给他的粮食装满谷仓,当时人称他这是用嘴耕种。后人自谦执教学生为糊口或舌耕。

聘请来教书的先生敬称为西宾,师席尊称为函丈;在家设学堂叫作家塾,送给老师的学费称作束修。

桃李尽在公门,是称道别人教授的学生或选拔的人才很多。像苜蓿草长得纵横交错,用来形容奉送给教师的薪俸很菲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未能进入先生之门正式拜师,称作宫墙外望;得到先生学问之真谛秘诀,称作衣钵真传。

杨震博学明经,世人称为关西夫子;贺循精通礼仪,世谓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可见李固求师的殷切;立雪程门,可知游酢、杨时敬重师长的程度。

弟子称颂师长教导有方,说如坐春风之中;感谢老师栽培成就学业,说得沾时雨之化。

“故事”

子贡敬师尊师

子贡,姓端木,名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他很尊重孔子。

子贡出生于富商家庭,据说他常常高车驷马游历各国,和国君接触,宣传他的老师,使孔子名扬各国。

一次,子贡到齐国去做客,齐景公接见了他。在谈话中,齐景公问子贡:“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鲁国的仲尼。”

景公又问:“孔仲尼是个贤明的人吗?”

子贡回答说:“他是当代的圣人啊!岂止是个贤明的人呢!”

景公笑嘻嘻地说:“他是怎么个‘圣’法呢?”

子贡说:“这个我也不知道。”

景公脸上变了颜色,说:“刚才你说他是‘圣’人,现在又说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子贡回答说:“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打个比方说,我一辈子都头顶着青天,但我却不知道天有多么高;我一辈子都踩着大地,但我却不知道地有多么厚。我跟着孔子学习,就像渴了的人拿着水壶到江河灌水一样,喝满了肚子就走开,怎么能知道江河有多么深多么大呢?”

景公说:“先生您夸老师仲尼,有些过火了吧?”

子贡回答说:“我哪敢言过其辞呢?我觉得还没说到是处。我夸仲尼,就像两只手捧着一捧土加到泰山上,很明显,泰山不会因此而增高;假使我不夸仲尼,就好像捧走泰山上的一捧土,很明显,泰山也不会因此而降低。”

景公听完子贡的话,深表敬佩地说:“先生你说得对,确实是这样啊!”

子贡敬师尊师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