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243

第243章 殆辱近耻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疏广在汉宣帝时任太傅,其侄疏受任少傅,两人深受恩宠。但他们在位五年,就以疾病为由辞官还乡。

“解读”

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情快要发生,还不如归隐山林为好。

疏广疏受预见到危患的苗头才告老还乡,哪里有谁逼他们除下官印?

离群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诗句”

危险耻辱如近身,最好及时归山林;

疏广疏受很明智,见机还家省乡亲;

没有谁来逼他们,解除官印己甘心;

离群独居闲度日,默默无闻清静人。

“故事”

孟浩然的隐居生活

唐代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之家,“家世重儒风”,世代读诗和遵礼,总是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勉。并且孟浩然在词赋方面的造诣很高。

在40岁以前,孟浩然一直在襄阳砚山附近的涧南园过着隐居生活。后来上京投考落第,游吴越后他再度归隐,并投入修炼的生活中。除了晚年在朋友张九龄帐下做过几年官外,他的一生都是在隐居中度过的。

孟浩然特别喜欢山水,游览山水和陶冶性情,是他一生中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住的地方左右都是空旷的林野,听不到城里那种喧闹。他有时去林野北边的山涧旁钓一钓鱼,偶尔打开南面的窗户,听一听樵夫们打柴时的“樵唱”。

孟浩然把隐居过程中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找那些善于静思的朋友一起讨论;他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在白云飘浮的山上,自我怡悦,登高望远,心境随着远飞的大雁渐入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