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017

第17章 季氏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释义”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故事”

吴复古与苏东坡的友谊

宋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苏东坡与吴复古有过一段很深的交往。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广东揭阳人。他少有文名,但性格奇特,淡泊名利。初举孝廉,授职皇宫教授。由于不满官场黑暗,决然弃官,筑庵麻田山中。

出家后,吴复古遍游天下名山,广交名士,虽常出入于士大夫之门,但从不阿谀奉承,对人一无所求。当时的名士都十分景仰他。苏东坡也在这个时候认识了他。向他请教作文与处世之道,并写下《闻潮州吴子野出家》、《问养生》等文章。他们虽然年龄相差数十岁,但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

苏东坡豁达豪放的性格与超逸的文才很得复古赏识,而吴复古刚直脱俗的性格与道德文章更使东坡折服。东坡曾把复古告诫他的养生之法素笔抄下,引为座右铭,这就是有名的《问养生》法帖。世传东坡善养生之法,颇受这位良师益友的影响。

1094年8月,苏东坡被贬惠州,专程经潮州拜访复古,老友重逢,分外高兴。苏东坡欣然命笔,为麻田寺题名“远游庵”,并作《远游庵铭并序》,至今麻田山仍保存有苏东坡当年的墨迹。

后来,东坡再次被贬海南,在琼州期间,曾多次向复古表达敬意。有一件事使东坡很受感动:复古曾命其子送过东坡一些潮州特产,东坡在儋州时记起此事,乃命人带了些海南特产鲜果给复古。

谁知复古十分生气,命来人带回,并复函东坡,诚恳地说,朋友之交在于神交,只要彼此心心相印,何必搞世俗的那一套“礼尚往来”呢?这样做,只能给高尚的友谊带上世俗的习气。

到了1100年底,苏东坡遇赦北归。97岁高龄的吴复古,感念老友情长,执意为之送行,来到清远。因天气寒冷,老迈之人不禁其寒,遂染病不起。至1101年4月13日,不幸病逝于归途。东坡在真州惊闻噩耗,万分伤感,写下了《哭子野》的祭文。

苏东坡与吴复古虽然对待现实的态度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成了千古佳话。

益者三乐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逸游、乐宴乐,损矣。”

“释义”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故事”

吕岱的益友

吕岱,字定公,海陵人,三国时孙吴的将领。吕岱一生屡立战功,80岁时还统兵作战,享年96岁。吕岱不仅以年高领兵出名,更以诚选益友著称。

吕岱的益友是徐原。吕岱很早就认识了吴郡的徐原。几次听徐原慷慨陈词,觉得他是富有正义感的人。后来又经过不断地接触,发现他志向远大,才略非凡,便同他交了朋友。

吕岱知道徐原家境贫寒,就带衣物去看望。吕岱认为徐原可成大器,就经常同他促膝谈心,激励他尽忠报国。

在吕岱推荐下,徐原做了官。因为主持正义、又有才能,很快就提拔为监察政务的侍御史。

徐原为人心忠胆壮,有话直说。对吕岱更是毫不客气。只要吕岱做事不妥,他就前去劝阻,毫不讲情面。

他语言苛薄,不管你能否接受得了。吕岱呢,认为这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把徐原看成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

他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知道了哪是、哪非,避免了很多大的过失。

有人不理解地对吕岱说:“徐原对您太不留情了,亏您推荐了他!”

吕岱感叹地说:“这正是我尊重徐原的缘故啊!”

徐原去世了,吕岱哭得十分伤心。吕岱对劝他的人说:“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徐原真正是我吕岱的益友啊!他死了,我还能从哪里听到自己的过失呢!”

君子有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释义”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

“故事”

李阳、石勒不记前嫌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人,战国时期后赵的第一任国王。

当初,石勒家里很穷,只好以替人耕田为生。武乡一带兴种麻用来织布。收获后,麻杆要放在沤麻池里沤。沤过的麻杆,容易剥离,且又十分柔软。邻居李阳与石勒同使一个麻池。二人都很年轻,常常为了沤麻的事发生口角,以至殴打。每次都是鼻青眼肿,遍身泥水。乡亲们也无可奈何他们。

后来,石勒被抓了壮丁,从此杳无音信。石勒走后,李阳常常去照顾他年老的父母,抢累活脏活干,可以说无微不至。

一天,有人告诉李阳说:“石勒已经当上赵国国王,在襄国建都了,还要请当年的父老乡亲到襄国去叙旧呢!”末了又说:“石勒已经派人来了!”

李阳听了,吃惊非小。想起当年的事,惴惴不安。心想:这回可完了,赶快逃跑吧!又一想:跑到哪也逃不出国王的手掌心啊!不如看看风声再说。就跟随着乡亲们去襄国。

到了襄国,李阳徘徊在赵王宫殿前,不敢进去。乡亲们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只好先进去了。

石勒见了乡亲,嘘寒问暖,十分亲热。当问到李阳时,乡亲们吞吞吐吐地说:“他有心事,不敢进殿!”

石勒听了,哈哈大笑,道:“李阳是个好人,理应请到。至于当年,属于孩儿们之间的区区小事,早已化为乌有。你们想,一国之君怎能如此心地狭窄,容不得人?连李阳都能不记前嫌,精心照顾我年老的父母,难道我连他都不如吗!”

石勒连忙诏见李阳,设宴款待,同他欢饮。拉着他的手说:“我从前挨够了你的硬拳头,你也尝够了我的毒巴掌,今天也该和好了!”

说完哈哈大笑。李阳也会心地笑了。

石勒留下李阳,任他为参军都尉。

李阳、石勒都能不记前嫌,宽厚待人。然天子不记布衣之仇者,能有几人哪!

君子有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释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

“故事”

君子似玉

子贡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很冒昧地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君子以玉为贵而以美石为轻呢?难道是因为玉少而美石多的缘故吗?”

孔子回答道:不是因为玉少才以它为贵,美石多就轻贱它。往昔的时候,君子将自己的德行与美玉的性质相比,玉石温和、润泽有光彩,正如君子的仁德一般;它纹理细密而又坚实,就好像君子的智慧,心思细腻、缜密,处事周全;

当玉石摔碎后,虽然也有棱角,却不尖锐,不会伤人,如同君子之义,正直刚毅,却以仁爱存心,念及一切;

垂挂着的时候,好像要跌落下来的样子,象征着君子的谦下恭谨,有礼有度;敲击它的时候,会发出清澈激昂的声音,最后则嘎然而止,与音乐的性德相似;

虽然有斑点,但不会因此而遮掩它的优点,纵然它很美,斑点也如此显而易见,如君子之忠,不偏不倚,毫不掩饰;另外,玉的色彩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好比君子之信,表里如一,纵在暗室,也诚信不欺;

它晶莹透亮犹如白虹,与天的白气相似,这是与天相配,与天道相应;而玉的精神可见于山川之中,如‘玉在渊则川媚,玉在山而草泽’,所在之处皆能受到感化,如同君子之德风,涵容万物,利益一方。

行聘之时,手执玉石所制之圭璋,不假借他物而自然合乎礼,如君子之德,无须假借外物显示,自然德风畅然。天下无不以美玉为贵,这是道的显现。如《诗·秦风·小戎》中提到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我想念着他啊!他的君子作风,就如同温润的美玉一样。所以君子以玉为贵,它所显出的‘仁、智、义、礼、忠、信’等品性,正是仁人君子的德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