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习惯与人体健康
10767100000030

第30章 世界长寿乡的健康习惯

1、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在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后,他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线》。在书里,他把罕萨称为“香格里拉”。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据记者了解,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人可在地里劳作,健康的活过一百多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主,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2、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一百年前这个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完整的人口档案系统,这个数字很难证实。但不管怎样,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走的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3、外高加索:百岁老人还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据统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都喝至少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者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4、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2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也是巴马寿星多的最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峛乡白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记者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国际自热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平安村平寨屯,记者遇到了106岁的黄马能,她耳聪目明,一边说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她告诉记者,她现在五世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有关调查研究提出:一个人的健康和长寿,15%取决于遗传因素,25%取决于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和气候因素,而60%取决于个人的身心卫生、饮食结构等生活和行为方式因素。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通过对巴马百岁老人和部分长寿老人的调查和分析,巴马长寿主要有几点:

①饮食有节:巴马人的饮食结构具有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热量、低盐、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五低两高”的特点。他们长年以玉米、大豆、薯类为主食,辅以各种新鲜蔬菜、瓜果、植物油脂,鱼肉蛋奶摄入量很少。但对于长寿老人的调查却表明,巴马人平均营养素的摄入量并不很低,在巴马老人中找不到大腹便便的肥胖者,因而也就没发现继发于肥胖的各种慢性疾病。老人仅有30%左右退出田间劳作,在百岁老人中竟有10%左右还能参加田间劳动,半数的人还在做家务。巴马人无论何事出门都要爬山过坡,由此练就灵活的腿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动夜静,尽管体力消耗大,但是巴马人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了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②养体以敬:巴马民风淳朴,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邻里友善,互助互让,这是长寿老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爸妈老人自身也大都或开朗豪爽,或从容温和,很少见孤僻暴躁者。他们大多以平常心对待生死,在当地百岁老人中,把为自己准备的寿材陈设在屋内,进进出出都能看到,他们淡泊名利,安于平凡,但对待生活的态度并不消极,无论在生产劳动或家务劳动方面,尽管年事已高还是尽可能地做事情,故很少有累赘别人的自卑感。

③防重于治:巴马老人几乎一生中没有做过体检,也很少看过病,但巴马人的一些防病措施却很出色,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就有开口茶、药耙等用来预防常见病,成人有凉(药)茶、药浴,常年进行冷水浴。将近80%的老人在患了诸如伤风感冒之类的毛病时很少用药物治疗。而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自然恢复。在疾病治疗上巴马人也很有特色,一些民族医药如刮痧,药茶等都为其所掌握、应用。

相形之下,现代人的种种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不能不说是健康长寿的大敌。许多人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或陷入饮食的误区或坐在香烟这颗“定时炸弹”上;或不再安步当车,或沉溺于室内休闲;或过分依赖药物和保健品,或追逐名利而心理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