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69

第69章 “永不收费的音乐会”——能弹会唱的洞穴

小问号

岩洞可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下宫殿,有的岩洞曲折幽深,有的高耸巨大,有的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幕、石瀑布等,千姿百态,瑰丽多彩,宛如仙境。有些岩洞还有地下泉、地下瀑布、地下河、地下湖等,真是别有洞天。有的岩洞竟然能发出奇妙的各种乐声,奇异神秘,令人惊叹,有的人称它是“永不收费的音乐会”。可是,那神秘的洞穴为什么“能弹会唱”呢?世界上有哪些地方的岩洞能具有这种“特异功能”?

能弹会唱的岩洞中外都有,神秘得不可思议。

在我国湖南省有一个神奇的音乐洞。这个洞位于湖南省辰溪县仙人湾乡西北10千米处,是由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洞内到处是钟乳和石笋。离洞口1千米处,有4排相连的石壁,这些石壁都由9~12根间隔均匀、大小长短相近的石埂组成。不管是哪排石壁的哪根石埂,只要用岩石或铁锤敲它就能发出声音,敲一排中的任意7根石埂,都会依次发出“1、2、3、4、5、6、7”的音阶,甚至在同一根石埂上敲击不同的部位,也能发出不同的音阶。而且它的音质优美动听,绝不像敲击一般岩石的声音。一位中学教师慕名来此一游,用一根铁棍连续敲出《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大海啊,故乡》等到10首歌曲。

我国的浙江省黄龙山有一个罕见的黄龙洞,主要由大厅和小宫两个洞穴组成。厅内怪石嶙峋,景色绮丽。小宫有10个小溶洞互相贯通,形成了一个镂空了的“迷宫”。洞内有不少倒挂的悬石——响石,一经敲击,便会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如鼓、如琴、如锣、如流水声……余音袅袅,耐人寻味。这种响石已经整理编号的有70块左右,集中在小宫内,被称为“洞中音乐厅”。这种以响石为特色的溶洞是很罕见的。响石是地下水因受到压力变强,二氧化碳对石灰岩层的溶解力增大,水中的重碳酸钙变浓,当这种溶液从石缝里流出来,压力下降,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多余的碳系,钙膜内的积水便冲破薄膜下滴。这样不断发育而成钙质石管。经过漫长岁月,石管越来越粗,中心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最终生成了能奏乐的石钟乳。加上溶洞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音箱,乐声更加优美动听了。

更令人称奇的是,秘鲁普诺省贝列斯塔村有一个会唱歌的洞穴,竟然在不同的时段唱出了不同的歌声。清晨,从洞穴内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风琴声;中午,洞内敲锣打鼓;傍晚,横笛悠扬。如果阴雨连绵,洞穴就会“表演”女声独唱,“嗓音”娇柔,令人百听不厌。每天都有数量可观的游人来这里欣赏举世无双的洞穴乐歌。

洞穴为什么能弹会唱,我们至今弄不明白。如果不是专家学者,或者探究自然界谜团的爱好者,就只能把它当作一种神秘现象来欣赏,或陶醉其间,也堪称人间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儿。

“小档案”

在印尼某地,一位名叫海纳的女记者发现了一个会发声的岩洞,洞中光线微弱,进入小洞口后,里边有一大长圆形巨洞,有如在巨型鸡蛋壳内,四壁上布满细密的小方孔,小方孔中透出暗蓝色的幽光。当一踏上有小方孔四壁的中间地段时,洞内立刻打破宁静,有类似拉风箱的鼾声,接着是嗑瓜子的喳喳声、剧烈的咳嗽声、砸夯式的脚步声、还有刺耳的哭声、怪叫声,哀嚎声……这些怪声是从脚下的小方孔中发出来的,由于惊慌,这位女记者一失足滑入了巨洞中央,此时,除上述嗓声外,又增加了野兽声、风雨声、炸弹声、雷鸣声等通通响起,细听起来里边有驴叫声、马嘶声、猪嚎声,此外,还有汽笛声、马达声、警报声、枪炮声等。这些嗓音的响声越来越大,由80分贝到120分贝、140分贝,很快就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极限的范围。最后这些声混合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嗓声发生器。它的由来至今无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