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43

第43章 冰与火决斗的战场——巨人岬

小问号

在苍茫的大海边,几万根石柱数千年默默地矗立在那里,是谛听海涛的呓语,还是陶醉于海风的抚摸,或者是静静地守候日月的轮回?无数的海洋生物游来游去,无数的客人走来走去,无数的鸟儿飞来飞去,却无法理解它的心,只知道它凭借这种井然有序、美轮美奂的造型在世界称艳叫绝,成为最神秘的蓝色海滨的奇观。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奇景!在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平原边缘,沿着海岸在玄武岩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4万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称为“巨人岬”。300年来,地质学家、海洋学家等不断地研究其构造,努力地探测它的秘密……

巨人岬是真正适合巨人行走的大通道,是一种柱状玄武岩,并不是北爱尔兰独有,在苏格兰西海岸外的内赫布里底群岛上,有一个巨大的岩洞,是由海水侵蚀、冲刷形成的,虽然几个世纪来就一直被诗歌和小说作品所描绘,却远没有爱尔兰北部海岸的一个海角——贾恩茨考斯韦角的岩石出名。这里约有4万根的多角形桩柱,大部分高约6米,有的还要高一倍多,拼在一起成峰巢状,构成一条独一无二的向大海延伸的阶梯;从高空望下去,砌道就像沿着275千米长的海岸,由人工砌筑出来的道路,往北一直延伸150米到大西洋,仿佛是人工精心凿刻后铺成的奇特的通向大海的台阶。

贾恩茨考斯韦角的桩柱可分成三组,即大砌道、中砌道和小砌道。人们还饶有兴趣地给这些桩柱起了一些古怪的名字,例如:如愿椅、扇子、被峭壁隔开的“烟囱顶”、“哈米尔通神座”观景台,以及名副其实的“巨人风琴”,因为这组桩柱高达12米,样子很像教堂里的风琴管。

这条通向大海的砌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有多种说法。早在17世纪,学者们就开始研究它的起源。有的一部分地质学家认为,通向大海的这四万个神秘台阶,是石化了的竹林,或者是海水中的矿物质沉积所致。但是,大部分地质学家都认为,这里曾经是“冰与火决斗的战场”,是大自然自身演化的作品。支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们指出,爱尔兰北部和苏格兰西部的火山,大约在5000万年前开始活跃,地壳上不时出现火山口,涌出的熔岩流遍周围,深达180米。熔岩冷却后开始硬化,但在新爆发之后,另一层熔岩又覆盖在上面。熔岩覆盖在一片硬化的玄武岩层上,就冷却得很慢,收缩也会均匀。熔岩的化学成分令冷却层的压力平均分布于中心点四周,因而把熔岩拉开,形成规则六角形。这个过程只须发生一次,使基本形状确定下来,六角形便会在整层重复形成。冷却过程遍及整片玄武岩,这样,一连串的六角形桩柱就形成了。

在首先冷却的最顶上一层,石头收缩,裂成规则的棱形,就像干涸的河床上泥土龟裂一样。当冷却和收缩持续,表面的裂缝向下伸展,直达整片熔岩,把石头分裂成直立的桩柱。千万年来,浪花不倦地冲刷着岩层,剧烈的海风和多变的气候也不断地对石柱进行侵蚀和雕琢。所以,桩柱就成了今天高低不一的模样。石柱的颜色也受冷却速度的影响,当石内的热能渐渐地散失后,石头便氧化,颜色由红转褐,再转灰色,最后成为黑色。……

现在,也有专家还在继续探讨它的来历,可是更多的人对此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作为一处奇特景观,每根石柱蹲守在那里的姿态依然有着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频繁光顾。

“小档案”

“巨大岬”这个名字来自一个神话故事:爱尔兰巨人麦科尔砌筑了一条路,从他在爱尔兰北部安特里姆郡的家门穿过大西洋,到达他的死敌苏格兰巨人芬哥尔在赫布里底群岛的根据地。但是,狡猾的敌人芬哥尔却先发制人,在麦科尔还未采取行动前,他从自己的斯塔法岛先来到爱尔兰。机智的麦科尔妻子指着正在熟睡中的麦科尔,对芬哥尔说:“这是他襁褓中的儿子。”芬哥尔听了吓得胆战心惊,心里害怕极了。他想:襁褓中的儿子都已如此巨大,那他的父亲一定更加巨大。于是,他惊慌失措地逃到海边安全的地方,并立即把走过的路拆毁,使砌道不能够再用,成了一个个石柱……这就是只铺设数千米的“巨人之路”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