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35

第35章 世界上最具争议的“耳朵”——罗布泊

小问号

喜欢探险的朋友不会不知道神秘可怕的罗布泊。它曾经是一片水草茂密的泽国,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楼兰古国”的所在地。现在,它已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也不见一只鸟,甚至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在国家编制的小学语文课文中称它是“消逝的仙湖”,可是从高空俯瞰,其形状酷似一个人的耳朵: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它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这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是鬼斧神工,并不是人类刻意而为。至今,关于罗布泊的话题还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也许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它太神秘,它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耳朵”……

罗布泊曾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在这里犹如置身江南。当年,这里的美景就曾深深地吸引了汉代使者张骞,由此走出了一条垂名史册的“丝绸之路”。据史书记载,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20世纪30年代,英国探险家、“文物大盗”斯文·赫定进入罗布泊的时候,还是乘着小舟,荡漾在罗布泊的湖面依依不舍。后来,他在《亚洲腹地探险8年》中充满激情地写着:“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1972年,罗布泊的水域完全消失,成为令人恐怖的戈壁滩。

罗布泊演绎了许多神秘往事。

一是神秘的死亡。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今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可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呢?人们不得而知。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堪称千古之奇。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并不缺少水和汽油。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幕悲剧?难道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或者遭遇了“外星人”?人们只有摇头叹息,无法找到答案。后来,著名探险家余纯顺以及其他不少探险爱好者也曾原因不明地长眠于罗布泊,构成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二是神秘的古代遗迹,包括“楼兰美女”。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与中央电视台《丝绸之路》拍摄组组织了50人的大型考察队赴古楼兰考古调查,在罗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出口处发现了一批早期楼兰人墓群,并发现保存完好的古楼兰人干尸,即“楼兰美女”。古尸上身用一条粗毛布裹身,毛布在胸口交接处用削尖的小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加工处理过的羊皮,头上戴毡帽,帽上插着两根雁翎,脚上套着一双毛皮外翻的鞋子,鞋面和底是用粗羊毛线缝接,没有袜子。古尸头下左边有一个用香蒲草和芨芨草编成的提篓,提篓内满填泥土。手臂处还有一把木梳。古尸外形保存完好,脸面瘦削,鼻梁尖高,眼深凹,毛发、皮肤、指甲保存完整,甚至长长的眼睫毛都清晰可见。深褐色的头发蓬散地披在肩上,皮肤呈古铜色,身体强健,生前为一壮年妇女。根据解剖测定,古尸距今3880年左右,年龄约40岁,生前身高155厘米,属古欧洲人种,古尸血型O型。可是,楼兰女尸死后未采取防腐措施即埋入墓中,为什么能够千年不腐?众说纷纭。此外,罗布泊的楼兰古城遗址也有太多的悬疑:楼兰古国为什么会毁灭?是河流改道、异族入侵,还是土地盐碱化加重、河流缩短、冰川萎缩、气候变迁等等?楼兰古国有原始欧洲人种、蒙古人种的活动踪迹,可是距今已有3800年了,他们的后裔在哪里?国破城毁时逃亡到了哪里?这些谜团依然耐人寻味,却莫衷一是。

两千多年来,罗布泊这只神秘的“大耳朵”无时不在倾听人类的论辩。尽管无数中外探险家和学者为它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可是由于种种局限和偏见,除了制造许多讹误,只能为它披上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使它的面孔更加神秘莫测。

“小档案”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后来,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饮水、耕地用水等与日俱增,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盲目增加耕地用水、修建水库截水、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等,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20世纪60年代,罗布泊已缩小到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后来,周边生态环境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甚至连胡杨林也在20年的干旱考验下坚持不住了,纷纷枯萎,成片死亡。这样,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很快,罗布泊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