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22

第22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东非大裂谷

小问号

有人说,东非大裂谷是造物主在地球上挥舞长剑时,不慎划出的一条永恒伤疤。这样看,这条裂谷无疑给我们带来的是伤痛沮丧和悲哀。可是有人说,它是造物主为人类留下的神秘杰作:大裂谷的两岸悬崖壁立,陡直如削,像筑起的两道高墙;高原上火山座座,巍然屹立;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有狭长的浅水湖泊散落在谷底,银光点点,丰采诱人。以这样的视角凝眸东非大裂谷,在那遥远的地方,它是那么可爱、奇绝和神秘……

当我们乘飞机越过浩瀚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就会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它就是东非大裂谷,从北面的叙利亚到南面的莫桑比克,穿越了20多个国家,延绵67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圆周的五分之一。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一条宽带状的低地,夹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这条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气势宏伟,景色壮观,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东非大裂谷面目既不可憎,也不可怖。有许多人在没有见到东非大裂谷之前,凭空想象的时候,一定认为它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涧沟,举目都是荒草漫漫,怪石嶙峋,了无人烟。可是,如果有一天能够亲临裂谷之中,就会被另外一番景象所迷住: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绵延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滨、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闪,山水之间,白云飘荡;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米~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这难道不是世间奇景?在那些群峰间、草丛中、沟壑里,还不知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如果我们不以游客的眼光来欣赏东非大裂谷,而是以学者的视角来审视它,也将深为它的内涵所震惊。东非大裂谷在整条裂谷中既有崇山,也有高原,而且在伊所比亚南部分成两支:西支,南起尼亚萨湖西北端,北经坦噶尼喀湖至阿伯特尼罗河谷,长约1700多千米;东支则更长,南起赞比西河口,北抵红海北端,长约4500多千米。其中以肯尼亚境内的一段最具显著的裂谷特征。这段裂谷长约800千米,两壁的死火山熔岩中,还蕴藏着大批古人类、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是地质、考古学、人类学的宝贵研究资料。直到坦桑尼亚与乌干达边界的维多利亚湖地区这两支才重合起来。在这个地球上最长而不间断的裂口内,可以找到地球的最低点、世界最高的火山、地球上最大的湖泊。瞧,世界上有哪一片地域能兼备这样奇特的“功能”呢?

东非大裂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可是谈起它未来的命运,许多人滔滔不绝,一下子就拉近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在《诱人的海洋》一书中,我们曾写过《地球上还会诞生新的海洋吗——海洋畅想曲》这篇文章,提出了大裂谷“未来命运”这一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东非大裂谷将来会变成海洋。支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认为,火山活动频繁的东非大裂谷的伤口,将越来越大,有朝一日,东非大裂谷可能会把非洲大陆完全劈开,在东非大陆与非洲主体之间孕育成一个新生海洋。另一种观点认为,东非大裂谷将来可能会隆起成为高山。他们认为,大陆和海洋的相对位置,无论是过去和未来,都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即使产生一些相对运动,也是上下进行的垂直运动。目前的东非大裂谷正是地球的沉降区,将来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不是沉降为海洋,而是隆起成为高山。谁对谁错,今天的人类无法见证,更不可能面对,只感到它在人们不同的议论中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条神奇的大裂谷永远牵动着我们热爱自然和尊重自然的心灵。

“小档案”

东非大裂谷还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化石被东非勇士命名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存年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可见,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是人类最早的成员,也说明非洲并不是西方殖民主义者所认为的“野蛮”、“贫穷”和“落后”的地域,相反,它拥有古老的人类文明,是人类这个物种最初的诞生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