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植物资源学
10765900000033

第33章 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为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cm厚的土层平均需要120~400年。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等营力)造成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与土壤流失或土壤侵蚀相比,在应用水土流失概念时,水不仅是作为引起土壤侵蚀的营力,同时也是作为农业生产的资源要素。从农业生产角度讲,土壤侵蚀不仅造成土壤及其养分的流失,也造成土壤水分和水资源的流失或损失。目前,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这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争取持续生存、持续发展的权利,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调整好经济发展的模式。因此,保持水土,根除灾害,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全社会都应该关心。

一、概述

(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意义

1.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水土保持的意义是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的总称。概言之,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预防水土流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在生产活动和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更不能加剧水土流失。主要措施不外乎三个方面:禁止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如禁止毁林开荒等;控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并要求达到法定的条件,如实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等;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等,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治理水土流失是在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并合理配置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因害设防,综合整治,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2.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

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以及由自然生态失衡导致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渐退化而丧失了生产能力。目前,全球约有1.5×108 hm2的耕地,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每年损失约5×106~7×106 hm2的耕地。如果土壤以此速度继续被毁坏,全球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相当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108 hm2)。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俗语说,“民以食为天”,“有土则有粮”,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是国强民富的基础。如果水土资源遭到破坏,进而衰竭,将危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耕种的土地尤为珍贵,而我国每年因土壤退化损失的耕地约为4.6×105~5.3×105 hm2,因自然灾害丧失耕地约1×105 hm2,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却每年增加1400万,这两个逆向增长如继续下去,人地矛盾将更为突出。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已经影响了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其中的林草措施其实就是植物措施。植物措施是在林草植被遭受破坏的水土流失地区,人工植树种草或封禁实现自然恢复,以增加地面有效植被覆盖率,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目标。实施植物措施时,初期由于植物根系小、枝叶少,起不到拦阻泥沙和含蓄水源的作用,必须通过工程措施蓄水保土,并为植物成活与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植物措施改变局部生态环境,即工程保植物、植物养工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植物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地表有很好的植被保护,可以减缓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往往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因此,搞好水土保持,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恢复地表植被。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概括起来有植树造林、人工种草、封山育林(草)等。

(三)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原则

1.适地植树原则

由于水土保持选用的树种大多在裸露山体、边坡、库区边坡、库区消落区等地方种植,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要根据地形条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来选择,强调植物的适应性,保证成活率,使其正常生长。如山坡边地绿化树种要具备一定的耐旱能力,水边种植耐水的树种;华北水土流失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应选择如刺槐、胡杨、柠条、沙棘、苜蓿、沙打旺等乔灌木树种和草种。

2.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强调绿化美化效果原则

以往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快速复绿为方针,大量种植某一种或少数几种速生植物,尤其是速生树种,确实达到了快速复绿的效果,但由于种类单一,整体美化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根据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的特点配置植物,使治理区内不同植物群落形成一个有机综合的防护体系。现在的水土保持工程中,水土保持模式由传统的“绿化”模式转变成“绿化+美化”的模式。在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边坡和管理区周围边坡,郊野公园边坡等地方要求既要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又要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可适当选择会开花,有季相变化的树种,运用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营造景观。在树种和草种配置上,可营造乔木纯林、灌木林、乔灌混交林、乔灌草混交林或种草等景观,其中以乔灌草复层混交林的效益最佳;林草配置可采用行间、株间、块状、带状等形式镶嵌配置,以求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3.合理配置的原则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提出了“乔灌草藤结合,乔灌优先”的边坡绿化新理念,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目前植物垂直配置的方式基本上有以下四种:乔木+灌木+草坪;乔木+草坪;灌木+草坪;乔木+灌木+地被+草坪。不论哪种配置方式,都必须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来合理配置。阳性植物要种在阳坡或日照充足的坡面上;阴性植物可种在阴坡,或植于高大乔木下面遮阴的地方,这样就避免了某些植物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实行水土保持,营造植物群落,既能防治水土流失,又能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使群众脱贫致富,如在背风向阳、土质较好的地块栽植果树或其他经济林,使治理区的百姓能尽快在经济上收益,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此外,通过植物措施还可解决“四料”(燃料、肥料、饲料、木料)不足问题。

(四)南方地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物,通常都具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地下茎或根系发达,能够在土地中交织成坚固的保护网,将大小不同的土壤粒子紧紧抓住;②分蘗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片的族群,使固着土壤的能力大大增加;③生命力强韧,易栽易植且容易繁殖,能够在缺水的陡坡间繁衍族群。

据初步筛选统计,华南地区水土保持植物约有200多种,其中乔木75~80种、灌木约40种、藤本近40种、草本50多种。这些植物种类除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防止侵蚀效果好之外,还兼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综合效益。

乔木种类有马尾松、杉木、玉桂、八角茴香、油梨(Persea americ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竹类、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l)、香椿、任豆、泡桐、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冬青(Llex purpurea)、金丝李、格木、柚木(Tectona grandis)、望天树、油桐、八角、兰屿肉桂、沙田柚、银杏、芒果、核桃、柠檬、龙眼、荔枝、杨梅、板栗、柚子、杨桃、大叶相思、桉类、栎类、木棉、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橄榄、顶果木、青檀、榔榆(Ulmus parvifolia)、倒吊笔(Wrightia pubescens)、荷木、银合欢、任木、枫香、红椎等,这些树木都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有的还是经济果木,或纤维树种,或速生先锋造林树种,或用材树种,或观赏树种,或兼具多种用途的植物。

灌木以豆类山蚂蟥属、胡枝子属、木蓝属、槐属、灰叶属植物为主。木豆、紫穗槐、胡枝子、山毛豆、李、柿、小叶女贞、茶条木(Delavaya yunnanensis)、坡柳(Dodomaea viscosa)、茶、刺梨、甜茶、油茶、山楂、酸枣、余甘子、瑞香、苦参、野牡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马缨丹、假茶辣(Cipadessa cinerascens)、苎麻(Doehmeria nivea)等,在这些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中,有的还是优良的饲料植物,或为油脂、药用、染料植物,或为观赏植物,或为保健饮品植物,均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藤本植物主要是豆类葛属、鸡血藤属和猕猴桃科植物种类。猕猴桃、西蕃莲(Passi-flora caerulea)、山葡萄、葛根、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金银花、炮仗花等,部分为保健饮料工业的优质原料,或可药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草本则以禾亚科植物种类和豆类苜蓿属、草木犀属、木蓝属、鸡眼草属的植物种类为主,有香蕉、芒草、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白茅、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香根草(Vetiver zizanioides)、猪屎豆、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百喜草(Paspalum natatum)、芒(Miscanthus sinensis)、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马尼拉草(Zoysiamatrella)等,或食用或药用或作为饲料或优良的纤维植物。

二、主要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一)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别名与科属”洋槐,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槐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25m,胸径60cm,树皮深纵裂至浅裂,有的比较光滑。颜色多为灰褐色至黑褐色,也有灰白色的。小技无毛,有托叶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枚,窄椭圆形或卵形,长1.5~4.5cm,先端纯圆,微有凹缺,有小尖头。总状花序,白色,有香气。荚果扁平,沿腹线有窄包,种子黑色、黄色具有褐色花纹或为褐色。

“生境分布”原产于北美地区,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现遍布我国各地,以黄河和淮河流域最为普遍。

“习性”刺槐喜光不耐蔽荫。温带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mm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根浅,不耐水湿,怕风。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枝、干和根受机械损伤后,能萌发出旺枝,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其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

“利用价值”刺槐林保持水土的能力很强,14年生的刺槐林可截留降水量28%~37%,每亩枯枝落叶可达280~375 kg,每kg枯枝落叶吸水量按0.4 kg计算,每亩可吸收水量244~300 kg。一株14年生的刺槐根系可固土2~3m3;改良土壤(根部有根瘤),增加团粒结构和有机质;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地区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叶含粗蛋白,可作家畜的好饲料;还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作肥皂及油漆原料。

“近缘种”刺槐属约2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地区,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刺槐和毛刺槐(R。hispida L。)2种,常见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在我国栽培的刺槐有2个变种:无刺槐(R。pseudoacaia L。f。inermis(Mirb。)Rehd。)树高3~10m,树冠帚状,枝条生长匀称,整齐美观,枝条硬挺而无托叶刺;球冠无刺槐(R。pseudoacaia L。f。umbraculifera(DC)Rehd。)分枝细密而整齐,耐修剪,树冠能自成卵圆形,近于无刺或刺极小而软,不开花或开花极少,几无果实。均可作为水保植物栽培。

(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

“别名与科属”岩兰草,禾本科(Poaceae)香根草属。

“形态特征”地上部分密集丛生,秆高1~2m;叶片条形,质硬,宽4~10cm;圆锥花序长15~40cm,分枝以多数轮生,在秋季开花,一般无果,主要靠分蘖繁殖;纵深发达根系可深达2~3m(迄今最深的根系在泰国,为5.2m),根直径一般为0.7~0.8mm,抗张力是等径钢材的1/6.圆锥花序,周长15~30cm,细尖紧密,无芒,异性同株,两侧对称扁平,3枚雄蕊,2枚柱头。

“生境分布”原产于印度,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等地区。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根系发达,耐旱耐瘠等特点。

“习性”香根草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的抗逆(旱、湿、寒、热、酸、碱等)能力。它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纵深生长可达3m多),即使在贫瘠、紧实、强酸碱,甚至具有铝毒的土壤上都能生长。若距离恰当,香根草能迅速形成篱笆,根部可以将土牢牢地固定在等高线上;不能传粉受精,只能无性繁殖,不会给农田形成杂草;篱笆一旦形成,因其适口性不佳,不会被家畜采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旦形成篱笆后,数年内不需维护;对病虫害有强大的抵抗力,其根内所含的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赶鼠类及其他有害动物。

“利用价值”香根草是水土保持和改善环境的先锋植物,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可供药用,全草补血、强心;禾本科植物中唯一须由根中提取精油的植物,其精油浓褐色,稠性大,紫罗兰香型,挥发性低,可用作定香剂;可作饲料,幼嫩时牛和羊均喜采食;还可用于土壤和污水的治污处理;纤维含量高,可作造纸和编织材料。

“近缘种”香根草属约7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引种香根草1种。(三)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别名与科属”宿根黑麦草、牧场黑麦草、英格兰黑麦草,禾本科(Poaceae)黑麦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株高80~100cm。须根发达,主要分布于约15cm深的土层中。茎直立,光滑中空,色浅绿。单株分蘖一般60~100个,多者可达250~300个。叶片深绿有光泽,长15~35cm,宽0.3~0.6cm,多下披。叶鞘长于或等于节间,紧包茎;叶舌膜质,长约1mm。穗状花序长20~30cm,每穗有小穗15~25个,小穗无柄,紧密互生于穗轴两侧,长10~14mm;有花5~11枚,结实3~5粒。第一颖常常退化,第二颖质地坚硬,有脉纹3~5条,长6~12mm。外稃长4~7mm,质薄,端钝,无芒;内稃和外稃等长,顶端尖锐,透明,边有细毛。颖果梭形。

“生境分布”原产于西南欧、北非及亚洲西南,在英国、欧洲、新西兰、北美和澳大利亚广泛栽培利用;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种植,长江流域以南的中南山地区及云贵高原等地有大面积栽培。黑麦草是世界温带地区最重要的禾本科牧草之一,因其建植速度快,分蘖能力强等特性,能够迅速覆盖地面,常作为水土保持混播种中的先锋植物(一草多用的优良牧草)。

“习性”黑麦草不耐高温,不耐严寒,适宜在夏季凉爽、冬无严寒、年降雨量为800~1000mm的地区生长;喜光,遮阴对生长不利;喜肥,适宜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或黏土上种植,亦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适宜的pH值为6.0~7.0,但不宜在沙土或湿地上种植。本草为短寿命牧草,一般可利用3~4年,但条件适宜时,也可多年不衰。生长发育迅速,生育期100~110 d,全年生长天数250 d左右。再生性好,分蘖力强。耐刈割,一年可割草2~3次。刈割后的再生枝条超过刈割前的分蘖总数。

“利用价值”黑麦草是温带地区重要的牧草、水土保持的草坪草种之一。多年生黑麦草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耕地种植可增加种植地土壤的有机质,改善种植地土壤的物理结构;坡地种植,可护坡固土,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因其营养丰富(干物质分别含粗蛋白质约为17%,粗脂肪约为3.2%,粗纤维约为24.8%,钙和磷丰富),多年生黑麦草抽穗前期用以放牧;抽穗期刈割青喂,也可晒制干草或制青贮料。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全年可刈割多次,年亩产鲜草3000~4000 kg。

“近缘种”黑麦草属约10种,分布于欧亚温带大陆地区,我国引入4种作牧草栽培,有些种类也可作水土保持植物。同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L。)Beauv),同属暖季型草坪草,在我国广为分布,既可作饲料,又可作保土固坡植物。

(四)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Lam。)de Wit)

“别名与科属”白合欢、勒篱树,含羞草科(Mimo-saceae)合欢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无毛,无刺;托叶三角形,二回羽状复叶,叶轴被柔毛,最下一对羽片着生处有黑色腺体,小叶5~15对,线状长圆形,长7~13mm,宽1.5~3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被短柔毛,中脉偏向小叶上缘,两侧不等宽;头状花序1~2个腋生,直径2~3cm;苞片紧贴,被毛,早落;总花梗长2~4cm;花白色;花萼长约3mm,顶端具5细齿,外面被柔毛;花瓣狭倒披针形,长约5mm,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行,长约7mm;子房具短柄,柱头凹下。荚果扁平、革质,长10~18cm,宽1.4~2cm,有种子6~25粒,卵形,长约7.5mm,种子褐色。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原产地为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生于溪沟边、路旁和山坡上。

“习性”喜温热湿润气候,喜阳,稍耐阴。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气温高于35℃,仍能维持生长;低于12℃,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零下3℃及中等霜雪,仍能耐过,耐热耐寒性好,春天天气回暖时,返青早,萌发新枝快。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深厚的黏重土壤上生长繁茂。耐瘠薄盐碱,能自生根瘤菌,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最好;耐旱,不耐水淹,低洼处生长不良;主根深,抗风力强。

“利用价值”由于耐修剪、萌蘖性强,直根下扎,自生根瘤菌,为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是优秀的水土保持树种;萌芽力强,耐割,养分高,亦是一种优良的绿肥树种;嫩茎叶的鲜品或干品均可供牛羊吃,其营养价值相当于优良的苜蓿,但银合欢嫩茎叶含有含羞草碱(4%~5%),摄入量不可过高,否则有反刍等不适之症;园林中有“绿篱之王”的美称,还可作荫蔽树等;种子可入药,用于治疗糖尿病等。

“近缘种”银合欢属约4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和大洋洲地区,我国只有银合欢1种。

(五)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et Z。)Planch。)

“别名与科属”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葡萄科(Vitaceae)爬山虎属。

“形态特征”枝条粗壮,皮灰褐色,卷须短。叶宽卵形,长10~20cm,宽8~17cm,先端通常3裂,基部心形,缘具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或近无毛,幼苗和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3小叶或成3全裂;柄长8~20cm。聚伞花序常生于短枝顶端两叶之间,较叶柄短;花黄绿色,萼全缘浅碟状,花瓣狭长圆形,长约2.5mm,顶端反折;雄蕊较花瓣短,花药黄色;花柱短,圆柱状。浆果球形,径6~8mm,蓝黑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我国秦岭南北都有野生或栽培。常生长于山坡、沟边湿处或岩壁上。

“习性”适应性强,性耐寒,喜阴湿,雨季在蔓上易生枝生根。在水分充足的向阳处也能迅速生长,对土壤适应性很强。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对SO2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cm的藤条,种植2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50m2.

“利用价值”爬山虎对城市绿化、荒漠化治理、矿区绿化、水土保持具有独特的作用,对农牧交错地带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作用更为显著。其根和茎还可入药,能破淤血和消肿毒;果亦可酿酒。

“近缘种”爬山虎属约15种,我国有10种。同属东南爬山虎(P。austro-orientalismaetcalf)、异叶爬山虎(P。heterophylla(Bl)Merr。)、红叶爬山虎(P。henryana(Hemsl。)Diels et Gilg)、三叶爬山虎(P。himalayana(Royle。)Planch。)、五叶爬墙虎(P。quinquefolia Planch。)、粉叶爬山虎(P。thomsoni(Laws。)Planch。)均可作为垂直绿化植物,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

(六)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

“别名与科属”巴哈雀稗、金冕草,禾本科(Poace-ae)雀稗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粗壮、木质、多节的根状茎。秆密丛生,高约80cm。叶鞘基部扩大,长10~20cm,长于其节间,背部压扁成脊,无毛;叶舌膜质,极短,紧贴其叶片基部有一圈短柔毛;叶片长20~30cm,宽3~8mm,扁平或对折,平滑无毛。总状花序2枚对生,腋间具长柔毛,长7~16cm,斜展;穗轴宽1~1.8mm,微粗糙;小穗柄长约1mm。小穗卵形,长3~3.5mm,平滑无毛,具光泽;第二颖稍长于第一外稃,具3脉,中脉不明显,顶端尖;第一外稃具3脉。第二外稃绿白色,长约2.8mm,顶端尖;花药紫色,长约2mm;柱头黑褐色。花果期9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加勒比海群岛和南美洲沿海地区,近年在我国东海各省大面积引种,作为公路、堤坝、机场跑道的水土保持植物、绿化草种或牧草。

“习性”生性粗放,对土壤选择性不严,分蘖旺盛,地下茎粗壮,根系发达。种子表面有蜡质,播种前宜先浸水一夜再播种,以提高发芽率。密度疏,耐旱性、耐暑性极强,耐寒性尚可,耐阴性强,耐踏性强。

“利用价值”百喜草须根系发达,入土深达约2.5m,并且具有短根茎与短而扁平的匍匐茎,可形成致密的草皮,极抗旱,非常适合我国南方的水土保持,与狗牙根混播进行道路边坡水保用草坪的建植,因此,常用于路边、堤岸、飞机场草坪的建植,或用于建植低养护水平的一般性绿地和水土保持。

“近缘种”雀稗属约300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0种,主产于东南部和南部,有些种类为很好的饲料,如雀稗(P。scrobiculatum L。)等,有些可为防沙固堤或水土保持用,如二列雀稗(P。disticum L。)等。

(七)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

“别名与科属”南美蟛蜞菊、地锦花、穿地龙,菊科(Asteraceae)蟛蜞菊属。

“形态特征”茎平卧,长可达2m以上,无毛或被短柔毛,节上生根,叶对生,多汁,椭圆形至披针形,通常3裂,裂片三角形,具疏齿,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无毛或散生短柔毛,有时粗糙;叶柄长不及5mm。头状花序腋生具长梗,苞片披针形,长10~15mm,具缘毛;舌状花4~8朵,黄色,先端具3~4齿,能育;盘花多数,黄色。瘦果棍棒状,具角,长约5mm,黑色。花期近全年,但以夏到秋季为盛。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在全球热带广泛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香港、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南部)等地。20世纪70年代作为地被植物引入栽培,目前在华南一些地方已逸生成为园圃杂草。

“习性”阳性植物,需强光,能在不同土质上生长,耐旱且耐湿,生长温度为18℃~30℃,能耐4℃低温。在平地和缓坡上匍匐生长,在陡坡上可悬垂生长。断枝扦插或被土覆盖后,约10 d即可生根长成新的植株。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利用价值”在公路边坡上种植三裂蟛蜞菊,能较快形成植被覆盖层,有效阻止地表径流冲刷坡面,起到公路土质边坡水土保持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公路的周边环境。作盆栽、吊盆、花台、地被或坡堤绿化。尤其适合学校高楼走廊花台或大厦窗台悬垂美化,茎叶如绿色垂帘,甚为美观。

“近缘种”蟛蜞菊属约7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0余种,产于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同属种蟛蜞菊(W。chinensis(Osb。)Merr。)、麻叶蟛蜞菊(W。wallichii Less。)原产于我国,常用作地被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亦可药用。此外,同科植物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和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及其同属的数种植物,由于其适应性强,水土保持或景观效果俱佳,多被应用于边坡绿化、矿山复绿和高速公路两旁。

(八)其他主要水土保持植物

1.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

蔷薇科(Rosaceae)火棘属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喜光,抗旱耐贫瘠,生长于山坡、路边、灌丛中。花期4~6月,果期9~11月。可耐-6℃的低温,耐旱力强,不择土壤,耐修剪。常用于矿山、公路、铁路、河流堤坝等边坡的绿化防护和水土保持。其枝叶茂盛,春季白花绿叶,入秋红果满枝,经久不落,是良好的庭园植物,可用作绿篱及盆景材料,也可植于草地及林缘。果实可酿酒;根入药,治虚劳潮热、跌打损伤、筋骨疼等症,又含鞣质,可提取栲胶。火棘属约10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地区,我国有7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等地,供观赏用。

2.二月蓝(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O。E。Schulz)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诸葛菜属越年生草本。主产于我国陕西,生于山坡杂木林下;我国江苏、河北、山东、湖北等省均有分布。花期3~4月,果期4~5月。诸葛菜冬季绿叶葱翠,春花柔美悦目,早春花开成片,花期长,适用于大面积地面覆盖,或作背景材料,也可用作花径栽培。在林下、路边或草地成片栽植,可美化环境和保持水土。嫩茎叶开水炸后再放于冷水中浸泡,直至无苦味时便可炒食。诸葛菜属仅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及东部,我国有诸葛菜1种。

3.黄花决明(Cassia corymbosa Lam。)

苏木科决明属常绿灌木。花期在8~12月。原产于南美阿根廷,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在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有栽培。它耐瘠、耐旱,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花色鲜黄,开在树梢,远远望去,鲜艳夺目,又开在花少季节,因而受到园林绿化部门重视,近年引种作为花灌木栽培。具有耐寒、耐旱、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决明属约6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原产的有1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有些为很好的绿肥植物和覆盖植物,如山扁豆(C。mimosoides L。);有些可入药,如野扁豆(C。occidentalis L。)和决明(C。tora L。)等;引入栽培以供观赏的在10种左右。很多种类,如腊肠树(C。fistula L。)、铁刀木(C。siamea Lam。)、光叶决明(C。floribunda Cavan)、黄槐(C。surattensis Burm。f。)、望江南(C。occidentalis L。)等均是很好的地被植物,从而有利于保持水土。豆类的多花木兰(Indigofers amblyatha Craib)、马棘(L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matsu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等及其同属近缘种也常用作水保植物而广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