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有毒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植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提供给人类食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植物自身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物质,不慎接触或取食,会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这一类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通常就称为有毒植物。有毒植物是古老实用的科学之一,人们在寻找食物和药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有毒植物的知识,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山海经》中记载了不少此类知识;两周时代已开始将有毒植物作为药用和杀虫之用;秦汉时,有毒植物已被广泛用于医药、捕猎或制成毒弩作为武器。汉代《神农本草经集注》中所记载的有毒植物有21种;梁代《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的有毒植物有55种;唐《新修本草》中记载的有毒植物有66种;宋《经史症类备急本草》中记载的有毒植物有55种;明朝《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有毒植物有150种,且专章列出《毒草卷》,记载有毒植物46种,按毒性大小分为大毒、中毒、小毒等。1970—1978年,我国有关单位组成协作研究项目,北起小兴安岭,南至西沙群岛,西抵西藏高原,东达东海之滨,尤其在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几个植物资源丰富的省区进行了有毒植物的综合调查,采集了600多种植物标本1000余个样品,在文献资料核对、植物分类鉴定、毒性植物筛选和化学成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编写出《中国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的研究现在不仅局限于它的实用性,它还对揭示一些生命过程中的新的奥秘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吗啡类化学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重要作用的阿片受体系统;通过对士的宁的研究证实了甘氨酸作为脊髓中重要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木黎芦毒素是研究神经膜离子传递机制的重要工具;而蓖麻毒素对蛋白质的生化合成有着影响,这对于了解细胞变异作用很有价值。这些都充分说明有毒植物是基础科学与实用科学广泛联系的一个领域。
有毒植物根据其所含成分不同,可分成五大类:①甙类有毒植物:夹竹桃、洋地黄、铃兰、毒毛旋花、箭毒木、高粱苗、木薯、桃杏李梅的仁、远志、桔梗、皂荚等;②生物碱类有毒植物:曼陀罗、颠茄、天仙子、乌头、毒芹、钩吻、藏红花、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贝母、蓖麻、水仙、飞燕草、风信子、商陆、雷公藤、马钱子(番木鳖)等;③蛋白类有毒植物:相思豆和巴豆等;④酚类有毒植物:常春藤、毒鱼藤、栎树、野葛、漆树、槟榔等;⑤其他类有毒植物:蘑菇、黄杨、菊花、升麻、冬青、仙人球、芒果(皮和种子)、槲寄生、桑葚、鸢尾、接骨木、杜鹃花、万年青等。
(二)我国有毒植物的地理分布
我国有毒植物的地理分布与植被区域有着密切联系,有毒植物多集中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雨林区,特别是西南的云南、四川和华南的广西、广东及福建等省区。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1986—1990)对该地区的有毒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一地区有毒植物极为丰富,计有77科,393种,仅居西南与华南之后。
云南和四川的有毒植物主要有杜鹃花科、茄科、毛茛科、天南星科、大戟科、马桑科和百合科的一些种类,尤其是杜鹃花属和乌头属的种类最为集中,还有一些特有的有毒植物种类如茄科的山茛菪属植物,该区的重要有毒植物有大花杜鹃(Rhododendron daco-rum)、南烛(Lyonia ovalifolia)、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三分三(Anisodus tanguticus)、假烟叶(Solanum erianthum)、伏毛铁棒锤(Aconitunm flavum)、短柄乌头、海芋(Alocasiamacrorhiza)、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马桑、坡麻草(Veratrum taliense)、大将军(Lobelia clavata)、昆明山海棠、钩吻、大蝎子草(Girardinim palmata)等。
华南地区的有毒植物有豆类、夹竹桃科、大戟科、天南星科的一些种,主要有鱼藤(Derris trifoliata)、海红豆(Adenanthern pavonina)、海杧果(Cerbramanghas)、羊角拗、巴豆、大狼毒、海芋、羊踟蹰、莽草、钩吻、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等,细沙群岛的主要有毒植物有榼子藤(Entada phseoloides)、海红豆、海布黍豆(Mucuna hainanensis)、海杧果、飞扬草(Euphorbia hirta)、洋金花、蓖麻等。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主要有毒植物有原果鸡血藤、海芋、巴豆、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羊角拗、野漆、莽草、小角枫(Alangium chinense)等。
华东及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有毒植物有羊踟蹰、一把伞(Arisaema erubescens)、半夏(Pinellia ternata)、曼陀罗、泽漆、茵芋(Skimmia reeresiana)、河遡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湖北枫杨(Pterocarya hupehensis)、莽草、八角枫、地棉等。
东北地区的有毒植物较少,北部的有毒植物仅有毛茛科、菊科、杜鹃花科、蕨类等少数种类;东部的有毒植物有毛茛科、杜鹃花科、罂粟科、漆树科、百合科、伞形科、桔梗科、蕨类等,如毛茛、黄花乌头、多被银莲花(Hemerocallisminor)、山菜(Lobelia sessili-folia)、一叶荻(Securinega suffrutilosa)、蕨菜等。松辽平原和内蒙古平原地区有毛茛科、蝶形花科、含羞草科、百合科、大戟科、石竹科、伞科、罂粟科等有毒植物,如乌头、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茴茴蒜(Ranuncullus chinensis)、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疯马豆(Astragalus secundus)、铃兰、狼毒大戟、卖仙翁(Agrostemma githago)、毒芹(Cicuta virosa)、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ejasme)、水麦冬(Triglochia palustre)等。
西北地区有毒植物主要有豆科、禾本科、藜科、毛茛科、茄科、石竹科、伞形科等,如醉鱼草、小花棘豆、无叶假木贼(Anabasia aphyll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翠雀花、山茛菪、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毒芹、狼毒大戟、钩腺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瑞香狼毒、水麦冬、荨麻等。青藏高原有毒植物有茄科、毛茛科、大戟科、瑞香科等,如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山茛菪、伏毛铁棒锤、展花乌头(Aconitum chasmanthum)、大戟、瑞香狼毒、多刺绿绒蒿等。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区因生态条件复杂,有毒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有疯马豆、南烛、草乌、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茴茴蒜、大戟、泽漆、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漆树、瑞香狼毒、无叶假木贼等。
二、主要的有毒植物
我国有毒植物约有1300种,分布于140科,其中有毒植物较多的科有毛茛科、杜鹃花科、大戟科、茄科、石竹科、豆科,其次为天南星科、萝藦科、罂粟科、芸香科、夹竹桃科、防己科、马钱科、瑞香科、木兰科、荨麻科、漆树科。另外,虽然有毒植物较少,但在有毒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科有马桑科和商陆科。
在有毒植物分布较多的一个科内,有毒植物的分布各有特点。毛茛科有毒植物主要集中在乌头属(Aconitum)、银莲花属(Anemone)、翠雀属(Delphinium)、毛茛属(Ranun-culus)中。杜鹃花科主要集中在杜鹃花属中,大戟科主要集中在大戟属,豆科分布则较分散。我国常易引起中毒的一些有毒植物有乌头、油桐子、马桑、昆明山海棠、藜芦、百部、天南星、大戟、羊踟蹰、鸭胆子、曼陀罗、狼毒、钩吻、夹竹桃、乌桕、杏仁等。
(一)夹竹桃(Nerium indicummill。)
“别名与科属”柳叶桃、半年红,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属。
“形态特征”常绿大灌木,高达5m,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cm,宽2~2.5cm,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cm,直径1.5~2cm;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花期6~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伊朗,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叶含强心成分,主要为欧夹竹桃甙甲、乙、丙,系夹竹桃甙元与夹竹桃糖所成的甙,还含有去乙酰欧夹竹桃甙丙等。叶中的强心甙,在开花期含量最高,还含有三萜皂甙、芸香甙、橡胶肌醇等。树皮含夹竹桃甙A、B、D、F、G、H、K等,系洋地黄毒甙元和乌他甙元的各种糖甙。根含酚性结晶物质以及挥发油、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三萜等成分。花含羟基洋地黄毒甙元、乌他甙元、洋地黄次甙、夹竹桃甙H等。叶、皮、根均有毒,新鲜树皮的毒性比叶强,人中毒后初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进而出现心脏症状,有心悸和脉搏细慢不齐等症,神经系统症状尚有流涎、眩晕、嗜睡、四肢麻木,严重者瞳孔散大、便血、昏睡甚至会抽搐死亡。
“采收与加工”夏秋采叶,鲜用或晒干。
“近缘种”夹竹桃属4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夹竹桃(N。indicummill。)和欧洲夹竹桃(N。oleander L。)2种,我国各地常见栽培,供观赏用,均含有多种毒性极强的配糖体。
“资源开发与保护”夹竹桃的种子含油量约58.5%,可榨制润滑油;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叶含有夹竹桃甙、糖甙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二)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1.)
“别名与科属”虎掌、独叶一枝枪,天南星科(Araceae)天南星属。
“形态特征”植株高30~90cm。块茎扁球形或近球形。叶单一,叶片鸟趾状全裂,小叶7~19片,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15cm,宽1~3.5cm,全缘,中间小叶最小,两侧小叶靠中部较大,依次向外渐小;叶柄长10~15cm。肉穗花序顶生,总花梗等长或稍长于叶柄;佛焰苞筒状,绿色,附属物长鞭状、无柄,长达15cm、伸出佛焰苞外较长。浆果红色。花期4~6月。
“生境分布”该种产地除内蒙古、山东、江苏、新疆以及东北外,我国其他省份都有分布,朝鲜至日本、印度北部、尼泊尔至缅甸、泰国北部也有分布。生于阴湿山坡、林下及沟旁。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块茎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黏液质、氨基酸、甘露醇、生物碱等。果实含类似毒蕈碱样物质。最常见的毒性作用是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作用迅猛,接触和误食后立即引起接触部位的红肿疼痛,并由此产生其他症状,如舌体肿大致使语言不清;喉头肿胀带来吞咽和呼吸困难;胃肠黏膜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可窒息死亡。
“采收与加工”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近缘种”天南星属15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亚洲和北美地区亦有数种,我国有82种,主要分布于南北各省,但主产地为西南,其中天南星(A。heterophyl-lum Bl。)块茎含淀粉约28%,可制酒精,作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入药能解毒消肿、祛风定惊、化痰散结。此外,一把伞南星(A。erubescens(Wall。)Schott)块茎入药可与天南星通用。
“资源开发与保护”块茎富含淀粉,可制酒精;可供药用,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效。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等症。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等症。
(三)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别名与科属”老苍子、苍耳子、苍刺头、蒺藜、苍耳棵、野茄,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粗糙,有短毛。叶互生,三角状卵形,长6~10cm,宽5~10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缺刻或3~5浅裂,有不规则粗锯齿,两面有粗毛;叶柄长3~11cm。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花冠筒状,5齿裂;雌花序在下,卵圆形,外面有钩刺和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俄罗斯、伊朗、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和路旁。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果实含苍耳甙、脂肪油、树脂、生物碱、维生素C等。全株有毒,幼芽和果实的毒性最大,茎叶中都含有对神经及肌肉有毒的物质。其中毒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种仁和子叶中所含的毒蛋白、毒甙等可能是其主要的有毒成分,可损害心、肝、肾及引起出血。中毒原因主要是误食苍耳果实或幼苗。
“采收与加工”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实,晒干,去刺。
“近缘种”苍耳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一带,我国可能有5种,南北均有分布。
“资源开发与保护”苍耳子油是一种高级香料的原料,并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还可代替桐油;入药治麻风,种子利尿、发汗;茎叶捣烂后涂敷,治疥癣、虫咬伤等;苍耳子悬浮液可防治蚜虫,如加入樟脑,杀虫率更高,苍耳子石灰合液可杀蚜虫;茎皮制成的纤维可作麻袋和麻绳等。
(四)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别名与科属”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块根通常2~3个连生在一起,呈圆锥形或卵形,母根称乌头,旁生侧根称附子。外表茶褐色,内部乳白色,粉状肉质。茎高100~13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有柄,掌状2~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立秋后于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萼5片,花瓣2片。蓇葖果长圆形,由3个分裂的子房组成。种子黄色,多而细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各省,北从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达广西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如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塔拉胺等。全草有毒,尤以根部毒性最大,其中毒症状有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全身发麻、脉搏减少、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慌气闷、心率快而不规则等。
“采收与加工”夏至到小暑采挖,摘去子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近缘种”乌头属约35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地区,我国有165种,常见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大部分有剧毒,因其块根内含有乌头碱,可作麻醉药。
“资源开发与保护”块根入药,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症。一般炮制后用;花还可用于切花。
(五)莽草(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
“别名与科属”毒八角、山木蟹、披针叶茴香、红毒茴、窄叶红茴香,木兰科(Magnoliaceae)八角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8m。树皮灰褐色。叶互生或聚生于小枝上部,革质,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背面淡绿色。花1~2朵腋生;花柄长3~5cm;花被10~15片,数轮,外轮的较小,有缘毛,内面深红色;雄蕊6~11枚,排成1轮;心皮8~12枚,嫩时直立,成熟后辐射开展。蓇葖果木质,顶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种子淡褐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常生于阴湿的溪谷阔叶林中。比八角茴香的耐寒性强,耐一定的干旱瘠薄。在平原地区种植生长较为缓慢。较耐阴,喜温暖;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酸性沙质土壤。不适于干燥瘠薄、低洼积水处或石灰岩山地。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莽草所含有毒成分为莽草毒素与莽草素。种子、枝、叶、根、果实有毒,果实尤其是果壳(蓇葖)和种子毒性最大,莽草中毒多因将果实作八角茴香食用引起。其中毒症状类似惊厥,尚有精神作用,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口渴、腹泻、头痛、眩晕、狂躁不安、幻视、幻触、心律失常、四肢麻木、呼吸急促,严重者会出现昏迷、谵语、四肢抽搐等症状。
“采收与加工”叶于春夏两季采摘,鲜用或晒干用;根全年均可采,根挖起后除净泥土、杂质,切片晒干。根皮在根挖起后,切成小段晒至半干,用小刀割开皮部,除去本质部即得。
“近缘种”八角属约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地区,但主产地为我国西南部至东部地区,约30种,其中如八角茴香(I。verum Hook。f。)可供药用或香料用,广西出产最多,神仙果(I。majus Hook。f。et Thoms。)可毒鱼,产于西南部至中南部。
“资源开发与保护”叶和果均含有芳香油;根可入药,有活血化瘀的效果;莽草花红色或深红色,蓇葖果呈飞蝶状,叶厚翠绿,树型优美,极耐阴,抗SO2等有害气体。
(六)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L。)
“别名与科属”奶浆草、烂疤眼、华北大戟,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白色乳汁。茎直立,有纵条纹,下部带淡紫色。短枝或营养枝上的叶密生,条形,长1.5~3cm;长枝或生花的茎上的叶互生,倒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顶端图钝微凹或具凸尖。总花序多歧聚伞状,顶生,通常5伞梗呈伞状,每伞梗再2~3回分叉;苞片对生,宽心形,顶端短骤凸。杯状花序;总苞顶端4裂;腺体4个,位于裂片之间,新月形而两端呈短角状。蒴果无毛;种子长约2mm,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我国华东、东北到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也有分布。生长于干燥沙质地、固定沙丘、草原、山坡及山沟内。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全草有毒。误食能腐蚀肠胃黏膜,先呕吐后峻泻。茎叶含黄酮甙、甾醇、挥发油、酚类物质、有机酸、氨基酸与蜡质等。从地上部分可分离出猫眼草素Ⅰ~Ⅵ;种子也含猫眼草素Ⅴ、Ⅵ。
“采收与加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晒干备用。
“近缘种”大戟属约2000种,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全国,有些种类有毒,有些种类茎叶入药可治肠炎和痢疾等症,外用治疮疥等;有些可供庭园观赏用。同属植物狼毒大戟(E。fischeriana Steud。)毒性同本种相似。
“资源开发与保护”种子含油量约35%,供工业用油;全草切碎,可毒鼠、雀、蚊及其幼虫、蛆等,全草水浸液可防治锈病。可供药用,有利尿消肿和拔毒止痒之功能,并有镇咳、祛痰、平喘及抗菌作用,主治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疟疾、慢性气管炎等症;外用治颈淋巴结核和癣疮瘙痒,用此药外敷能拔出疮内脓水,待疮口干净后,即可停敷,另用生肌长肉药。
(七)杏(Prunus armeniaca L。)
“别名与科属”奶浆草、烂疤眼、华北大戟,蔷薇科(Rosaceae)杏属。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5~8m。树皮灰褐色,纵裂,多年生枝浅褐色,1年生枝浅红褐色,有小皮孔。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5~9cm,宽4~8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边有圆钝锯齿,叶柄长2.7~6cm。花单生,直径2~4cm,先叶开放,白色或带红色。果实球形或扁球形,果面黄色至黄红色。核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扁平,顶端尖或圆钝,种仁肥大,味苦或无苦味。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杏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除南部沿海及台湾地区外,大多数省区皆有分布,其集中栽培区为东北南部、华北、西北等黄河流域各省。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杏仁的有毒成分叫杏仁甙,在人体内可水解出一种剧毒的氢氰酸,从而引起中毒。小孩误食杏仁10~20粒,成人40~60粒即可中毒,一般在食后1~2 h内出现症状,初觉苦涩,有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和恐惧感、心悸、严重昏迷、意志消失等症状。苦杏仁去毒可将种子碾碎,在55℃,pH值为6.5的溶液中浸泡2 h,而后冲洗和加热,即可除去氢氰酸。“采收与加工”杏果皮薄汁多,易碰伤腐烂,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鲜果供应当地市场的宜在九成熟时采收,供远地运销或制杏脯用的果实应略早采收。杏果不耐贮运,但可制作多种加工品。
“近缘种”全世界杏属植物可划分为6个地理生态群和24个区域性亚群,共10种,其中我国就有9个种: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紫杏、志丹杏、政和杏、李梅杏、藏杏、梅。栽培品种近3000种,普通杏种分布最广,分布范围大致以秦岭和淮河为界,淮河以北杏的栽培较多,尤以黄河流域各省为其分布中心;淮河以南杏栽植较少。
“资源开发与保护”观赏树种。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23%~27%、粗脂肪50%~60%、糖类10%,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果可生食或制成杏脯和杏干,杏仁可食或入药。杏仁是重要的中药材,有祛痰、止咳、定喘、润肠之功效。杏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有明显的防癌效果。
(八)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别名与科属”鱼尾草、闹鱼花,马钱科(Loganiaceae)醉鱼草属。
“形态特征”灌木,高1~2m。小枝具4棱而稍有翅,嫩枝被棕黄色星状毛;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锲形,全缘或疏生波状牙齿,叶背面被棕黄色星状毛,叶脉表面凹下,背面凸起;叶柄长3~6mm。花序穗状顶生,直立,长5~17cm,被棕黄色星状毛;花萼密被细鳞片,长2mm,裂片三角形;花冠紫色,密被细鳞片,稍弯曲,长1~1.5mm,直径约2mm,筒内面白紫色,具细柔毛;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下部。蒴果长圆形,长约5mm,被鳞片;种子多数,梭形,褐色,无翅。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等省。日本也有分布。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适应性强,但不耐水湿。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叶和花含醉鱼草甙等多种黄酮类,主要为醉鱼草黄酮甙和醉鱼草糖甙。人及家畜食多量后,引起的中毒症状为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震颤。
“采收与加工”醉鱼草以带根的全草及叶、花入药。根及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花、叶于夏秋花盛开时采集,晒干。
“近缘种”醉鱼草属1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等温暖地区,大部分为灌木,也有少数种类为乔木。基本分为两个群类,生长在美洲的一般为雌雄异株,而生长在东半球的一般为雌雄同株。我国约有40种,分布在南方各地。同属常见种有大叶醉鱼草(B。davidii Franch。)、互叶醉鱼草(B。alternifoliamaxim。),其药用与醉鱼草相似。
“资源开发与保护”花叶可闹鱼;花、叶和根入药,有小毒,有补血、活血、止咳、定喘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外伤出血、牙痛等症;可作为庭院绿化植物,因耐旱,还可作干旱坡地及固沙植物材料。
(九)箭毒树(Antiaris toxicaria Lesch。)
“别名与科属”加独树、加布、剪刀树,桑科(Moraceae)箭毒木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m。全株有乳汁。树干基部粗大,具板状根;树皮灰色,具泡沫状突起;小枝幼时被粗毛,具纵皱纹,干后茶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6~8mm,被粗毛;托叶披针形,长约6mm,早落;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7cm,宽2.5~4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不对称,两面有短粗毛,背面较密,干后变褐色;中脉被密短毛,侧脉5~6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头状,着生于叶腋,花序托肉质盘状,苞片舟状三角形,被毛;雄花花被4片;雄蕊4枚,花药长椭圆形,有散生紫色的斑点,花丝极短;雌花单生于一带鳞片的梨形花序托内,无花被,子房与花序托合生,花柱2裂。果实肉质,直径约2cm,梨形,紫色或粉红色,宿存苞片少数。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多分布于赤道热带地区,我国则散见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省区;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也有分布。生于丘陵或平地树林中,村庄附近常见。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主要有毒成分为树皮、枝条及乳汁中所含的强心甙类。树干流出的新鲜乳汁中含强心甙a、β-见血封喉甙、口气弩箭子甙、弩箭子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伊夫单甙、马来欧甙、二氢马来欧甙及铃兰毒原甙等。树液与士的宁碱混合作为箭毒药用,树液由伤口进入体内引起中毒,主要症状有肌肉松弛、心跳减缓,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人相似,中毒后20min至2 h内死亡。
“采收与加工”鲜树汁于春末夏初采收,用刀刺破树皮,待有乳白色树脂流出,即用盛器装好备用;果实于夏季采收,剥取种子晒干;或割取乳汁干燥。
“近缘种”箭毒木属约4种,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等地区,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只产箭毒木1种。
“资源开发与保护”箭毒木树皮厚、纤维多、柔软而富弹性。除去毒液后,剥下树皮捶松、晒干,可用来做褥垫、衣裙等。
(十)麻叶荨麻(Urtica cannabina L。)
“别名与科属”焮麻、火麻、哈拉海、蝎子草、赤麻子,荨麻科(Urticaceae)荨麻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70~200cm,全体被柔毛和螫毛。根状茎匍匐,地上茎直立,常不分枝,具棱。叶对生,轮廓为五角形,长4~14cm,宽3.5~14cm,掌状3全裂或3深裂,裂片再成缺刻状羽状深裂;叶柄长2~8cm;托叶离生,披针形或宽条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穗状聚伞花序腋生;同株者雄花序位于下方叶腋;雄花花被4全裂,雄蕊4枚,退化子房杯状;雌花花被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子房上位,1室。瘦果扁卵形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蒙古、俄罗斯、欧洲也有分布。生于干燥山坡、丘陵坡地、沙丘坡地、山野路旁、居民点附近。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茎皮和刺毛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根、叶有毒,服用过量可致剧烈呕吐、腹痛、头晕、心悸以至虚脱;刺毛接触皮肤,立即产生剧烈疼痛,但嫩时无毒。
“采收与加工”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近缘种”荨麻科约45属55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我国产22属250余种,各地均有分布。有毒种类主要是荨麻属、树火麻属(Dendrocnide)和蝎子草属(Girardinia),如荨麻、狭叶荨麻(U。angustifolia Fisch。)多为常见有毒植物。它们通常有刺毛,与皮肤接触后立即引起刺激性皮炎,主要症状有瘙痒、严重烧痛感、红肿,即荨麻疹状。荨麻科植物刺毛对皮肤的损伤是由机械和化学作用的结合所引起的。刺毛的末端是一种带刺的薄壁球状细胞,细胞壁含硅,质脆,当接触皮肤时,球状物破裂,粗糙的末端刺破皮肤,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的刺毛内含物随之注入,从而产生烧痛、肿胀等症状。本科部分植物的茎皮纤维柔韧,是纺织和造纸的原料,如萱麻(Boehmeria nivea Gaud。)等。
“资源开发与保护”茎皮纤维可作纺织原料或造纸原料,也可药用,有祛风湿、凉血、定痉之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外用可治荨麻疹初起、风湿关节炎、毒蛇咬伤、小儿惊风等症。
(十一)大麻(Cannabis sativa L。)
“别名与科属”火麻、胡麻、野麻、魁麻、线麻,大麻科(Cannabaceae)大麻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3m。茎表面有纵沟,灰绿色,密生柔毛。掌状复叶互生或下部叶对生;小叶3~11对,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有粗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毡毛;叶柄细长;托叶线状披针形。花单性异株;雄花成疏生的圆锥花序,黄绿色;雌花丛生于叶腋,绿色;每花有一阔卵形苞片,花被片1,薄膜状,雌蕊1枚。瘦果扁卵形,外围以黄褐色苞片。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原产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地区。现各国均有野生或栽培。我国各地也有栽培或逸为野生。新疆常见野生。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大麻的雌花枝和果穗能镇痛、麻酸、致幻、有成瘾性。通常所说的毒品大麻特指雌性植物经干燥后的花和毛状体,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为四氢大麻酚(简称THC),THC在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大麻类毒品分为三部分:①大麻植物干品,即大麻烟,其中THC含量为0.5%~5%;②大麻树脂,又叫大麻脂,其THC的含量为2%~10%;③大麻油,其THC的含量为10%~60%。
“采收与加工”8~9月果实成熟后,割取果穗或连茎割下,晒干打下果实。
“近缘种”大麻属只有一种大麻。有一种甘蔗一般的高大变种,可用以制造大麻纤维;又有一种矮小多分枝的变种,其雌株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树脂(大麻脂),可提取大量缓和的作为致幻药的大麻。
“资源开发与保护”大麻属为重要的纤维植物之一,茎部韧皮纤维细长、坚韧,可织麻布、帆布,或纺线制绳索、制麻袋、编渔网、造纸等;种子可榨油,供制油漆、涂料等,但不可食用,油粕作饲料;中医药学上以果实(称“火麻仁”、“大麻仁”)入药,主治大便燥结等症。
(十二)其他有毒植物
1.梨果仙人掌(Opuntia ficus-indica(L。)Mill。)
仙人掌科(Cactaceae)仙人掌属。叶状茎含墨斯卡灵(一种致幻剂)、酪胺和N-甲基酪胺。原产墨西哥,世界温暖地区均广泛栽培,在地中海及红海沿岸、南非、东非、毛里求斯、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我国南方亦有栽培,在四川西南部、云南北部及东部、广西西部、贵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肉质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海拔300~2900m的干热河谷或石灰岩山地。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之功效。同属植物仙人掌(O。dillenii(Ker-Gaw)Haw。)和绿仙人掌(O。vulgarismill。)以及同科的乌羽玉属(Lophophora)体内也含有墨斯卡灵等生物碱,均为致幻植物。
2.美丽银背藤(Argyreia nervosa(Burm。f。)Bojer)
旋花科(Convolvulaceae)银背藤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等地;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区也有分布。常生长于半山林地或庭园栽培。种子有毒,含麦碱、异麦碱等多种麦角生物碱。其致毒物质为麦角生物碱,可作麻醉饮料,服后会出现各种离奇古怪的幻想和幻觉。当作麻醉饮料使用时常会中毒,出现恶心、头晕、便秘、视觉模糊和全身无力等症状。白鹤藤属约90种,主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21种,主要分布于西南至华南地区,其中白鹤藤(A。obtusifolia Lour。)产于广东、广西,全藤药用,有化痰止咳、止血、拔毒之功效。同科的番薯属(Ipomoea)和海鹤藤属(Rivea)等植物,也有不少种类是致幻植物。此外,还有非吲哚类生物碱,如旋花碱、旋花胺以及从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里分离到的茛菪烷类生物碱丁公藤甲素。甙类也是本科植物中的主要活性及有毒成分,如牵牛子甙、野药喇叭甙、泻根甙等,这些不同的化学成分,表现出不同的毒性。麦碱和异麦碱具有一系列中枢效应,尤以精神症状最为突出,服后会出现各种离奇古怪的幻想和幻觉。丁公藤甲素则有较强的缩瞳作用,它与结构类似的茛菪碱和阿托品等扩瞳药物的药理作用截然不同。番薯属植物(Ipomoea sidaefolia Chois)种子里的生物碱糖甙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用作麻醉饮料。五爪金龙(I。cairica Sweet)种子里的糖甙马瑞开亭(muricatin)有降压和肌松作用,藤商陆块茎中的糖甙有升压和平滑肌痉挛作用,牵牛种子里的树脂甙有致泻作用,树牵牛(I。fistulosamart et Choisy)叶中的酯马斯灵(marsilin)有镇静和抗痉作用。
3.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
茄科(Solanaceae)颠茄属。原产于欧亚大陆中部和南部地区,生长于林地或荒地,我国有栽培。全草含脂类生物碱,以莨菪碱为主,并含有东莨菪碱、颠茄碱以及去水阿托品等,叶作镇痉及镇痛药;根治盗汗,并有散瞳的功效。在开花至结果期内采收全草,除去粗茎及泥沙,切段干燥。颠茄属约4种,主要分布于欧洲至亚洲中部,我国栽培有颠茄1种。茄科植物中曼陀罗属(Datura)、山菪属(Anisodus)、天仙子属(Hyoscyamus)、酸浆属(Physalis)、泡囊草属(Physochlaina)等植物也含阿托品类生物碱,人服用后会出现谵语和致幻等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