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健美长寿学(四)
10765300000065

第65章 荔枝

荔枝的故乡是中国,主要产于我国的南方。别名丹芝、荔子、天芝、琼珠、福果。古名“离枝”,意思是离开枝就变化:“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味变。”荔枝出自西汉,距今2000—3000年的历史。宋应《上林赋·扶南记》则说: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剥取其枝,故以为名。

(一)成分与性味

含有糖、脂肪、蛋白质、雌酮、石榴酸、柔酸、苹果酸、构椽酸、甘露醇、维生素C、钙、磷、钾、葡萄糖、果糖、蔗糖、游离氨基酸。性味甘、酸、涩。

(二)功能

生津止渴,涩肠、止血,补脾益肝,理气止痛,降逆止呃。主治脾虚泄泻,老人五更泻,胃寒腹痛,小儿遗尿,疝气腹痛,贫血,牙痛,外伤出血等。

(三)保健作用

1.补充能量、益智补脑

果肉含糖量高,含葡萄糖66%,蔗糖5%,糖总量70%以上,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实验证明荔枝具有补养大脑组织的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糖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它还含有降低血糖的物质,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补品。

3.消痛解毒、止血、止呃逆、止腹泻

荔枝除滋补作用外,还可用于外科疾病,为外科出血等,对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患者是食疗佳品。

(四)食荔枝注意事项

荔枝是湿热之品。民间有“一棵荔枝三把火”之说。虽然美味可口,也不能多吃。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更不宜吃荔枝,如进食过多有可能造成“荔枝病”。

临床表现: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口渴和饥饿感,发生腹痛腹泻,严重者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发病要尽快送医院。但也不要惊慌,只要预防和及时治疗即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预防的关键把好进量关。万一发生“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轻者给予口服糖水,重者昏迷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毫升,送医院抢救治疗。

喜欢吃荔枝又怕燥热的人,吃荔枝的同时可多喝盐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猪骨汤喝,或与密枣一起煲汤喝,均可预防“荔枝病”。

(五)食疗方

1.治贫血,失眠健忘

配方:鲜荔枝100克,大枣10个,白糖少许。

制用:将荔枝去皮切成小块,将洗净的大枣放锅内,加清水烧开后放荔枝、白糖;待糖溶化浇沸,停火,温度适宜可食。

2.治感冒

配方:鲜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

制用:用黄酒将荔枝温煮,趁热服,每日2—3次。

3.治慢性鼻炎、鼻窦炎

配方:荔枝壳10克。

制用:将荔枝壳研为细末,将细末吸入鼻中,每日2—3次。

4.治刀伤出血

配方:荔枝核、桂圆核等份。

制用:将上述两味共研细末,将细末涂在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