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健美长寿学(四)
10765300000034

第34章 茄子

茄子又称落苏、矮瓜、昆仑瓜等,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原产于东南亚,晋朝以后传入我国。茄子有紫茄、白茄、青茄等品种,以白茄、紫茄为好;按形状不同,可分为圆茄、灯泡茄、线茄等。茄子以鲜嫩、色泽光亮、无热斑、无虫蛀、无花斑、不皱皮者为佳。圆茄一般做烧茄子最好,煮食或凉拌次之;灯泡茄以凉拌吃较好;线茄烧拌皆宜。茄子的花、蒂、茎、根、果和种子均可供药用。

茄子主要成分是糖分。钙、镁的含量较多,维生素A、B1、B2、C等各有少量,但营养价值不很高,95%以上是水分。其海绵状组织吸收食油良好。夏期蔬菜具有冷身体的作用,茄子的该作用较强,对高血压、易上火的人有好处。茄子连蒂一起晒干研成粉末,对齿痛、齿槽脓漏、齿龈肿胀、舌糜烂、口唇肿胀有效。如制成粉末嫌麻烦,用电烤箱烤5—6分钟即得。茄子里所含的成分如胆碱、皂角等起抑制炎症和镇痛的作用。茄子涩味成分的鞣酸,碱性成分的修酸等可起加强齿龈的作用。用这种粉末刷牙可预防这些症状的出现。跌打伤、扭伤时贴生茄子片可生效。另外,痔疮疼痛时涂擦茄子榨汁有效。

祖国医学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无毒,入大肠、脾、胃经,具有活血散淤、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熟食,对温热毒邪所致的发热、恶寒、寒战者,可作为辅助治疗;鲜茄捣烂外敷,可治疮痈红肿、皮肤溃疡、冻疮等;用茄根及茎煎汤洗患处,可治冻疮,并有收敛作用;用白茄蒂烧炭研末可治口疮、肠风下血及痔疮出血等;茄衣可医创伤、牙痛等症。《滇南本草》说它能“散血,止乳痛,消肿宽肠”,“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它有“活血、止痛”的功用。

茄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E、脂肪、蛋白质、糖类及矿物质。除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含量低于西红柿外,糖类含量比西红柿多1倍,蛋白质、矿物质比西红柿多2—3倍,还含有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对人体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茄子与其他蔬菜不同的是在茄子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路丁),维生素E为茄果类蔬菜之冠。维生素E具有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维生素P能改善微细血管脆性,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可防止出血。因而,茄子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斑症及坏血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对痛风患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近来已判明茄子含有抗癌作用的聚石炭酸较多。

茄子中还含有甘草甙、葫芦巴碱、水苏碱及胆碱等,这些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因此,常食茄子对预防冠心病等有很大的作用。

由于茄子性凉和滑利,脾虚泄泻、中焦虚寒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