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医学宝典
10765000000025

第25章 异常情况原因与处理

1.异常情况表现的原因

□“胎记”

小儿落生乃至以后一段时间里,可以见到身上有青色的斑块,这就是俗称的“胎儿青记”。胎记多见于小儿的背部、骶骨部、臀部,少见于四肢,偶发于头部、面部,形态大小不等,颜色深浅各有差异。这种青色斑是胎儿时期色素细胞堆积的结果,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幼儿时期逐渐消退,不需要治疗。

□舌头变化

(1)地图舌。

有些小儿的舌面红白相间,极不规则,呈地图状。出现地图舌的小儿多半体质比较弱,与疲劳、营养缺乏、消化功能不良、肠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地图舌一般在小儿2~3个月时就已出现了,小儿多无明显的不舒服症状,有的可出现轻度瘙痒或对有刺激性食物稍有敏感,这种症状可长达数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然消退。发生地图舌后,应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地给予口腔清洗。症状明显时可用1%的金霉素甘油等涂布。服用维生素B族及锌剂有一定疗效。

(2)沟纹舌。

正常人舌的表面是平整的,没有明显的高起和凹陷,但有些人的舌部出现一道道纵、横沟纹,深浅、长短不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加重,这种舌称沟纹舌,又称裂纹舌,一般无任何不适,但沟纹较深的可出现刺激痛,但也不需要任何治疗。该病原因不明,常认为是先天性的,可能与地理条件、维生素缺乏、食物的种类有关。出现沟纹舌的小儿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不齐。

表现为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末期心率减慢。

在发热、运动、情绪紧张、哭闹或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消失。

(2)窦性心动过速。

表现为小儿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如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1岁以下超过160次/分;1—2岁超过140次/分:2—6岁超过130次/分;7~12岁超过120次/分,这被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紧张、哭闹、发热、贫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等影响也可引起心率过速。

(3)病窦综合征。

这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动产生和传导发生障碍。小儿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

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心动过缓外还可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以也称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简称“快一慢综合征”。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此病约有60%发生在健康小儿身上,约5%N10%病人原有预激综合征,亦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黄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04个月以下婴儿多见,常突然发作,此时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凉、呼吸急促、拒奶、呕吐、口唇发绀等症状,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突然停止。血压低,听诊时可发现心音弱,心律快而规则,新生儿可达300次/分,婴儿可达200~300次/

分,幼儿可达160~180次/分。

(5)早搏。

正常心脏跳动的起搏点是在心脏窦房结,而早搏是由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心脏搏动。按异位节律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切诊断。

(6)房室传导阻滞。

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低血钾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为I、Ⅱ、Ⅲ度。I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表现P~R间期延长。Ⅱ度可出现心脏漏跳现象。Ⅲ度由于心律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这是十分危险的,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男孩隐睾症

男孩有2个睾丸。在胚胎期,睾丸在两侧腰部腹膜后间隙内,随着胎儿发育而逐渐下降,当胎儿4~6个月时已经接近腹股沟管处,至7~9个月时降入阴囊。刚生下的男孩子,睾丸就应在阴囊内。如果一侧或双侧睾丸不在正常阴囊内部叫隐睾。婴儿中约有79%的隐睾能自己下降,绝大多数在周岁内下降,如果2岁以后还不下降,可以遵医嘱先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无效的应尽早进行手术,最迟不能晚于10岁。

如果隐睾症不进行治疗,对小儿的身体是有害的,腹腔内或皮下温度高,不适合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如小儿双侧隐睾不及时治疗,长大后就没有生育能力;如一侧隐睾,虽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但长期留在腹腔容易引起癌变,如留在腹股沟处,因位置浅易受伤,所以小儿患隐睾症应及时治疗。

□出牙的异常现象

(1)先天性缺失牙。

小儿该长的牙一直没有长出来,家长就应该带小儿到医院去检查。我们知道,牙齿是由颌骨里的牙胚逐渐发育钙化而成的,如果颌骨里天生就没有这个正常的牙胚,自然在这个部位也就不会长出牙来了。经过照X光片证实颌骨里没有牙胚,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就叫做先天性缺失牙。

常见的先天性缺失牙多发生在上颌和下颌的第三磨牙,也就是“智齿”。这个牙齿在人类牙齿发育中属于退化牙。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加工日益细腻,人们咀嚼也就不那么费劲了,根据用进废退的道理,人的颌骨逐渐变小,牙齿也发生了退化。当退化完全时,颌骨里就没有牙胚生成,自然也就不会长出牙来了。因此,第三磨牙的先天性缺失牙并不属于病理性的,也就是说不需要治疗。

还有一些因素,如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结核病、佝偻病等)使牙齿的胚芽破坏或发育受阻,也可能引起先天性缺失牙。

发现小儿的牙没长出来,到医院检查后证实是先天性缺失牙,就应该请大夫根据缺牙的数目、部位、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等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预防多生牙。

正常人的牙齿是有一定的数目和形态的。凡是在正常数目额外长出的牙,医学上称为多生牙。多生牙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1一2个最为多见。

多生牙的危害在于它占据了正常牙在牙列中的位置,正常牙受到多生牙的拥挤,只好从牙床的旁边长出来,形成错位,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形成双层牙。

对于多生牙的处理应该是及早拔除。

但有的多生牙在生长的早期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等发现时它已经长在牙列中了,如果这个牙齿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且在牙列中排列的还算整齐,牙齿的咬合关系也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可以保留这个多生牙,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的多生牙是应该尽早拔除的,以利于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

(3)预防畸形牙。

正常的双尖牙在咀嚼面上有2个尖,如果在2个尖的中央多长出一个又高又细的小尖,称为“畸形中央尖”。畸形中央尖最好发的牙位是下颌第5个牙,而且往往是对称出现在左右两侧。

中央尖内部有一个小腔和下面的牙髓腔相通。当有中央尖的双尖牙长出来以后,牙面和上面的牙齿接触,中央尖很容易被磨损或者被折断。这样,中央尖内的髓腔暴露出来,与外界相通,成了牙髓感染的通道。

牙髓感染,将引起根尖周炎、根尖脓肿等,严重的可以使牙根停止发育。

如果发现小儿长出的牙齿是畸形中央尖,应该尽早到医院去看口腔科大夫。一般的处理是分次将中央尖磨低,一次磨低一点,1个月左右磨1次,逐渐地磨除,不断地刺激牙髓组织,在中央尖腔的顶部有新的牙本质形成,新的牙本质可以封闭牙髓腔,不使其外露。

如果中央尖已经被折断,出现了明显的牙髓炎症状,或者感染已经蔓延至牙根部,则应该马上到医院请大夫治疗。早期可以进行牙髓治疗或者根管治疗。如果根尖磁坏得严重,反复治疗效果不好,可能就要拔除患牙了。

2.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眼毛倒生眼毛倒生称“倒睫”,是小儿常见的眼病,医学上称“发育性眼睑内翻”。没有经验的父母是不容易发现自己的孩子长了倒睫毛的。这种内翻主要发生在下眼睑内侧1/3处,大多由内眦赘皮引起,有些小儿是因睑缘部眼轮匝肌纤维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造成眼睑内翻倒睫。还有些小儿较胖,并且鼻根部发育得不够饱满,亦可造威下睑内翻。

小儿下眼睑内翻倒睫一般病情较轻,即使倒睫触及角膜、结膜,由于睫毛极细而且柔软,除引起流泪外,不致造成角膜损伤混浊。轻度的内翻倒睫,可以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愈,故不宜急于手术治疗。也有部分小儿的倒睫比较重,刺激了眼睛而发生疼痛、流泪、异物感及结膜充血。如果在婴儿期间,每次喂奶时,母亲可用大拇指从鼻根部向下向外轻轻按摩下眼睑,使眼缘每次按摩有轻度的外翻,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天长日久,婴儿的倒睫会渐渐地恢复。为了防止眼睛感染,平时可点些抗生素类眼药水,如果患儿已经2~3岁,倒睫又比较严重,对眼睛的刺激症状也比较明显,那么,就应该用下眼睑缝线术或下眼睑成形术等手术方法来矫正内翻倒睫,效果极佳,一般会永久治愈,不留疤痕。

□哭后痉挛

小儿大哭后发生痉挛是由剧烈哭泣而引起的。例如,突然受惊或要求不遂时,在大声哭泣之中,气好像受到阻塞,呼吸一时停止,脸色变紫,全身僵硬,失去意识而引起痉挛。这种病发作通常仅持续数秒,最长也会在10秒钟内停止。它在6个月至2岁的小儿中最为多见,4~5岁以后逐渐消失。

这种病和癫痫不同,脑电图无异常反应,是一种无须治疗的疾病,所以家长不必为之而担心。

当小儿发生痉挛时,不必着急,最重要的是要沉着对待,如果为了制止痉挛而将小儿手足压着,或强力把他抱起,都会产生反作用。正确的作法是,首先应将小儿的衣服解开,使他感到呼吸较为通畅,并让他静静地躺下。小儿发生痉挛时,是不会将自己的舌头咬出血的,无需把任何东西塞到他的口内。然后,使小儿的脸侧向一边,避免呕吐出来的东西或唾液呛入气管,并把口中的唾液用纱布等抹去。去医院诊治时,应把小儿发病时的反应以及发病持续的时间等情况告诉医生,给医生诊治作参考。

□不吃奶

人体发热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尽管食入量很少,但食物在胃肠内停留的时间很长。

所以,小儿在发烧时食欲减退,有时还肚子胀,吃奶小儿会表现出对吃奶不感兴趣。

此时,可以让小儿每次食入量少一点而相应多吃几餐,而且要食一些稀释而清淡的有助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如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汤或水,并注意给小儿多喂水,保证足够的液体供给。发烧时体内水分消耗较多,如不注意给小儿喂水,一方面发烧不容易退,另一方面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在补充水时,特别要注意补充些鲜果汁水或菜水等。

§§第五章 幼儿期预防与医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