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西路军:河西浴血
10764700000038

第38章 1、再三电令建立临高根据地

西路军晓行夜宿,向西挺进。十七、十八,月亮更发。月光之下,大漠沙如雪,寒夜之中,戈壁硬如铁。红军指战员,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冒着西北高原凛冽风雪,长夜行军,艰苦至极。这些来自鄂豫皖、川陕和宁都暴动的英雄儿女,赤胆忠心,顽强不屈,目标只有一个,正如歌中所唱:

我们是铁的红军,

钢的力量,

工农的儿女,

民族的希望。

不打通国际路线,

不是红四方面军。

部队得不到补给,常常没有粮食吃,指战员就勒紧裤带前进。在夜寒风啸中行军,身上冷,肚子饿,腿就像灌上了铅。更困难的是,西路军整日被马家军追赶着、截击着、包围着。艰难困苦走了一夜,本想找个村庄休息,可是敌人的骑兵不用两个小时,就走完红军一夜的路程。红军不但不能休息,还要赶快设鹿砦,修地堡,阻击敌人。因为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子弹越来越少,一粒子弹真是宝贵胜似一两黄金。敌人的骑兵在红军队伍前后奔跑,步兵成群结队游行似的耍威风。红军指战员把子弹推进枪膛,食指紧扣扳机,直到敌人靠得不能再近时才开枪。当敌人略微远一点的时候,大家又把食指松开,将子弹退出来装到子弹袋里,坚持到天黑突出重围,再继续行走。红军天黑突出重围,天亮又被包围,于是再坚持到天黑,再突围。就这样,在敌人的包围圈中行军,突围,行军。饿了,紧一紧裤带;瞌睡了,边走边打盹。

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离开山丹县城,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抚彝(今临泽)、高台一线挺进。12月30日午时抵临泽县城。红五军前卫部队早一步到达临泽,为攻打高台准备了粮食、草料、攻城云梯等,准备了送伤员的骡马、骆驼和大车等运输工具,并派出侦察员侦察沿途敌人设防和高台城内敌情。部队在临泽休息时进行了战斗动员和物资补充。当日晚饭之后,红五军在临泽留下一部防守,其余部队、机关向高台挺进。1937年元旦拂晓,部队到达高台城下。四十五团一营奉命担任攻城战斗的预备队,警戒地点在东关大路一座牌坊式古门楼下。明亮的月光下,可以看清高台城堡不小,墙垛子上架有滚木,有无数的射击孔,东西门楼完整,壁墙上均有射击孔。一营指战员迎着塞外寒风,警惕地监视着四周的动静,等待攻城部队发起攻击的枪声和上级的增援命令,传来的却是天亮入城的指示。红军抵达高台城下,守军毫无察觉,守军保安队及民团千余人投降,红军一弹未发占领全城。

顺利攻占临泽、高台两座县城的第二天(1月2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

(一)连日西路军全部已行军通过沙漠滩地,且战且行,虽极艰苦,各军圆满达其任务,均无伤亡。五军一日占抚彝(今临泽县廖泉镇)城,昨晚打开高台城,敌只打一枪,县长及民团千余人被俘。人、粮均极丰。三十军今早到六坝,明由甘浚堡附近往沙河堡进。我们及九军今早用火攻击拒敌堡,人逃亡甚多,今或明向甘浚堡、高台进。

(二)马元海率主力今可到洪水,马彪部在三堡,有犯六坝可能。马步銮团在六坝附近,马朴二团今由甘往抚彝前进,甘州敌仍如前。

(三)因敌骑多且速,不宜分兵与敌战,日行不便,落伍相当多,但士气极旺,九军稍差。

(四)如敌无大力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对各方情况及我方行动有何指示?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17页)

1月4日,徐向前、陈昌浩、李特致电军委及总政,进一步报告西路军情况及敌情:

(一)我们及九军昨过卵河水桥,夜到甘浚,然敌骑一旅今早跟到我们附近拦头。三十军今早到龙首堡,敌骑一旅接近,拟在现地反击敌,□□□□□□□□不易联络,掉队甚多,均被敌杀害。敌骑及民团骑兵约六千,□□□□□□□□。五军两团在抚彝,两团骑团在高台,已扩红六百,可集粮两万石,此地较富。

(二)估计马彪、韩起禄两骑旅附属马朴,元海各骑团及马禄骑旅,向抚、高几路进。韩起功步旅在甘,马步康旅一步团在肃。马步康一团、祁明山步旅、马继融步旅,正由红水向我尾追。敌颇有决心阻我进。来敌并不敢猛攻,只利集团骑兵拦头尾追截杀,沿途沙滩多且大,白天绝不易行动。行军周日,敌骑一早赶到,且战且行,全无休息。

(三)高台以下人粮极富,以上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抚,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打则齐打,亦只有坐待消耗,灭敌不易,驱敌不易。此方六千骑兵,绝非番骑或陕骑兵可比。

(四)西路军抱最大决心□□空前困难,不怕牺牲。从战役政治打敌上,求得最大进步,当自照前电完成任务。但如何以外力帮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或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则我损失必少,任务更易完成;或则我们即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属必要。望采纳下见。情报消息多供给,任务多指示,问题多有答复。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够的。电台日夜与我通报,免失时机。如何,盼复。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1页)

西路军以红五军开路,红三十军殿后,前攻后卫,边打边进。1937年元旦,红五军一举拿下高台。1月上旬,红九军一部围攻甘州未下,进驻临泽东南的沙和堡;总供给部、总部直属队和红五军一部驻临泽;总指挥部及红三十军驻倪家营子。

这时,河东形势又发生了突变,内战乌云再次笼罩陕甘上空。蒋介石飞回南京后,囚禁了张学良,而且食言于“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决离开西北”。顾祝同率37个师“讨伐”,其中15个师已进入潼关。东北军和西北军群情激奋,要同中央军拼命,要求放回张学良,要求蒋介石履行“诺言”。西安方面和中央军两军对峙,双方都摆成阵势,作出要打的姿态。红军坚决表示与东北军、西北军采取一致行动。1月2日,军委通电:“各兵团各驻原地集结待命,准备配合友军作战。”

1月5日,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李及军政委员会:

甲、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

乙、全军集结于二、三点,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战,大力训练补充,伺机消灭敌人。

丙、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3页)

由于军委没有告知西安事变后,河东方面出现的曲折,西路军领导人不知道全局情况,对于军委又一次改变部署,要“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迷惑不解。

6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致电军委主席团,报告西路军实力和行动方针:

(一)西路军实力:五军仍四个团,每团约八百人,骑团约百余,内有新兵约一千;九军只三个团,每团约八百余,骑团百五十余;三十军六个团,每团约六百余;骑师约三百余骑。弹药极少,刀枪甚缺,此次由永昌行军,共减员八百余。

(二)此地村落尽是堡垒,分兵即不能灭敌,集结则粮易被敌困,攻则伤亡甚大,所以补充训练事实上不易做到。

(三)近来各方情况此间甚不明,究竟整个战略企图如何,西路军基本任务怎样,据历次来电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

(四)来电所谓不依靠任何外力,是否包含远方与统一战线,究竟前电所称远方货物到达时间是否属实,抗日联军方面目前对“二马”有无可能争取。

(五)西路军以现有力量,可以在此争取必要时间,准备以全力接近远方。

(六)负完成任务使命,但停此太久消耗实力,全靠自力不能解决“二马”,奠定抗日后方。如必须先机或同时完成奠定抗日后方的任务,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如何速示。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5页)

7日,军委主席团复电徐、陈:

军委并没有变更你们的基本任务,也没有要你们久停不进,仅要你们暂勿西进,暂在原地休整,这是根据你们四日来电所述的情况而指定的。“二马”根本反对西安事变,希望同“二马”成立统一战线是不可靠的。远方物资只送至安西,送至肃州是不可能的。四军、三十一军已集中长安附近,也不可能策应你们。因此,目前你们只能依靠自己团结奋斗,不要依靠任何外力,详容另告。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6页)

8日,军委主席团又来电指示,进一步要求西路军在临、高地区创造根据地:

甲、你们应从信赖本身力量,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带消灭敌人,来完成创造根据地的任务。因为消灭敌人创造根据地,正是接通远方,建立抗日后方的实际行动。

乙、依现时敌情、地理、经济、粮食、气候条件,西路军须全部集结临、高地带,执行上述任务,并求休补,现勿分兵去安西。

丙、你们当前之情况,西路军且多系骑兵,特别是在冬季作战,便于你们抓几支点,集结强有力的突击队,窥敌弱点,出敌不意而各个击破之。从政治的路线和纪律,进行居民特别回民的工作。整理统一供给事项,是创造根据地及整补红军必要条件。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7页)

当日(8日),徐、陈电告军委主席团西路军面临的困难,并“再次请求将四军、三十一军向凉州开进,以便彻底夹击此敌,不然,单靠西路军恐难完成任务”。

当日(8日),军委主席团复电徐、陈,“创造肃、甘、安根据地”:

西路军仅“二马”大部尾追,已离其策源地甚远,粮、弹、人、马,接济均必困难,趁此时机已占高台、临泽有粮地区,集中全力反攻追敌,消灭其一部,即可创肃、甘、安根据地,远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度过,接济亦必到手。否则不乘此良机消灭敌人,前途困难更增。望你们早下决心,集中全力,击退尾追之敌,决定创造肃、甘、安根据地。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0页)

当日(8日),张国焘第一次单独出面打电报给徐、陈,强调:

甲、你们在甘北这一时期英勇卓绝的奋斗,和用自我批评精神,检查过去工作中的错误来源,求得进步,都是值得敬佩的。

乙、蒋回南京后,亲日派主张再向西安进兵。目前整个战略中心是巩固张、杨部队和红军的联合,在西安附近击退亲日派的进攻,稳定抗日派,争取中间的动摇派别,求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实现。这种方针是正确的,并已得到中外舆论的同情。

丙、目前西路军是处在独立作战的地位,要达到甘北根据地和接通新疆的任务,必须击退“二马”的进攻,在临泽、高台、甘州地区站住脚跟。如此,远方接济才能得到手和更有意义,对于西北整个局面的配合才更有力。

丁、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不能经常供给情况,因为二部电台声音过小的原(缘)故。如果还有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留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

戊、相信和细密准备,独立击退“二马”,是西路军必须负担的。提高士气,坚强信心,争取群众,提高战术,来克服任何困难。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1页)

西路军前后约半年时间,中央和总部共发电报数百份,但张国焘个人发的电报只有两份,这是其中的第一份。张国焘把西路军领导人军事上的不同意见,上纲为路线分歧及西路军领导人在坚持错误。

9日,军委主席团又一次致电徐、陈,认为河东抽不出部队西援,令西路军“集中主力,坚决歼敌,才是出路”:

(一)四军、三十一军路途三四千里,沿途阻塞,何能来援助你们。请勿作此想。

(二)你们集中主力,坚决歼敌,才是出路。马敌只是善打游击战,如能诱敌伏击,能缴械一部,有可能停止其进攻。而自己部队应缩紧编制,每人能拿一样武器,刀矛也好,能人自为战,即可灭敌。

(三)政治团结一致,自信能解决当前困难,才能完成任务。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4页)

当日(9日),徐、陈复电军委:

(一)九、三十军今夜可全部集中主力在沙河堡,决在此灭敌。马朴主力,一团在高台西,一团在威敌堡、沙河堡一线;马彪部似在沙河堡以西;马元海率步、骑各约三千,仍尾我三十军。昨敌以二团犯西洞堡三十军阵地,未得手。

(二)后卫从甘浚堡突围出,已全到此,主要干部无一损失,只事务人员及彩病员损失一部,约二百左右。八台机件已全到,二局之收音机两部全失,十台收发报机被毁,三局所存电池、汽油及机件大部损失。今后器材难久持,即小规模之二局工作亦难恢复,务望军委供给我方材料。

(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5页)

西路军虽然久战疲惫,但总指挥部将红三十军、红九军集中于沙河堡,决心在此寻机歼敌。

徐向前元帅在《血战河西走廊》中回忆说:“多事之秋,变幻莫测。军委这时又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甘州、肃州地区建立根据地。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继续西进吧,没有中央的命令;留在现地吧,四面受敌,处境确实艰险。怎么办?我们电请中央派四军、三十一军来援,东西合力,夹击二马,争取灭敌主力一部,为建立甘、肃二州根据地创造条件。但是,军委认为,河东抽不出部队西援我们,令西路军团结一致,紧缩编制,人自为战,坚决歼敌,独立完成任务。张国焘也出面打电报强调‘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还有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留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事情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有坚决服从命令,令部队就地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