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其中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而在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都会扰乱人的心神,从而导致失眠。以上说的种种,归纳起来就是"五脏不调"。
我下面就会具体地说说各种五脏不调。
肝气郁结,是指"肝喜条达而主疏泄"。如果精神刺激引起了抑郁、不快乐的情绪,就会影响肝脏的疏泄,肝气郁滞,气有余就是火,火则扰心神。所以,肝气郁结的人除了会有肝气郁结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失眠。
肝火上炎,是指"素体肝气盛"。一旦因情志所伤,肝气就会郁结,化火上炎,火扰心神,所以,肝火上炎的人除了有肝火上炎的症状以外,也会出现失眠。
肝阳上亢,是指"多由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肝血亏虚,母病及子,心血亦虚,神失所养;肾虚精亏,精血不能互生,水亏不能制火,心火独亢于上,火扰心神"。所以,肝阳上亢的人除了会有肝阳上亢、心肝血虚、心肾不交的症状以外,同样会发生失眠。
痰热内扰,是指饮食没有节制,肠胃受到损伤,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心神不安。所以,痰热内扰的人不仅会有痰热内扰的症状,也会出现失眠。
心脾两虚,是指"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伤于心则血暗耗,血不养心;伤于脾则气血化源不足,不能上滋于心。产后的妇女、久病体虚的人、年迈体弱的老人,都会出现心血不足,神失所养的情况。所以,心脾两虚的人不仅会有心脾两虚的症状,还会被失眠困扰。
心胆气虚,是指"素体心胆气虚"。受到巨大的惊吓,情绪紧张,善惊易恐,都会使人失去主见和判断能力,遇事易惊,心神不安。所以,心胆气虚的人不仅有相关的症状,还会出现失眠。
心肾不交,是指性生活过度,失精耗液而导致了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偏亢,热扰神明。所以,不仅会出现肾阴虚、心火亢的心肾不交症状,还会引起失眠。
在中医里,对失眠的论述有很多。古代医学中,把失眠称为"不眠"、"不寐"、"不瞑",或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有很多,各医家对病因的认识也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种占主流的认识就是把失眠的病因归结为"阳盛阴虚"。
《黄帝内经·素问》里主张:"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骄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伤寒六书》里也指出:"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恼而不得眠也。"
中医对老年人失眠的认识是由于气血衰少所致,《灵枢·营卫生会篇》里就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逆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卫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汉代以后的医家大多认为体能失调和疾病会引致失眠。到了明、清,医家已经对失眠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且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独立的辨证体系。《证治要诀》就已经研究出了:"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会不寐。"《医宗必读》则将"不寐"归因于气虚、阳虚、水停、胃不和等多方面,并提出各种相应的治法。
总结起来,中医对"不寐"的病因认识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不调造成心神不安,心失所养,心血不足等而引起的。在具体病因方面,凡"思虑过多、劳逸失调、素质不足、病后体虚、精神紧张或饮食不节"等等,都会引起心神不安而导致失眠。
思虑太过,伤及心脾:
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气血。心主血而藏神,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心虚则神不藏;脾主运化,濡养心神,脾虚则运化失司。心伤则阴血暗耗,脾劳则滞涩气血。心脾不足,化源不充,心神失养,则导致失眠。《景岳全书》里主张:"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脾虚气血乏源,心失所养;或生痰化热,上扰心神,以致失眠。这一类失眠多见于久病失调、思虑太过、慢性出血、产后崩漏以及老年人气虚血少等,因为以上种种都会出现心脾两虚,于是导致这一类的失眠。
心虚胆怯,魂神不宁:
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胆者中正之官"。心气安逸,胆神不怯,便决断思虑得其所。若胆气虚,决断无主,便心神不安而导致失眠。形成胆气虚的病因有很多,包括体弱多病、心胆素虚,或因暴受惊骇,情绪紧张,善惊易怒,终日惶惶。《类证治裁》里就曾指出:"惊恐伤神,心虚不安",遂至胆怯心虚,心无所主,遇事惊疑,心神不定,以致失眠。或肝胆郁热,日久瘀痰,痰热内扰,也可导致失眠。
情志所伤,肝郁不舒:
中医认为,肝藏魂、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神魂安于宅而安卧。若失血过多,就会"体虚神散",或久病营血亏损,导致肝阴不足,血虚则魂失所藏,心烦难寐。若为情志所伤,肝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心阴不足则心火亢盛,火热上扰心神,以致心神不安,夜不成眠。
心肾不交,烦怒不安:
病在心肾。因心藏神,如心虚不能藏神,或心神被邪所扰,以致心神不安而导致失眠。心主火,肾主水,如果性生活过度,或久病伤情,肾阴耗伤,导致肾水不足,不能上承于心,水火不济。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肾阴虚则志伤,心火盛则神动,都可出现心肾水火不能互济,心肾不交,致心烦意乱而失眠。
素体不强,病后体虚:
一直就体虚多病的人,身体必然嬴弱,脏腑功能失调而亏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肝肾阴虚,阴不上承;或阴虚日久,累及肾阳,阴阳两虚;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心神失宁,于是导致失眠。
饮食不节,胃气失和:
饮食习惯不健康,好吃辛辣、肥甘或生冷食物就会伤胃;饮食没有节制,暴饮暴食导致宿食停滞;痰热内扰,导致胃气失和。以上种种都会导致失眠。这就是《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里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阴阳失调,阳不交阴:
正常人入睡,是阳与阴相交,阴阳协调的结果。如果气虚血少,导致营血不足,阴虚则不受阳纳;或因邪气扰乱,阳盛不得人阴,均可使阴阳失调,阳不交阴,心阳、心火偏亢,以致失眠。
气滞血瘀,心烦难寐:
情绪紧张,突受惊恐,或七情内伤,久病不愈,都会引起气血不和,气滞血瘀。人之气血,贵乎中和,血瘀心失所养,故烦扰不安,夜不成寐。往往瘀血内阻或阻窍,致神情紧张、头痛如刺、心慌心跳,经常夜晚长时间不能人睡,痛苦不堪,形成顽固性失眠。凡长期失眠、久治无效而头部刺痛者,都可从气滞血瘀论治。
健康提示:
五脏的饮食调养
我推荐红枣茯苓粥给脾运障碍的读者朋友。
材料:大红枣20颗,茯苓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茯苓捣碎,和粳米加水一起煮成粥即可。
服法:做早餐。
功效:安神助眠,滋润皮肤,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对养颜美容有积极作用。
对肺功能失常的读者朋友则需要补肺气、养肺阴,我推荐百合粥。
材料:百合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粳米加水适量煮成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服法:做早餐。
功效:适用于各种发热症治愈后遗留的面容憔悴、长期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更年期女性的面色枯黄等症,有较好的恢复容颜色泽的作用。
我推荐肾功能失调引起的容颜受损的读者朋友服用芝麻核桃粥。核桃仁性味甘平、温润,具有补肾养血、润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它还是一味乌发养颜、润肤防衰的美容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元素,还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乏的矿物质。此外,核桃仁中植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非常高,其中脂肪含量高达70%,蛋白质占17%-27%。它所富含的植物脂肪中的亚油酸,被视为滋润肌肤的美容剂,可令皮肤滋润光滑,富于弹性。
材料: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将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煮成粥即可。
服法:做早餐。
功效:不仅能帮助毛发生长发育,还使皮肤变得白净、丰润。
心气虚、心血亏少的读者朋友则应该服用龙眼莲子糯米粥。
材料:龙眼、莲子各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烧沸后,改为小火慢煮至米粒烂透即可。
服法:早晚服用。
功效:长期服此粥可养心补血,润肤红颜。
对肝脏失调的读者朋友,我要推荐银杞菊花粥。
材料:银耳、菊花各10克,糯米60克。
做法:将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即可。
服法:早晚服食。
功效:常服食此粥能养肝、补血、明目、润肤、祛斑、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