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10763600000017

第17章 冬季节能养生

杨力导读:

严冬降临,冰封雪飘,气候变得寒冷、干燥,阳气潜藏,万物皆伏,以此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中医学称这种现象为"养藏"。既然冬季主藏,温度又低,因此冬季更是我们节能养生的大好时机。此外冬季肾气内应而主藏,故冬季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会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

冬季是全年节能养生的重中之重

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冻,无扰乎阳,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必待日光。"意即冬季要注意神气内守,不可耗散阳气,尽量少出汗,多晒太阳。

1.冬季天气寒冷,为我们低温养生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果冬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节能,那么必然会影响身体的储备,从而增加来年春季生病的几率。

3.冬季温度低,所以人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病,而本身患有这类病症的人也极易在冬季发病或是病情加重。

4.冬季是"养藏"的季节,藏精不好,不节能就会影响来年的精力,所以冬季必须特别关注节能养生。

冬季节能养生之精神调养篇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朔风凛冽,寒气逼人,此时草木凋零,万物伏藏,皆在养精蓄锐为来年的春季的生机勃发做着充分的准备,因此冬季是一个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季节。在冬季,人体也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人的生理活动在低温的状态下开始变慢变缓,整个身体的阴阳消长和新陈代谢也都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所以冬季节能养生必须要顺应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的自然规律,着眼于一个"藏"字。

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躁则消亡,静则神藏",所以在冬季节能养生要做到"藏"就要首先做到静神少虑。而要想"静",就要神藏于内,先保持精神上的安静,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把一切心事都藏起来,这样才符合"冬藏"的自然规律,也能更好的做到节能养生。因为如果冬季思虑的事情多了,势必会劳心劳神,这样等到来年春天,往往容易患上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脑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精神方面的疾病。

冬季精神养生的要点

1. 冬季精神养生要先养神。正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冬季神气往往易动而难静,因此冬季养生养神为先。要养神最好的办法是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而睡觉无疑是最好的休息。因此冬季睡好很重要,睡的好不仅可以养脑养神,而且还可以让身体内各部位的神经、肌肉和器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一种无负荷或少负荷的状态,这样对于我们积蓄精力,节能养生肯定是有好处的。此外,静下心来,双目微合,心无杂念或是设想一种轻松舒心的意念,也能使真气顺畅,精神内守,达到很好的养神效果。

2.忧愁是冬季养生的大忌。现代医学认为忧虑会导致多种疾病缠身,其是抑郁症的主要根源。一个人如果总是沉浸在忧愁之中,多愁善感,时间过长就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冬季节能养生就要忘掉忧愁,让自己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心态,这样才能节能,才可以延年益寿。

3.七情皆可伤人,而其中愤怒尤甚。怒可伤肝,人如果急躁发怒,那么就会导致气血堵塞,血压升高,心跳和呼吸也都会随之加快,从而增加了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冬季节能养生要戒怒,尽量不要无原则地去争执和较真,对于鸡毛蒜皮的是非也尽量不要去计较,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减少发怒的机会,而且还能让脑筋和心情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养生。当然,如果遇到让自己非发怒不可的事时,就要做到尽快的远离使自己发怒的环境或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因怒伤身。

4.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名逐利,但这往往会使人自我加压,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其实名利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人活着就是在为了名利而苦苦挣扎,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而且终日沉浸于你争我斗的名利场中,为了一些终将失去的东西而伤心劳神,势必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加快衰老的速度,何谈养生,何谈节能。

冬季节能养生之生活篇

"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善保精者多高寿,过损精者必早衰"。在冬季,万物皆藏,人们对性生活也要采取养藏的方式,要严格控制房事,尽可能减少性生活的频率。也就是说冬季理当"远房帷,绝嗜欲",切不可纵情纵欲,以免导致体内的精气过多外泄,使肌体抗病能力低下,气弱肾虚,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正如《内经》所讲:"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保精不仅与冬令养藏之性相吻合,而且也是来年健康的保证。而且冬季阳气不盛,人的性欲相对减弱,故因性冲动而导致的性生活也必然相应减少,所以说冬季是养肾保精的大好时期。

冬季节能养生要注意温度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的刺激,使得肌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促使人体外周血管收缩,心律加快,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血液豁稠度增高,因而极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碎死。因此,在穿衣、居室等方面,一定要采取防寒保暖的措施。中医学强调要"去寒就暖,无泄皮肤",就是这个道理。但"暖"不等于"热",室温保持在 20~23 ℃ 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不宜。

冬季是静养生的好时节

冬季气候寒冷,人往往思静怕动,所以说冬季对于终日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静养的大好时机。冬季适当地静养,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肺结核等病症人来说更加重要。

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会充分放松,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都相应降低,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节约身体的消耗,而且还能更好的补充能量,防病保健、增强健康,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养生长寿奠定基础。

冬季养生要阴阳共养

传统的中医学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冬季应以养阴为主。而之所以在冬季养阴是因为冬季来临,阴长阳消,因此冬季是阴气最浓、质量最佳的季节。故此时顺应冬季阴长的天时,给人体补充阴气无疑是正确的。特别是阴虚之体的人,千万不可错过冬季这个滋补阴气的最好时机。

冬季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冬季的养生质量关乎着来年的健康,所以在冬季保持阴阳的平衡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我国中医学早就提出了冬季要做到"无扰乎阳"的观点,也就是主张冬季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注意养阳。而由于冬季阴气最胜,所以这个季节的阳气也就显得更为宝贵。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冬季天气寒冷,加之日照短而弱,太阳很快就偏西,故极易耗损人体的阳气。因此冬季节能养生也必须重视养阳,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冬季养阴三要点

1.到水边、树林、高山、峡谷等阴气重的地方做深呼吸可以养阴。

2. 在阳光下做深呼吸也可起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3.雪后天晴时,要到户外活动,即可健身又能补充阴气。

冬季养阳三要点

1.冬季养阳要多晒太阳。因为太阳是阳气的主要来源,是大自然最无私的恩赐,所以冬季晒太阳最好的养阳方式,不仅阳虚的人要多晒太阳,而且阳不虚的人也要多晒太阳。此外冬季晒太阳最好选择在上午 10~11 点和下午 1 点左右两个时段。

2.多睡觉也是养阳气、生"正气"的好办法。冬季有些动物为了减少体内阳气的消耗,就进入冬眠状态,而我们人类还要工作,学习,生活,所以不能和动物一样蛰伏不出。因此在冬季多睡一点觉无疑是我们恢复精力,养阳气的好方法之一。

3.冬季养阳还可以有选择性的,针对性的多吃温性食品如羊肉炖萝卜、狗肉、鸡肉等,以食疗来养阳。

杨力提示:

冬季运动要做到动静结合。适合冬季进行的锻炼运动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因为这些运动多以静慢为主,运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控制和调节,所以不会消耗人太多的体力,而且还能达到很好的锻炼身体和节能养生功效。此外冬季进行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早晨太阳升起后,这是因为冬季的早晨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的对流活动停止,使得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带,所以过早起床外出锻炼,有害无益。最后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主张冬季运动要做到"无泄皮肤",意思就是说运动要以身体微有汗出为一个度的衡量标准。因为如果冬季汗出太多,就会浸湿了内衣,极易引起感冒,那样的话不仅起不到锻炼效果,而且还有害身体健康。

依人而养:各类人群与节能养生

杨力寄语:

大家都知道人生主要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四个阶段,而处于各个阶段的人因为生理状况的不同,所以养生的方法和方式也有所不同。节能养生同样如此。此外,人又会因为职业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怀孕等而使得生理状况有所差异,因此不同人群在节能养生时,也会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