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技万花筒
10762800000087

第87章 《物理评论》发表EPR论文

1935年5月15日,爱因斯坦和他的学生波多尔斯基(B。Podolsky)和罗森(N。Rosern)三人(合称EPR)在《物理评论》(Phystcal ReView)上发表了《量子力学对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提出EPR悖论,揭开了量子力学困难的深层本质。

爱因斯坦等人在该文中的基本立场,是“定域实在论”。换言之,事物间不存在超距作用。这一假设后来被称为爱因斯坦定域性原理(Locality principle),它是19世纪以前一切经典科学的基础,也是相对论的基础。假设沿不同方向发射两个粒子,那么无论它们相隔多远,一旦测出其中一个,另外一个粒子的状态也就立刻确定下来了。换句话说,我们经过一次测量得知了电子的位置和动量,而量子理论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个理想实验将量子力学的结论与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对立起来,EPR佯谬似乎是一个判决实验。爱因斯坦及其同事由此证明:量子理论是不完备的。尽管量子力学已经广泛为人们所接受,但爱因斯坦关于其完备性的质疑对量子力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化了量子力学对基本问题的探讨。

广义相对论在大尺度空间、量子理论在微观世界中各自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很多科学家希望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但时到今天谋求统一的努力一一失败。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两方论战也成为科学史上持续最久、斗争最激烈、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论战之一。现在我们还不能作出谁是谁非的结论,我们只能说,争论的双方都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足或错误的一面。但爱因斯坦划时代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已为科学界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