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10761300000032

第32章 造反、海盗、匪徒、黑社会、邪教、恐怖主义,谁更令人恐怖?

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按照社会规范行事,为着极少部分人的利益和目的,危害正常大众社会生活的行为越轨者,诸如造反者、海盗、强盗、匪徒、黑社会、邪教信仰者等都可以列入这个范围,这些“不按规矩出牌的人”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制造混乱,妨碍社会稳定秩序。

而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一种新的“不按规矩出牌的人”及其组织——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滋生与蔓延,逐渐成为全球一大公害,它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和稳定,恶化和加剧国际社会矛盾,影响了世界政局的健康发展,导致世界格局变化乃至冲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公害,是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瘟疫,国际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人们对“强盗逻辑”、“黑社会规矩”觉得无从知晓、不可理喻、不能对话,对恐怖主义则更是战战兢兢、“话不敢说”。

那么,什么是恐怖主义?

其实,既然是某某“主义”,就比一般的乌合之众的匪帮和散兵游勇的强盗好多了,他们必定“有所信仰、有所目标、有所行动、结果预期”。的确,这正是恐怖主义的“高明”和危害性所在。

一般来说,恐怖主义是指国际上一小撮极端分子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有组织、有预谋地采用暗杀、绑架、劫机、制造爆炸事件等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以牺牲无辜者的生命为前提,公然践踏人类文明准则,使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极大地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秩序。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公害、世界公敌,各国应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对恐怖主义组织的界定虽然各国不完全一样,但有几个基本要素是相同的:策划、组织、实施或威胁实施针对平民目标的暴力活动,引起社会普遍恐慌,意图迫使政府改变既有的某些政策。换句话说,目标针对平民,政治目的针对政府,策划实施或威胁实施爆炸、绑架、暗杀、投毒、纵火等暴力行动,那就是恐怖主义。

中国法律规定:恐怖主义组织就是以暴力恐怖为手段,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恐怖活动的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分工或分工体系,组织、策划、煽动、实施或参与实施恐怖活动,建立恐怖活动基地,或有组织地招募、训练、培训恐怖分子,与其他国际恐怖组织相勾结、接受其他国际恐怖组织资助、训练、培训,或参与其活动。

恐怖主义都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即恐惧性、暴力性、政治性、社会性、隐蔽性等。恐怖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就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滋生和蔓延,到了现在更是成为全球公害,并形成了其独特特征。

第一,恐怖主义国际化和高科技化。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加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北非、欧洲一些国家,俄罗斯、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恐怖活动的不稳定的区域。同时,恐怖主义已从过去的等级制结构逐渐向信息时代的网络结构转变,某些恐怖组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网络,如基地组织、哈马斯、埃及伊斯兰组织等不同程度地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相对少的等级、没有中心、获得决策机构授权,其分支组织及成员很分散,联系也很松散。这种国际化网络结构的形成是与恐怖主义的逐步高科技化密切联系的。现在的恐怖主义活动富于科技含量,从策划到实施的手段与方法乃至具体的行动方式,都力求借助高新科技,这从“9·11”事件可见一斑。“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利用本身属于高技术设备的大型民航飞机撞毁了用高技术工艺设计和建造起来的摩天大厦。据有关资料分析,今后生化武器、放射性武器以及黑客武器等高科技都是日益令人担忧的恐怖手段。

第二,世界恐怖主义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大规模的杀伤。据统计在1968年至1997年30年间,在全球发生的15000多起恐怖主义活动中,合计造成人员伤亡4万多人。1980年年末是恐怖袭击发生的高峰期,伤亡人数大幅度增长。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恐怖活动频率降低但伤亡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危害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2000年以来恐怖活动造成的人员死亡也大致呈上升趋势。恐怖主义的大规模杀伤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更增添了它的恐怖性。

第三,恐怖主义活动的政治诉求更加明显。恐怖主义具有政治性的本质特征,这种政治性在其成为国际公害时越发地凸显。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类型的恐怖主义的这种政治色彩就更加明显。它们为了达到分裂、破坏等政治目的,频频对国家及政府实施政治压力、制造恐怖事件。例如在俄罗斯的车臣地区,一些人为了实现脱离俄罗斯的政治目的就采取恐怖主义,发动武装斗争,形成了局部性内战。又如2004年1月4日,塔利班残余势力在阿富汗制宪大国民会议召开期间制造了5起恐怖袭击,就是为了实现阻挠新宪法通过的政治目的。由此看来,恐怖主义具有的政治色彩在全球化时代有增无减,这也意味着它对国际社会的危害有增无减。恐怖分子的袭击看上去漫无目的,实际上却有着明显的针对性。恐怖袭击有两大目标,第一是反美反西方,这实际上最符合他们的目标;第二是反对本国政府,这类恐怖分子与基地的联系并不明确,其主要是针对国内矛盾,攻击政府部门和外国人聚居的地方。发展中国家的恐怖组织有些是只存在于国内,也有的带有跨国活动性质,但他们针对的都是本国政府,比如车臣与“基地”组织有联系,但袭击区域和范围都不超过俄罗斯。

第四,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恐怖主义不仅是对国际社会安全的危害,还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造成很大危害。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在美国这样一个号称最安全的国家内部,在人口稠密、各国工作人员云集的地区,发生那样惨烈的悲剧,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不仅如此,恐怖主义还在世界各地制造了一系列惨案: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与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巴厘岛爆炸案等,2003年又发生了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5起自杀性连环爆炸案、俄罗斯莫兹多克市军医院爆炸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万豪大酒店恐怖爆炸案、马德里火车站和伦敦地铁爆炸案、报复沙特政府支持美国对伊开战的利雅德连环爆炸案,2005年7月英国伦敦喜获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伦敦市民彻夜狂欢的第二天,在G8以及五大发展中国家元首聚会的苏格兰鹰谷、各种舆论紧密关注会议内容期间发生的连环爆炸事件使得整个英伦遮上一层阴云。

中国也深受“东突分子”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之害。而且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东突”恐怖主义势力仍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威胁。

关于“东突”。

1.东突独立运动的由来。突厥是历史上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东突厥被回纥人(维吾尔族的直接祖先)所灭,西突厥被唐朝所灭。从此突厥人失去了发展成当代民族的历史机会。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托曼回教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一般中文媒体都把新疆独立分子要在新疆建立的独立国称做“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Turkistan(突厥斯坦)一词是地名,在流入咸海的锡尔河边。该词来源于Turk,即中文“突厥”一词。中文译为“土耳其斯坦”不确切。突厥斯坦,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欧洲地理学家开始使用这个名词,并把所属范围扩大。

中亚的俄国部分成了西突厥斯坦,而中国新疆(主要是南疆)被称为东突厥斯坦。19世纪末,泛突厥运动产生后,也开始用Turkistan这个词,泛指讲突厥语系民族所居住的地方。这与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无关。中文“土耳其”一词是在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Turkey(土耳其)”一词为“Turk”的转音。突厥斯坦如译成“土耳其斯坦”,就混淆了古代突厥民族和现代土耳其民族的族名。

中国当局不曾用“东突厥斯坦”来称呼新疆。新疆自汉代起,被称为“西域”,即“西部疆域”之意。满清乾隆皇帝更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2.历史上的独立运动。东突厥斯坦运动的目的是在新疆建立一个独立的回教国家,进而与讲突厥语系的回教国家联合为一个统一的回教国家。这个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受历史上泛回教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回教国家,创立统一的回教政治实体的主张,开创了泛回教主义运动。泛突厥主义运动源于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其目的是要联合从小亚细亚到中亚的所有突厥斯坦语系的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重振当年奥托曼帝国的雄风。这两种思潮是极端分子的理想。一个世纪以来,这两种思潮在新疆的表现就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泛回教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到民国初年略具规模。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维吾尔知识分子麦斯武德,是宣传这两种思潮的代表。他们教导年轻人把土耳其哈里发当作领袖。泛突厥主义和泛回教主义的活动一开始,就受到当时新疆省省长杨增新的钳制,一些代表人物也被迫流亡国外。

到20世纪30年代初,麦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斯敏等泛突厥主义和泛回教主义者相继返回中国。他们在泛突厥主义和泛回教主义的基础上,发起了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

此时,哈密农民起义,甘肃回族军阀马仲英进新疆支持。新疆省督军盛世才与马仲英激战。新疆时局的动乱,给东突厥斯坦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机会。1933年11月,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时值马仲英兵败退南疆,击垮了这个共和国。喀什回教共和国虽然存在了仅仅3个月,却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之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

因为本身力量的薄弱,新疆的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远从第一次大战时期起,为了在从中亚到北非的回教国家中扩大自己的影响,英、德、日、土耳其以及沙俄(以后的苏联)等国均结合各自的目的扶持过泛回教主义分子和泛突厥主义分子。

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抵制苏联在新疆的影响,英国支持了喀什的“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日本在推行大蒙满计划的同时,也策划在中国建回教国。日本人收留了奥托曼帝国末代苏丹阿卜杜尔·海米德二世之子,并计划让他出任新疆独立后的首脑。

英日在新疆的活动引起苏联的警惕。苏联出兵帮助盛世才击败了有日本背景的马仲英,又出动红军铲除了喀什回教共和国以及马仲英在南疆的残余势力。东突运动的主要人物再次逃亡国外。

抗日战争末期,为了对抗新疆的美英势力,苏联再次介入新疆事务。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帮助伊犁、塔城地区回教秘密组织了“解放组织”。1944年解放组织在苏联伊宁(伊犁地区首府)领事馆的直接领导下起事,在伊犁、塔城和阿尔泰3个地区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斯大林帮助建立这个政教合一的伊宁政权的目的,并非是要帮助新疆回教独立,而是要以新疆问题做筹码,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1945年8月的中苏友好条约,让斯大林的计划得以实现。此后,苏联调解伊宁政权与国民党谈判,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伊宁政权实际掌握在反对独立的亲苏回教领袖阿合买提江等人手中。伊宁方面放弃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称号,但一直维持事实上的独立到1949年苏联帮助中国共产党解放新疆为止。

因为这个回教政权是反对国民党的。新疆解放以后,中国官方为了团结新疆的回教民族,把这一事件解释为三区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尽管这个伊宁回教政权在苏联压力下放弃了独立的要求,但是至今在伊犁、塔城和阿尔泰三区,要求重新竖起当年绿色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星月旗的还大有人在。

抗日战争时期,麦斯武德、伊斯敏、艾山·玉素莆等东突独立运动主要人物回到中国,在中国内地办刊物,宣传泛突厥主义和泛回教主义的思想。伊宁事件爆发后,国民政府把麦斯武德、伊斯敏、艾山等安排在新疆省联合政府中任职。伊斯敏20世纪30年代流亡印度时写成的宣扬新疆独立的《东突厥斯坦史》一书此时也在新疆广为流传。60多年来,此书一直被东突独立运动列为经典,在年轻一代的回教徒中传阅。共产党进入新疆后,麦斯武德被关押,伊斯敏、艾山等再次逃亡。此时的东突独立运动并没有因为中国革命在新疆的胜利而绝迹。老一代东突运动分子在新疆的影响还在。伊斯敏、艾山等人在土耳其等地继续从事东突独立运动。他们死后,在国外的年轻一代的回教独立分子还在继续他们的事业。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内外的形势变化又给东突独立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新疆一直不能安定的历史原因。

最近十几年来,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中国境内外共制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等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这三股势力在中国境内外从事恐怖暴力活动,不仅对中国造成危害,也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2003年3月27日,“东突解放组织”2名成员在吉尔吉斯斯坦劫持了一辆新疆喀什地区运输公司客车,将21位乘客和司机全部枪杀并焚车灭迹。“东突”三股势力一方面鼓吹民族分裂主义,另一方面积极从事恐怖活动,在中亚、南亚地区比较活跃,宣传宗教仇恨思想,鼓吹“圣战”,公开号召中国境内极端分子通过爆炸、投毒等手段,针对幼儿园、学校、政府等目标制造恐怖事件或袭击中国武装力量和政府部门。这些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塔利班、“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基地组织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联系密切甚至结盟。有不少“东突”分子曾在一些中亚和南亚地区恐怖组织的训练基地接受过军事训练,并直接参与这些组织的恐怖活动。2002年9月,联合国将“东突”恐怖组织之一的“东伊运”列入国际恐怖组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