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10758200000030

第30章 教育,要拨动心灵的琴弦

良好的教育方法莫过于能达到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了。对于那些刚跨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美丽忧伤的童话,或许会给孩子们带来深刻的影响……

近来,我发现班里孩子的异常情况,虽说才六七岁的孩子,却学会了攀比,比玩具、比衣服……甚至有的孩子比家庭的贫富和长辈的权力,对学习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看着他们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我忧心忡忡,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在一天辅导课上,我一时兴起,便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班里有一位名叫陈影的孩子,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每天上学或放学,手里总是忘不了带着方便袋,那透明的方便袋里,我看见时总是满满的一沓子废纸,间或还有什么塑料瓶之类。

课间,我望着一脸汗水的陈影,有些责怪地问,干什么了,不在班里温习功课?她害羞地把手中的塑料袋往身后藏了藏,怯嚅道,老师,我,我去拣废纸了。声音轻轻的,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在躲闪着我,眼泪似乎要流下来了。

我忙低下身子,又温柔地询问,孩子,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陈影望了下我,没有回答我,只是更深地低下了头。作为教师的职业敏感,难道她有什么委屈的事情?

我又紧问,告诉老师好吗?

老师,我,我——陈影的泪水终于下来了。老师,我拣废纸是想卖钱的……

你爸爸妈妈不是可以给你零用钱吗?

她爸爸到南方打工了。同村的孩子插进话来。

爷爷病了,奶奶是个瞎子……她还有个五岁的妹妹;老师,你看,那就是她的妹妹。班里的孩子指着学校门口那个幼小的女孩子。我一看,一个小女孩孤单地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只塑料瓶。

同村的孩子继续对我说,老师,陈影上学、放学,还要照顾她的妹妹呢。

原来,陈影的家很穷,因为贫穷,她的妈妈不辞而别了,她的爸爸不得已外出打工了。除了学费外,其他的学习用品只能靠陈影自己解决了。为了买点学习用品,陈影开始用课余时间拣废纸换钱。有时,她还用那点微薄的收入贴补家里呢!

我给孩子们讲完了这个故事,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看了一下孩子们,发现他们的眼角湿润了。

老师,我再也不叫妈妈买新衣服了,爱打扮的潘佳雪红着脸说。

老师,我以后也不再买零食吃了,这是班里最爱吃零食的杨海伦小朋友。

一名叫王旭的小朋友也立马站了起来,眼泪汪汪地向我保证,老师,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把做完作业的本子收好,留给那位姐姐……

老师,我也要……

老师,我也要……

一时间,班里的孩子们都纷纷站了起来。

我一阵感动。瞬间,感到孩子那好吃好攀比恶习的阴云一下子扫光了,心头豁然开朗,原来,教育孩子可以这样做啊!

成功的教育,不仅与智慧、学识有关,更重要的是爱,一颗对学生无限的爱心,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当走近孩子情感的天空,从孩子的心理和思维的角度去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给孩子们更多阳光般的关爱。只有当我们的教育融进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抵达情感的彼岸,那时我们将会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