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10752300000030

第30章 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感悟生命之趣

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体会。有些教师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甚至看不起教师职业。缺乏职业自豪感,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诸如对待工作不积极,没有热情,得过且过;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学生关系淡薄,排斥学生,不和学生接触,为必须和学生交往而烦恼。

针对这种情况,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其使命就是给予,把自己的知识无条件地教给学生。学生或多或少就是教师思想、行为方式等的一种延续,教师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负有传递文明火种的重大历史责任。人的需要是复杂的,作为教师,工作之外的工资、福利等是间接满足,工作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却是一种直接的满足。在教师职业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情感融通都是教师在别的职业中所难以得到的享受。教师工作的直接乐趣在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看到一批批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取得成功,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

教师要沉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充实的职业生活

社会舆论、家长期望、领导要求以及升学的沉重压力使许多教师透不过气来,致使许多教师情绪紧张、焦虑,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劳动。这表明,创造条件以引导更多的教师经常体验到教师工作的乐趣,从而产生工作动力,是一个重要任务。

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合理分配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实习实验的时间,保证备课、进修与休息的时间,有更多的个人独立思考与钻研时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学科、时间和机遇来实施教育科研,进行教育改革。比如对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加以划分,施以不同的教学任务,最后加以评定,看这种教学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如积极参加富于文化内涵的参观、游览、讲座等社团活动,既可以开阔生活视野增长知识,又可以增强社会交往活动的能力。而且,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充电,积累本专业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建构丰富的知识结构。如博览书籍、报刊,收听广播,浏览网页,关心时事,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增加文化功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要时常反思和自我教育。教育实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工作出现失误在所难免,而教育实践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尽量将这种失误降低到最少甚至没有的程度。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活动常常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共创教育幸福,享受育人之乐

什么是教育的幸福呢?“教育的幸福应该是全面的——与其他一切客体对象相统一的全面感受。”这种阐述表明教育的幸福来自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它是互相分享的。教师把这种体验外化成表情,学生识别之后内心得到体验,同时外化,这样师生之间相互感受,在慢慢体会中不断激荡,丰富师生的理解,激发师生之间对于知识的爱和追求。师生的幸福是创造与享受的内在统一,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是教师最大的安慰和快乐,此时,劳动的物质报酬已经不重要了。这种幸福表现在时间上,教师可以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表现在空间上,教师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影响巨大。教师应当在生活中注重培养这种能力。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培养较高的德行水平和人生境界。第二,培养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人,和教师一样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同时学生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要加以区别耐心对待。第三,教师要培养自己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其中包括将自己的理想、价值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能力。

教师要增强自我教育效能感,张扬个性品质

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教师的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角色自我,另一个是个性自我。作为一种角色更多的是指由教师这种社会职业所要求的客观的规范和原则,而作为一种个性则指教师这个职业因被个人所承担而必然赋予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只有把代表客观规范原则和自己内在需求、情感的两种自我统一起来,并且不断地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将角色融入个性层次,使规范、要求变成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教师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幸福。教师在平时要做到利用各种机会汲取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新经验、新成果,并把它们应用于实践。学习教育理论,按照实际情况把它们应用后加以经验总结,在借鉴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经验,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积累实际和理论经验,提高教育效能感。教师要在对自己所教学科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依据学生学习和接受的规律,注重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心理健康是以在后天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的社会经验为基础,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心理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强调教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维护,必须立足于个人层面,寻找自我教育的切入点。概括起来,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应该以构建教师完善的心理调节机制为重点,以完善自身人格、保持平和心态、提高整体素质和体验职业乐趣为基本途径。(高建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