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10752300000003

第3章 如春一般的教育

课间,猛然抬头望眼窗外,不禁为之惊奇。就在前两天,我还在办公室里抱怨,春天已经到来,而校园里却见不到半点绿意。然而就在今天,还是眼前的那片空阔的土地,却再也不见当初光秃单调的灰黄,点点绿色已经点缀其间,虽然那绿色很淡,却透露着无限的生机。再看远处河水清清,河岸的柳梢上也已罩上烟雨般的朦胧。田野里的麦苗经历了一冬的沉寂,也愈发的青翠,如果静下心来倾听,或许还能听见拔节的声响。这就是春天呀!春天正用她的翠绿宣告她的到来,春天正在用她的衣裳向我们展示她的存在。想来我之前的抱怨又是多么的浅薄,多么的可笑啊!

突然间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由冬到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需要一个耐心的关注,只要心存信念,当春风徐徐、春光明媚时,何愁不是绿满四野、春意盎然呢?

其实教育如春,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也需要一颗春天般的心。

教育需要信任。就如同冬天里信任春天不远一般,就如同在早春时,春寒料峭之际不怀疑春天已经悄然来临的信念一样。早春的土地上虽然见不到绿意,但是在那土壤深处却埋藏着希望的种子,相信这种子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给你一个惊喜。对于学生不就应当如此吗?哪怕这位学生再不起眼,哪怕这位学生现在的状况非常糟糕,哪怕这位学生被所有的人认为无药可救,我们做教师的都不应当放弃。不放弃、不抛弃,因为只要我们在其心里种下美好的种子,总有一天一定会开出善良的花朵,结出智慧的果子。《乔丹自传》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年冬天,乔丹的父亲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了一棵死树,然后就把它锯倒了。到了春天,令他惊讶的是,树干周围竟然绽发出了新芽。父亲感叹:“我以为它肯定死了,冬天里树叶都落光了。但现在我看到它依然保存着生命的活力。”于是叮嘱全家:“别忘记这个重要的教训,不要在冬天砍树。不要在情况恶劣时做出消极的决定,因为这样会扼杀幼嫩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生机,它也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要在冬天砍树”的忠告何尝不深刻呢?又何尝不值得我们深深记忆与践行呢?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未来,相信学生的可塑性。相信我们的教育,多些信心,多些耐心,多些细心,我们的教育完全可以创造奇迹。

教育需要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教育者的等待。教育学生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用急躁,也不用消沉,就如同早春时间对待光秃的土地一般,从平静中畅想绿色的未来,发现其每天的变化,期待着由量变到质变的惊喜。教师要学会享受教育,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学生们一丁点的进步与成长都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将掌声与鲜花送给他们。这不仅是给学生一个信心,也是给自己一个信心。教育的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路平坦,其中崎岖与曲折在所难免,学生的表现也是会出现反复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样一个哲理:事物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只要坚持,只要付出,耐心地等待定会收获骄人的硕果。教育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教育需要智慧。春天的大地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绿意浓浓?同一片土地,深埋地下的种子,为什么在冬日里会沉寂,而春季里会生长呢?这其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春天的惠泽。阳光给种子以温度,雨水给种子以滋润,春风给种子以松弛,春天无声无息地为种子发芽创造了条件,为种子的成长留下了空间。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对学生需要这种智慧,用技巧与手段激活学生们上进的愿望,使其内心善良的种子尽快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教育就是一双春天无形的大手,在不经意间让学生受到爱心的启蒙,获得无声的教育。

教育如春,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教育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梁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