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10752300000001

第1章 教师的教育理想

我希望做一个快乐且优秀的教师0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承担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希望。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虽然教师生存状况与其要求极不相称,但这并没有降低社会对教师责任和角度的要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神圣而艰辛!

正是基于对民族大义的认识,正是基于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众多优秀的教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无私而伟大的爱构筑起了中国教育的大厦。罗素曾说有三种原因支持着自己的生命生生不息,其一就是“对人类情不自禁的爱”!师爱如母爱般伟大,又胜似母爱般无私。它是一种对人类的悲悯之情,是一种生命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一种生命演化、社会进步的持久源动力!

但是,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理想之为理想而不是现实,就在于完美的设计与和谐的境界,它是一种应然状态。有些人因为现实中的种种不足和缺憾,对教育丧失信心,自觉放弃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在自己的教育信念上让现实完全占据,从而每天在怨恨中痛苦地过着单调重复的生活。

其实,要想避免“教一年,重复N年”的职业倦怠,要想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就要创造性地生活。重复是生命的规律,而简单的重复则是对生命的亵渎!我当然理解教育的特殊性,理解对老师的特别要求,也理解老师的倦怠对社会的危险(这种危险因为会传染,所以比其他职业更具隐秘性和危害性)。说到底区别只在一字之差——职业与事业,虽只差一字,却是两种生活观和人生观:一种被动地接受、按别人提供的蓝图建筑别人作品的活动;而另一种则是主动、积极参与生活设计和创造的过程。反思,是二者的分水岭。如果我们只是单调地应付着工作,当生命不再年轻、当激情不再涌动、当成功遥遥无期时,想说坚持真的不容易,至于“人生精神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创造,职业生活的幸福,生命质量的提升”等等更无从谈起。回首生命,怎么能不生遗憾和懊恼!

说到底,反思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李镇西、窦桂梅老师在谈及自己成长时,都十分重视反思和写作的作用,认为没有反思,没有写作,教一年书与教一辈子书差距不大。反思式写作应成为教师的一个习惯,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幸福感,才能摆脱职业的倦怠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有抱怨,也有冷眼旁观,甚至也有绝望感,但因为坚守心中的信念,因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因为人性的本能——爱,而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就是带着镣铐也要快乐地跳舞,而不是在悲痛中老去!他们也是民族的脊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自己,为国家负责,为民族负责,为无数个家庭负责,更是为自己的良知负责!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后来无数人不断用行动诠释着这句名言。在当代,霍懋征、于漪等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一生的教育智慧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霍懋征一生从教近60年,从来没有打骂过一个孩子,更没有放弃过一个孩子,出于对孩子的热爱,多少次转离或者升调都被一一拒绝,一生坚守小学课堂从不厌倦。爱心也是人生存的根本动力之一,实际上,一个老师没有爱心,他自己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他的生活本身就看不到阳光、看不到雨露、听不到鸟儿的鸣叫。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没有人愿意与一个经常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人相处,教育亦然。

商友敬老人的教学随笔记《坚守讲台》,描写了一个老人一生的教育情缘,也用自己的人生为“坚守教育理想”作了最好的注解0坚守”,虽然听起来很困难,好像也很悲观,但却有一种决心、有一种誓言的味道,然而教育的理想是不必“坚守”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还需要表什么决心吗?还需要谈什么废寝忘食吗?还需要说什么“坚守”吗?“心中的‘春天’却是任你风吹雨打、冰霜肆虐也无法消磨,只要你有春天般的脉脉深情,有春天般的无私奉献。”追求生命的精彩,是人生的要义所在。每天独坐桌前,手捧书卷,少了人声鼎沸的喧闹,也没有推盏换杯的畅饮,过着一种近似青灯慎行的生活。但是清新的书卷中不时引得发自内心的共鸣,当心灵敞亮起来的那一刻,说不出的快乐、理不清的激动涌动全身,好像沸腾的水,自不言而早已溢满四周。

守着这份独有的宁静和淡泊,品味着芬芳满室的清茶,岂能只有春天般的脉脉深情,还应有炎炎夏日的火热之情、绵绵秋雨中的温和柔情、冬日里挺拔、肃立、旷达之情。

面对那一个个充满活力、不断变化、悄然成长的生命,我们不应该拥有更多的激情吗?作为见证人的我们,目睹了那些青春少年已从稚嫩走向成熟,我们能不心潮澎湃吗?

是春风,就要吹绿大地;是春雨,就要润泽万物。坚守心中的教育理想,坚守心中的“春天”,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让自己的微薄之力能为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李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