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10752100000035

第35章 帮学生强化弱项科目

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科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他们之中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比较感兴趣,而造成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忽略;有的则是因为学习某些课程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心里对该学科隐约有一些畏惧情绪,因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将学习的精力过多地用于另外一些学科。

偏科现象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学生偏科就意味着在知识构成上有缺陷,视野不开阔。从小的方面来看,偏科会对学生的整体成绩造成影响,不利于升学;从大处看,知识领域上的缺陷也会影响他们认识问题的均衡性和全面性。

偏科还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知识视野的广阔造成影响。因为不同的学科在思维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如果在不同学科上得到普遍发展,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均衡而灵活的状态,对主客观现象也就能够进行综合全面的思考和判断。

还有一些学生,在主科和副科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偏科现象,这就会影响他们知识的全面性,令自己在部分学科领域之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知识的不协调,对个人的长远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学生偏科的原因

(1)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学习态度。

学生的个人兴趣是造成偏科的关键因素。学习兴趣具有定向作用,一个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往往是以自己的兴趣为定向的。学习兴趣还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能够转化为主观的能动性,令学生对那些自己喜欢的课程积极主动去学,而对那些不喜欢的课程置之不理。比如,有的学生对不感兴趣的科目,用在上边的时间就不多,既不认真听讲,也不认真完成作业。而在感兴趣的科目上,学生就苦下工夫,因而造成不同科目成绩上的差异。还有一些学生,某个科目总是学不好,时间长了,便会对这个科目产生恐惧和排斥的心理,成绩自然而然就会下降。

(2)学生的思维偏好原因。

学生喜不喜欢某个学科与学科自身对他的吸引力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人的思维偏好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科的特点与他的思维偏好相同,那么学生就容易喜欢,成绩也会相应的好些,成绩越好就会使他们越喜欢。与此相反,倘若某一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偏好相差非常大,学生就会感到很不适应,从而导致成绩不好,而成绩越不好也就越会令学生产生偏离的倾向。

(3)成绩好坏造成的原因。

学生的成绩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笞。好的成绩能刺激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达到更好的目标;差的成绩使学生更加头疼,从而厌恶学习,以至于成绩更差。前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会令学生由对成绩的关注转移到对知识和学习的关注之上,而后者却具有十分消极的意义,它会令学生关注的重心从知识和学习转移到对成绩的苦恼上,所以会导致学生偏科的现象。

(4)来自教师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喜不喜欢某个学科除了学科自身的吸引力外,跟任课老师的人品和魅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倘若学生对某科的任课老师很喜欢,也会对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有所偏爱,也能够提高该科的学习成绩,而优异的成绩又能强化学生对该科的喜爱,这样也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丧失了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例如某个学生不是很喜欢语文,却很喜欢数学,原因就是语文老师总是批评他而数学老师却不然,他有一些进步,数学老师就会鼓励和表扬他,于是他便会对数学也越来越感兴趣。这样,语文成了该生的“弱科”,数学成了该生的“强科”。

(5)来自家庭的影响。

一个家庭中的特殊文化氛围和学生家长的某些爱好,或是家长的职业差异也会导致学生偏科。如家长爱好文娱,家庭艺术氛围浓,则孩子往往偏爱音乐;家长爱好体育,喜欢活动,则孩子偏爱上体育课,等等。

无论是哪种偏科,教师都应当针对不同的偏科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令这些偏科的学生在各门学科上都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

2.纠正学生偏科的具体方法

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科时,学生的总体成绩肯定会被拖后腿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针对学生偏科的问题,帮助学生强化弱项的科目呢?

(1)找出一个合理的目标。

针对弱科现象,教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强化学生弱科学习的先导。

不要将这个目标制定得太高,要保证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能够享受到实现目标的喜悦感。为此,这个目标必须量化,也就是说要一目了然。那些比较模糊的目标除了能够令学生更加迷茫之外,是不会有其他的帮助的。通常,这些目标可以这样来设定,比如,在第一次考试的全班第30名的基础上,争取在第二次考试中上升到第25名;亦或是从第一次考试的40分上升到第二次考试的50分。总之,这些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刚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很高。

(2)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

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出一个可行性的计划,是对学生弱科进行强化的蓝图。

在制定计划时不能太苛刻,要使学生保持一种没有太大负担的状态。当然,针对不同偏科的学生,所制定出来的计划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是为了让学生的弱科不再继续弱,争取达到中等或者上等的水平。

(3)帮助学生保持好的情绪,去除焦虑情绪。

倘若是学生深陷偏科的泥潭之中,那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稳定学习情绪。教师不要让学生每天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整日无精打采或者焦虑不安,更不能使学生随意地把自己的偏科现象扩大,不能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无论怎么用功都是白费力气。与此相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进行逐步分析,正确对待偏科的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尽快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找到。

(4)教育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弱科。

教师只有教育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弱科之后,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偏科现象。

很多时候,学生可能是在没有了解一门学科之前就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们会因为对某一个教师的偏见而慢慢对这个学科感到冷淡,这自然也就会产生偏科的现象。但是也存在着只是没有好好学而导致偏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且能明白老师在讲些什么,就可能会喜欢那门学科了,自然地就会毫不吝惜地投入时间去学习了。

(5)要使学生尽快跟上新学的课程。

教师需要及时帮学生跟上新学的课程,尤其是那些学生较弱的科目。教师要争取让学生不再被厌烦、慵懒和逃避等不好的态度控制,帮助他们补上落下的基础知识。

知识是具有连续性的,因此那些已经落后的课程更需要抓紧时间补上。教师要从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辅导,可以每周给他们做一部分练习卷,对错题及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旧的知识重新进行梳理。这样就能令学生在较弱的课程上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6)要对症下药。

有些学生是某一科的成绩比较突出,其他学科的成绩却很一般。像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鼓励他的优势科目,通过优势科目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有学好其他科目的能力。

有的学生可能是文科或理科一方面突出而另一方面较弱,这就要针对其较弱的科目培养其学习兴趣,改进其学习方法。

总之,对于那些偏科的学生,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将不良的习惯改正,不断指导他们强化那些薄弱的学科,这样学科成绩能够得到比较均衡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的互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