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10752100000029

第29章 帮学生跳出嫉妒心态包围圈

嫉妒是一种人性弱点。

“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英国哲学家培根如是说。

“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谁就要受它的玩弄。”莎士比亚如是说。

由于中小学生还未成年,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嫉妒之心也就更强烈一些。

他们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一旦看到,心就发酸,就嫉妒。

嫉妒者一般都心胸狭窄,对于那些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也不想让别人得到。

照他的意思,自己办不到的事谁也甭想办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谁也别想得到。

人天生就带着嫉妒的因子,只不过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而已。

学生们天生爱争强好胜,这本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他们是正当竞争,心态积极就好,就可以变成他们成长的动力。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不要管太多,控制好他们的竞争方向就行了。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勤奋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正道。

同时,对待竞争对手要大度,要欢迎竞争,甚至与对手携手合作。

要精神焕发、光明磊落地与对手竞争,而不要目光短浅,只看见眼前的得失。如果太计较一时得失的话就会急功近利,就会动歪点子,走捷径,走邪道,为求目的不择手段,那么竞争也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学生的竞争动机一般是好的,大都出于好胜、上进的目的,但也有不少同学的动机不太好,只为了面子和虚荣心。

学生都喜欢受到称赞、表扬,也会为了一个小小的班级职位而争得不可开交。

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设置评价机制来优化学生的竞争行为。

对于那些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对于那些勾心斗角,甚至诋毁破坏的言行,教师要予以严厉批评。

教师可以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的良性竞争,比如可以让学生互评对方,监督对方的行为举止;创建一些和谐竞争论坛,写一些有关良性竞争方面的命题作文,设立“步步高”信箱等等。

1.嫉妒的坏处

(1)第一,嫉妒心理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强烈嫉妒心的人易患身心方面的疾玻

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经常腰酸背痛和胃痛腹胀,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多种疾病都与嫉妒有关。而时间久了,又会造成高血压、冠心并神经衰弱症、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玻

医学研究还表明,脑和人体免疫系统相关联,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也和嫉妒有关,一旦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人体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就会下降,那么人体内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机体抗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嫉妒不仅折磨人的精神,也摧残人的身体。

(2)第二,嫉妒心强对学习也有很大影响。

嫉妒心强,人的情绪就不会好,情绪一旦不好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人也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嫉妒心强的人不仅希望每一件事都能够取得胜利,还千方百计不让别人好过,一心压制别人。这样的人谁敢和你交往,躲都来不及呢。

嫉妒心强的人注定要承受孤独、寂寞的惩罚。

2.培养学生的双赢观念

嫉妒的人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受这种情绪的支配,学生做什么事都先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会有很多不良的后果出现。

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双赢观念、多赢观念。使他的成功与其他同学的成功挂起钩来。使他认识到只有其他同学成功了、班集体成功了,自己才算成功。

这样不仅克服了嫉妒所带来的痛苦和负面影响,还会促使他主动帮助别人并获得别人的帮助,使他和大家一起成长、进步。

很多学生头脑中的双赢观念十分贫乏。因为他们年龄小,考虑问题太偏向自己,不能从大局、整体出发。所以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双赢观念就十分重要。通过培养,可以让他们懂得成功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向的,这样他们的嫉妒心就会减弱。

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对克服嫉妒很有帮助。

学生争强好胜,希望自己比别人做得好,这是很好的事。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靠的就是这种上进心。但是,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在竞争面前人人平等,在成功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只允许自己胜利,不让别人胜利;不能只允许自己好过,不让别人好过。人生的意义,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

3.向正面情绪转化

嫉妒虽然不好,但如果能转化的话,也有可能变成好事。教师要善于将嫉妒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引导学生走出嫉妒的阴影。

事实上,学生嫉妒别人的原因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强,这时,老师就要想法引导学生们从自身出发,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等正当的竞争手法来战胜别人,这样嫉妒情绪就被充实的行动所化解,不良的情绪也就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

让学生学会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我们知道,一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起了嫉妒心的时候,可能就会非常恨他,可能就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方式来发泄。

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帮助他,让他冷静下来,用和蔼的态度和他分析别人比他强的原因,让他发现其中值得自己借鉴的方式方法。

告诉他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此外,还可以建议学生不妨与自己嫉妒的同学交朋友,这样也许就会发现他的好处,进而消除嫉妒情绪。

4.引导学生拿长处比短处

在年龄差不多、能力也差不多且生活背景相同的学生群体中,发生嫉妒的事比较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多少,怎么就比不过他呢。

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他们,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而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他们的嫉妒情绪才会减少。

老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胜过别人,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和预防嫉妒心理最好的方法。

也许你能够战胜一个比你强大得多的人,但你绝不会战胜所有的人。一个人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顺他的心。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人要正确估量自己,为自己确定适宜的目标。

不要把目标定的过高,以致自己太过劳累,结果又不能达到目标,那样会严重打击自己,使自己失去信心,放弃努力;当然,目标过低了也不好,这样会使自己进步缓慢。

建立起多种自我评价的指标,让学生学会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事实证明,假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指标单一的话,他就只会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本领和能力,也就会更多地体验到压力和失败;假如能够从多方面来看待自己,就会发现自己总有一方面是比别人强的,从而获得自信和自尊,受挫感也就可以避免,学习和生活的紧张感也可以减轻。

这样就能克服和预防嫉妒心理的产生。

5.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属于辩证思维。在辩证思维看来,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好与坏,好与坏都是相对的,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就是不好的或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所以,老师应该借鉴这样的思维方式,教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实上,嫉妒别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它。

教师不妨用激将法利用嫉妒心理的强烈意识去激起学生奋发努力,将这种情绪升华,从而转化为学生成功的动力,战胜别人!

6.消除学生的偏见思想

嫉妒往往使人产生偏见,认为别人比自己强,会使自己感到难堪,会威胁到自己的发展,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武断的。

让他们消除这种偏见,端正认识,让他们知道荣誉并不是个人的事,当别人获得成功、赞誉时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害。

讲了以上几种克服嫉妒的方法,最后再强调一点,嫉妒属于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情绪,它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容易反复。

所以当学生又犯嫉妒情绪时,老师千万不要觉得他没救了,就把他放弃了,而应该付出更大的耐心、更多的时间,尝试更多的方法,逐渐让嫉妒情绪从学生的心里消失。

随时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很微妙、很特殊的心理活动。作为教育者,积极的预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输氧”,即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世界观,坚持不懈地揭露那些披着各种华丽外衣来动摇人们信仰和理想的所谓“理论”。

二要“杀菌”,即领导者和师长们自觉避免可能让中学生不信任的表现,坚持真理,不提供不良心理滋生的土壤。

三要“解表”,即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辩证法,审时度势和为人处事都能分清是非曲直,从而正确认识光明与黑暗、先进与落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