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10752100000023

第23章 教师优秀品德的修炼

一名教师,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才能既照亮学生的漫漫人生路,又点燃自己的生命火焰呢?我认为,至少应该拥有“圣心”“佛心”“慧心”“雄心”“闲心”等五种品德。具备这些品德的教师,便是优秀的“五心”级教师;反之,则只能是基本合格的“缺心”教师,或者是根本不合格的“无心”教师。

1.圣心——将崇高的道德与责任传递给学生

为人师者的第一使命,便是育人。古语说:“上善立德。”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同时代的两种说法,强调的却都是同样的道德修养问题。

有人说,作家著作,便是“代圣人立言”。那么,教师教书,自然也同样是“代圣人立言”。圣人之所以为圣,贵在其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神圣的责任意识。教师教学,同样贵在将前辈先贤的崇高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传递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本身,就必须首先是一个拥有“圣心”的人。

遗憾的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课堂,总是将用来应对考试的知识技能放置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来强化。而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情感意志的培养、责任感使命感的雕塑,都成了教师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本末颠倒的教学行为,折射出的恰恰是时代的短视与急功近利。

因而,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合格教师,必然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培养学生的崇高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放置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来抓。这样的教师,将每一个学生都看成为国家建设大厦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将教育看成是雕塑灵魂的事业。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确立,远远高于名次的提升;灵魂的崇高,远远超过分数的提高。这样的教育,由于具备了“真善美”而形成了学生道德的美德,因而实现了“神明自得”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圣心备焉”的无上境界。

所以,圣心是为人师者必须具备的第一职业要素。

2.佛心——把博爱精神广布所有学生

佛心是一种包容、一种大智慧。佛心之于教师,就是要用兼爱万物的博大胸怀,去关爱所有需要关爱的孩子。不只是关心他们的读书成绩、考试名次,更多的是关心他们的灵魂雕塑、人格形成。

佛心观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无美丽丑陋之别。眼中所见,唯有同等鲜活的生命。所以,拥有佛心的教师,自然不会因为学生父母的职位差别,而将孩子划分出不等的等级;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容貌个性,而偏爱一部分孩子同时冷落一部分孩子。

佛心唯善唯真唯美。佛心只将善良美好的品德,播撒到力所能及的所有灵魂。具有佛心的教师,会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并把这些理解成生命中的一种必然而加以疏导。他们并不否认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丑恶荒谬,并不盲目乐观于媒体所渲染的歌舞升平的景象,但他们决不同这些丑陋阴暗的事物同流合污,决不会违背了自己的教育良知,去利用学生为自己谋求某些非分利益。

佛心不惧怕无知与丑恶。佛祖有“舍身饲虎”的境界,只为了用博爱的胸怀感召苍生,同时“点化”饿虎。佛祖深信,只要心中有佛,那么,放下屠刀的恶魔,尚且可以立地成佛,天下众生,又有什么样的人不能“点化”呢?同样,有佛心的教师,自然也能够允许学生犯错,并努力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面对有过错的甚至是令人望而生厌的学生,有佛心的教师,依旧会视他们与别的学生一样可爱,会给予他们相同的关注。在佛心老师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外在和内在差异,他们的灵魂,都具备着“成佛”的共性特征。所以,为人师表者的价值,就是要把这些先天因素迥异的学生,全部塑造成具有博爱精神的高尚灵魂。

3.慧心——用最精巧的方法传承知识技能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用自己的潜能去激发别人潜能的艺术。这种潜能,包含着知识、技能、道德、情感乃至生命等众多人生主题。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的生命,都因为自己的激发与点燃而迸发出最大的光亮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拥有慧心的人。

慧心之于教育,其着眼点只在“精巧”二字。从“精”上看,教学语言要精当,教学过程要精彩,教学内容要精确,教学检测要精炼。从“巧”上看,备课时着眼点要“巧”,探究时问题设置要“巧”,巩固训练时试题选择要“巧”,教育过程中手段运用要“巧”。

“精巧”是一种穷尽生命也无法完全掌握的艺术。“精巧”需要灵感,需要智慧,更需要勤奋。“精巧”所追求的勤奋,是目标明确、眼光长久、技能精当的勤奋,而不是建立在无边题海与无限时间基础上的一味比拼体能和耗用时间的勤奋。

有慧心的教师,就是这种教学“精巧”的探索者、实践者。有慧心的教师,首先必然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的课余生活,是书香浸泡着的。他为了生活与生命的充实而努力读书,为了事业的恢弘与精深而努力读书,为了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努力读书。其次必然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决不会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机械延续;决不会拘泥于前人引领的驾轻就熟的行走路径;决不会在攀登上一个峰顶后,便陶醉于眼前铺陈的风光而裹足不前。他的思想深处,永远都在思考着一个同样的问题:这就是最好的路径了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便捷的道路,可以通向理想的目的地?他会穷尽一生时光,找寻这种“最佳”,并不断地将自己的找寻结果传播给他的学生。

所以,慧心是教师走向教学艺术家还是走向教书匠的关键。教师的事业之路,在慧心这个岔路口上,分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归途。优秀者循此而走向更加优秀,平庸者循此而走向日益平庸。

4.雄心——要做就做最好

雄心是生命体拒绝平庸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由平凡而迈向辉煌的情感阶梯。雄心之于教师,就是要在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确立起成为中国最优秀教师的教育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有雄心的教师,将心无旁骛、脚踏实地长期奋斗下去。

雄心又是一种容易确立却难以持久的“易碎品”。几乎每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是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摔打个三年五载之后,半数以上的人,便步入了心灰意冷者的行列。这其中,固然有来自社会的很多原因,却也无法排除自身的懈怠与淡漠。

可见,雄心是需要远大目标引领的。教师的雄心,来自于心灵深处绵远悠长的教育情怀,来自于为国育栋梁的宏伟志向。只想着谋求个一官半职的教师,或者是只为了拿工资表上的数字而工作的教师,永远也无法确立起昂扬向上的凌云壮志。

雄心更需要始终不懈的努力。为人师者,自然应该是人类智慧海洋中搏击风浪的高明水手,应该是胸怀关山肩担道义的不倦征夫。作为人类思想与智慧的传承传播与启迪发现者,教师必须不甘心于寻常岁月中细雨微澜的磨蚀,而始终以一颗昂扬向上的心,向着真善美的境界阔步前进。无论这征途上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霜雪雨,有雄心的教师,都能够用心中的理想火焰,既照亮前进的目标,又温暖自己的心扉,更成就自己的人生。

遗憾的是,寻常岁月中的琐屑与繁杂、缤纷与热闹,总会想尽方法扼杀掉绝大部分人胸腔中的这颗雄心,造化以或是温柔,或是坎坷,或是逍遥,或是纸醉金迷的手法,让生命沉浸到名的追逐、利的寻求、情的痴迷中而无法自拔。于是,原本单一的雄心开始分杈,教育的主干上,却生长出了权利、金钱、情感的藤蔓。这些派生出的枝杈,消耗着肌体的养分,转移着生命的注意力,将应该属于教育的雄心,扭曲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

所以,教师的雄心,只在教育本身。一个渴望在教育领域中有所建树的教师,有且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做中国最好的教师。

5.闲心——用心享受生活赐予的一切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生活更多的缤纷绚烂。作为拥抱知识拥抱真善美的教师,又怎么能不积极投身到现代生活的潮流中来呢?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不但是学生们应该获取的三种本领,同时也是为人师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财富。

于是,“闲心”成为了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

教师的闲心,首先体现在对生活的广泛涉猎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是一个酷爱自然的人,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所以,合格的教师,总不会轻易放弃任何有价值的阅读,也不会放弃任何有意义的旅行,更不会放弃任何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发展的所有活动。合格的教师,将舍得花费时间与金钱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舍得在工作之外的闲暇里,通过运动与实践,来获取教科书中所无法获取的各种社会知识。因为他知道,正是这些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知识,构成了我们日趋多元的生活。一个教师,要想给学生传输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要想让自身的知识不被淘汰,没有了广泛的涉猎,又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

教师的闲心,其次体现在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构建上。一个不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是否会珍惜他人的生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个合格的教师,绝对不应该是耗尽了自己的生命来照亮他人的蜡烛,也不应该是吐尽最后一根丝来为他人做嫁衣的春蚕。教师的价值不在于牺牲,而是在于传承文明培养发现精神。因此,有闲心的教师,必然舍得花费时间去找寻那种在照亮他人的同时照亮自己的方法,因为他深知,只有当他拥有了足够的能量后,才能给学生输入足够多的能量。

教师的闲心,再次体现在对学生生命的点燃上。有闲心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他知道,人的生命中,总有许多情感,是考试所无法获取的。因此,他在教给学生应对考试的知识的同时,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对学生生命意义的点燃上。他会带领着学生欣赏自然的美好,品评人生的意义,会引领着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来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刘祥)

§§灵活应对学生心理问题

青春是美好的,但它也是脆弱的。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今,社会转型、竞争压力、父母过高期望,以及学生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教师要想管好班级,就应该从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