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94

第94章 老母捉熊喻——注重事实,谨慎判断

“佛语”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

老母得急,即时合树,捺熊两手,熊不得动。

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

时彼人者,信老母语,即时共捉。

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后为熊所困。

如是愚人,为世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老妈妈在树下躺着休息,突然有一只熊想扑过来抓她,这时老妈妈绕着树躲避熊。熊在后面追,一只爪子抱着树干想捉住老妈妈。

老妈妈急中生智,抱着树干按住熊的两只爪子,熊动弹不得。

这时恰巧有人来到了这里。老妈妈对他说:“你和我一块捉住这只熊,咱俩杀了它分吃熊肉。”

这个人相信了老妈妈的话,上前帮着一块捉熊。他抓住熊的两只爪子,那位老妈妈顺势丢下熊逃跑了。那个人后来只好只身和熊搏斗,陷入了困境,难以脱身。

这种愚人被当时的人所嘲笑。

“禅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绝对不可无。

老妈妈是一个机灵人,她懂得怎样在危险的环境之下保护自身的安全。也正是她临危不乱的心态,才可以使得自己熊口脱险。危险其实是一个只能吓唬人的纸老虎,当你表现的怯怯懦懦时,所能看到的只有那只“老虎”吃人的威猛;而当你勇敢地去面对,把生死之事置之度外,一心只想取得胜利时,便会看到“老虎”那一捅就破的纸做的身子骨。当然,威猛并不是要教导人去盲目挑战危险,只是想要说明智慧存在的价值。四两拨千斤,才是真正的智慧较量。

不得不说的是,即便老妈妈有着过人的聪明,却依旧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对付不了的事情便一股脑推到了别人身上,最后反倒让别人成了自己的替罪羊。于情于理,都无法解释通透。毕竟,那个人是出于好心来帮助老妈妈,哪怕是他为了那一半的熊肉,可是人家毕竟付出了劳动,最基本的回报也是应该的。只是老妈妈太过于狡猾和自私,用花言巧语把一个无辜的人骗进来后,便抬腿走人。如此过河拆桥让人发指,甚至到了挖好坑让人往里面跳的地步,实在是不可理喻,更招惹不起。

倘若老妈妈的心思一半用在积极的生活上面,必定会有美满的人生。只是一个人一旦心思起了邪念,就已经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要想回头便是难上加难。

有一个小沙弥,不知是受不了梵宫的寂寞、寺院的冷清,还是六根未净、心有旁骛,他患了一种很严重的抑郁症,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这一天,他独自一人走上了寺院后面的一个悬崖险峰,就在他紧闭双眼,准备纵身跳下时,一只大手按住了他的肩膀。他转身一看,原来是老方丈。小沙弥的眼泪马上出来了,他如实告诉方丈,他已经万念俱灰,真的“看破红尘、四大皆空”,什么牵挂都没有了,也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了,只想一死了之。

老方丈异常关切地说:“你这是在误导你自己,你拥有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你先看看你手背上有什么?”

小沙弥抬手看了看,讷讷地说:“没什么啊?”

“那不是眼泪吗?”老方丈语气沉重地说。

小沙弥眨巴眨巴眼睛,又是串串热泪。

老方丈又说:“再看看你的手心。”

小沙弥又摊开双手,看自己的手心。看了一阵,不无遗憾地说:“没什么呀?”

老方丈呵呵一笑说:“那不是阳光吗?”

生活,有人可以从中获得幸福和美满,有人却因为生活的磨砺而变得异常险恶。正如小沙弥的手心和手背,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都有着两面性,只是我们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其中的一面罢了。能够知晓善恶并存的概念,才有助于我们抑制自身恶的产生,充分发扬善的一面,才会建立不一样的人生精彩。

注重事实,谨慎地去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别人解决难关,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才可以成功逾越横跨在彼此面前的人生峡谷,到达成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