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83

第83章 比种田喻——灵活播种,收获绿荫

“佛语”

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

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

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粪,调和其田。

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蹈地令坚,其麦不生。“我当坐一床上,使人舆之,于上撒种,尔乃好耳。”

即使四人,人擎一脚,至田散种。地坚逾甚,为人嗤笑。恐己二足,更增八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山里人,他来到一块田地,看见麦苗长势很好,茁壮茂盛,他问麦田的主人:“怎么才能使这麦苗长得好啊?”

麦田的主人回答说:“把地平整得又松又平,再多施些粪肥,一定能长成这样。”

那个人依他所说的去做了,担来水粪,调和在田地里。

在往地里下种的时候,他害怕自己的脚踩着地使土地变得坚硬,麦苗不能生长,于是心想:“我应当坐在一张床上,让人扛着床,我在床上撒种,这才是好办法啊。”

他让4个人,每人扛一只床脚,他坐在床上,到田里撒种。结果地踩得更加坚硬。这件事被世人耻笑。害怕自己两只脚踩上去,结果却造成了8只脚踩在地里面。

“禅心”

学习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及时调整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如果一味地盲目照搬,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给自己落一个不伦不类的下场。

耕地种庄稼的要领本来是通用的,但只知道死搬硬套却不会灵活变通,永远种不出好的庄稼,又哪里来的好收成呢?把土地整理很松很平,并不是说不能踩,单要追求细节上面的完美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大局,从而走上失败的路途。并且这个庄稼汉因为害怕自己的双脚踩上去而雇人抬着自己播种,岂不知双脚由此变成了8只脚,那么对土地造成的伤害不是更重吗?

生活中,此类的愚人大有人在。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往往会认定,反正只要是自己不犯错就可以,哪怕别人在与自己的协作的过程中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与自己无干,即使那些错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整个事态的发展。只会闭着眼睛装瞎子的人,喜欢把错误的事情蒙蔽起来,使得自己只能看到所有事物光鲜亮丽的一面。如此自欺欺人,只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更大的伤害。

而对于别人的经验,只能采用借鉴的方式来为我所用,在领悟了要领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调整。盲目照搬的结果,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宋代有位高僧辩首座,住庐山栖贤寺。俗姓不详,因精通佛法,辩难释疑,被推为“首座”。

辩首座常穿一身破僧袍,脚蹬一双破草鞋,携一竹杖,过九江。东林寺的混融和尚见他如此打扮,便呵斥他道:“作为寺院里面的首座。应当为众僧的模范,你的举止如此,不是自己轻视自己吗?礼法全被你给破坏了!”

辩首座却笑着说:“人生以适意为乐,我有什么过错啊?”说完,提笔写了一首偈诗:勿谓栖贤穷,身穷道不穷。草鞋行似虎,拄杖活如龙。渴饮曹溪水,饥吞栗棘蓬。铜头铁额汉,尽在我山中。

混融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心中非常惭愧,深感自己的修行远远没有达到辩首座的水平。

实际上,禅并不要求人们循规蹈矩,更不会要求人们放弃一切欲念而去过着死板教条的生活。禅是一种适意的生活态度,每个人心中的禅都不相同。禅的形态变化万千,但是殊途同归,都可以使人们忘却尘世的喧嚣,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生活中,所有的规则都是在指引我们正常的生活,但并不是前人留下的每一条经验都与我们自身相适。在吸取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的时候,学会取长补短,再结合当今的事宜,最终为我所用的时候已经可以变成你独有的人生财富。

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播种,当善良的小芽刚刚萌生,就应该向师长请教、咨询并接受他们的教诲,保证我们心灵中的嫩芽茁壮生长,播撒健康的雨露,收获一片供以乘凉的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