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75

第75章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以诚待人,以心待己

“佛语”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

有婆罗门,空捉澡罐,诈言洗净。人为著水,即便泻弃,便作是言:“我不洗净,王自洗之。”

为王意故,用避王役,妄言洗净,实不洗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王,制定了这样的教规法令:“在我国国内的所有婆罗门等,必须洗得干干净净。那些不讲卫生的,要强制他们去做各种苦役。”

有个婆罗门,提着一个空澡盆假装说洗干净了。别人给他的澡盆里倒上水,他马上就倒掉,还这样说:“我不洗净,国王自己会认为我已洗过了。”

他只是惧怕国王的法令,逃避给国王做苦役,就假装自己已经洗干净,实际上并没有洗。

“禅心”

洗或者不洗,都无关他人,欺骗别人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连自己都分辨不清是非的时候才真的到了致命的关头。

国王颁布的法令本来就无厘头,而愚人对待法令的方式又异常具有阿Q的精神。自己若是没有洗澡,如若无人问起也没有人会知道事情的真相,何必要自己拿着澡盆到街上宣讲自己遵守法纪。如此明显地去招摇撞骗,自然会被人们识破,而他还在原地自以为是,妄图欺骗国王。殊不知,他只是自认为国王会觉得他洗了澡,整个事情的发展都是他自己脑子里面的胡思乱想,从没有经过现实的认证就急于拿出来炫耀,让人笑掉大牙是可想而知的结果。

在你我的身边,总有一些人喜欢用虚假的名号来遮掩自己的无知。而越是张扬反倒说明其内心越是胆怯,真有点欲盖弥彰、不打自招的意思。真正具有实力的人往往用能力来说话,而不似只图嘴上快活的投机倒把者,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相形见绌。生活中,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比比皆是,越具有欺骗性的伪善,就越接近邪恶的深渊。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子伪装自己的人,总是梦想着用虚假的外表来骗取观众的信任。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遇到真正的行家,他们就会撕掉华丽的面具露出原本丑陋的嘴脸。

一日下午,老僧在门外的古树下打坐修禅,静若草垛。一只被老鹰追击的野兔,在慌不择路、无处躲藏之际,居然钻进了老僧的百衲衣里。随即而至的老鹰呖呖嘶鸣着在老僧的四周近距离地盘旋,接着又落在老僧的身上。老僧依然微眯双目,泰然静坐。

直到夕阳落山、天色渐暗,扁毛的老鹰(一到晚上就看不见了)才很不情愿地朝山峰飞去;胆战心惊的野兔慢慢钻出来,朝一处山谷跑去。

后来,远远地目睹了这一切的几个小和尚,非常敬佩而好奇地问老僧:“师父为什么不扬手吓走那老鹰,从而救护可怜的野兔呢?您老的静功可真练到家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佛心禅意,处变不惊。”老僧说,“野兔的性命尽管珍贵,老鹰的饥肠同样令人悲悯,没有被吃掉的野兔,就会有饿死的老鹰。”

弟子们无不心服口服、惊叹唏嘘。

世间的万物相互依存,不存在谁善谁恶之分。因此,冷眼旁观才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就像是居民洗不洗澡和国王并没有太大关系一样,任凭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去,才能使各自在最大的限度之内享受自由的沐浴。用真心去欣赏每一处风景,不管是美丽还是丑陋,都有独属于它自己的一份天空。

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徒留虚假的礼仪规则,并不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反而可能徒增恶感。只有抛却虚假的装饰,以彼此之间的真心相待,才能够增加信任度,为之后的合作共事开创出一条阳关大道。

欺骗永远都是小人用来诳君子的雕虫小技。倘若能够彼此之间坦坦荡荡,便不会存在小人君子之分。每个人都用最真诚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世界顷刻之间便会充满爱与和谐。

美好的结果并不难实现,只要你我都有坚持到达的决心,希望总会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