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61

第61章 见水底金影喻——看清方向,选择正业

“佛语”

昔有痴人,往大池所,见水底影,有真金像,谓呼“有金”,即入水中挠泥求觅,疲极不得。

还出复坐,须臾水清,又现金色,复更入里,挠泥更求觅,亦复不得。

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子白父言:“水底有真金,我时投水,欲挠泥取,疲极不得。”

父看水底真金之影,而知此金悉在树上,所以知之,影现水底。

其父言曰:“必飞鸟衔金,著于树上。”

即随父语,上树求得。

“译文”

从前有一个傻瓜来到一大水池边,看见水底有真金的影子。他喊着“有金子”,便跳到水里挠泥土寻觅,筋疲力尽也没有找到金子。

他从水里出来坐在池边看。一会儿水清了,水中又显出金子的颜色。他又跳到水里再一次抓挠泥土寻觅,还是找不到。

他父亲四处找这个傻儿子,终于在池边找到了他,就问儿子道:“你干什么呢?疲惫成这个样子?”

儿子告诉父亲道:“水底有块真金子。我两次跳到水里,想把金子捞上来,累坏了也没找到。”

他父亲看水底真金的影子,便知道这块金子其实是挂在树上的,只是影子映在水底。

他父亲说:“这一定是飞鸟衔着金子放在树上的。”

这个傻瓜听了父亲的话,上树把金子取了下来。

“禅心”

眼见并不一定为实,只有亲自去尝试过之后,才会知道其中的奥秘,才会明白自己眼前呈现的事物到底是真是假。行动,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和毫无意义的观摩。

镜子中哪里有月亮呢,水里面又怎么会有花朵呢?愚人只是看到了水里面真金的倒影,却不明白水面只能产生倒影而已,至于真金在什么地方则应该动动脑筋去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用来思考的时间远远比盲目地去追求所用的时间要节省许多。不过,愚人却有一点最值得可取的地方,那就是他相信自己,哪怕自己一开始的判断是错误的,于是他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事实,然后便用自身的力量去证实所见所闻。更难能可贵的是,愚人的父亲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顺利找到了真金,这必定给愚人上了一堂丰富的思考课。因为只知道盲目行动,唯一的结果便是钻进了一条死胡同,甚至连回头路都已经无从找到。

我们往往不是没有方向,而是并不清楚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对还是错。因为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貌似正确的道路可走,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开始星夜兼程。漫长和无聊的旅途总是看不到终点,如此才会去思考是不是自己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快节奏的生活紧紧追赶,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是把事情做完而已,至于做完之后的更多的意义,恐怕从来不会有人问及。这是可悲的!就像愚人在池塘中辛辛苦苦地挖掘真金一样,结果无功而返。冷静去思考一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事物,真正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之后再去行动。如此一来,虽然出发比别人晚,但你选择的却是一条直达山巅的捷径。

有人对“世上什么最可怕”这个问题十分不解,于是,他带着这份困惑去请教定远禅师。

禅师听后,随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想花1000块钱买地,他从一个地方的卖主那里得知,只要交上1000块钱,在一天之内(从日出到日落)用步子所圈出的地全都归买主,但最终必须回到起点。

不难预测,那个农民将会以一日的辛苦来换取最宽广的土地。于是,第二天太阳一露出地平线,他就出发了,一路向前疾走,一分钟也没有停下。在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点的地方才想到拐弯,但已经离起点很远了,不得不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太阳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由于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在离起点两步的地方,他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不过,倒下的时候双手刚好触到了起点那条线,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那片“宽广”的土地。

欲望使得农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未及回头看看自己的土地就已经死去。教训永远都是深刻的。选择好一个正确的方向,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的熔炉中不断磨炼,才能造就一双火眼金睛,才会看清楚真金的具体所在,避免多走冤枉路。